麒儒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1
明年才是万科的大考,明年还是很难大规模拿地。

热门回复

不是你想的那么好,万科经营性业务的权益NOI是80多亿(有些股权占比是按照保守猜的),24年有可能能到90亿,是利息支出的60%左右,不能全部覆盖有息负债利息支出,所以必须降有息负债规模。2000亿的有息负债利息支出目前利率下大概是76亿左右,这样刚好就覆盖了 还能有些冗余,银行就不担心了。
在这件事上,万科是被动接受方,这也是银行家们坐在一起计算出来的结果。万科巴不得慢慢降有息负债,实现土储结构的改变呢。
案板上的鱼没有主动决策权,只是给的宽限期,让万科还有两年的可腾挪空间。银行只是保证三年内不逼债,可以以旧换新。这个时候就看万科的住开能力是不是还是以前那么强大,能继续跑赢大势了。

兄台对万科分析的专业性让我很佩服,但有些结论我不敢苟同。出售资产的消息从去年到现在都有,价格也都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存在贱卖资产的现象。万科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是总对总被取消时,那时集团总部瞬间估计就没多少资金,应该就是去年11月深铁拉着深圳国资委过来站台的时候,用祝九胜原话就是懵了。经过这半年的摸索,各分公司对经营贷的流程应该也理顺了。万科目前要做的就是提升住开项目的销售,这一点是万科的强项。这几年拿地没有保利中海多,但销售没落后多少,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其次就是很多联营企业的资金回收,年报上二年三年未回来的资金好像有几千亿吧,在沟通会上管理层也说过要大力回款,回不来的就计提。以万科财务的谨慎性,今年应该可以回收很多的。排在后面的就是资产的出售,截止到现在差不多已经100亿了。万科目前在可见的若干月份中还没有资金断裂的可能,资产出售是有充足时间去谈的。我对万科是谨慎略带乐观,这次危机终止了万科在经营性业务高歌猛进的步伐,让它的估值下了一个台阶,也错过了至少2年的发展期。度过去问题不大,但肯定也会伤筋动骨

远水解不了近渴,看急不急了,着急了,啥都得卖,哪个好卖卖哪个,自己说了不算

我觉得今年万科肯定还会拿地的,有些好的城市需要补充些土储,但金额肯定不会太多。现在住开开发周期变短了,只要城市的团队仍然维持住,想赶上来也快,就看主观意愿了。资产处理方面,8月份的半年报估计会有说明的。现在管理层肯定已经列了一些准备出售的项目,有可能也在观察市场的销售情况。因为如果接下来半年左右有回暖的迹象,有些项目可能就不会卖了。

有息负债3200亿,也不是全部由股东权益承担的吧?,经营业务全口径的话息税折旧前净现金流大概有一百二三十亿吧

有道理。这要削减的1000亿有息负债估计就是和银行谈判后算出来的。我倒不是很担心住开受到的影响,住开受影响是必然的,因为停止拿地了,未来就算市场回暖,可售资源肯定少了。如果今年全年停止拿地,拿地开支一项全年就少了大几百亿,这样流动性还那么紧张。还是如果资产处置顺利,还要适当拿地?这不是削减了运营,加大的住开,走回了老路吗?相对运营板块,住开的能力是容易恢复的。只要市场还在,什么时候不能拿地,什么时候不能上项目。探索经营那么多年的运营板块,成长性好,这两年刚开始能逐渐正向贡献利润。如果被迫被拆解,或者出售一些核心资产,才是真的肉疼。开发经营服务并重的战略也被迫改变了。运营板块的能力是可以累积的,却不是容易恢复的。且再观察吧,一幕幕都会逐渐揭开。

而且不能算全口径,毕竟有些不是自己的权益。只能按照自己的权益计算。息税前是120亿左右,NOI(扣除息税),只有80亿左右。这就是今年说的第三个剪刀差。

为什么万科要降1000亿的有息负债,3000亿的有息负债做这盘生意不划算了嘛,这是主动为之,我算了算,3500亿的盘,2200亿的有息负债我都觉着不划算,除非今年明年的销售再2500亿之下,否则不会影响明年拿地的

考虑到要还债500亿,还得增加母公司账上现金保证安全性。我觉得最少得3000亿,这样的销售额还可以拿两块优质地。

经营贷就是有抵押的贷款。ABS也是同理。这就是银行家的宽容,允许借新还旧,新增就不要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