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2023年报:悲观中透着一点希望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107喜欢:46

前言

投资是基于出价跟标的的匹配度,所以诸如地产商业模式的瑕疵之类的不必再讨论了,自己对自己的资金负责,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看了年报和推介会后,一句话总结就是:虽然活下来之后的市值天花板变矮了,但活下来的概率并没有降低!

下面列一下年报和万科业绩推介会直播推介材料)中的一些细节信息

1. 可调节的净利润

归母净利润 121.6 亿,同比下降46.23%,幅度挺大。但利润表因为财技可操作空间比较大,也就容易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需要对一些细项展开看看。

a. 毛利率下降明显,从营业成本可以看出来。这其中可能部分跟存货处理有关,张海在业绩推介会上说 2023 年总库存销售了1930亿,其中非住宅库存销售了376亿(车位96亿)。

b. 大头是资产减值损失多了 30 亿,这个主要是在建开发跌价准备导致的,这个今年做了会缓解 24 年业绩压力。

c. 投资收益少了 15 亿,这部分主要是因为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少了26 亿部分被联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抵消了(从亏 7.76 亿到赚接近 6 千万)。

d.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贡献了 3 亿;

2. 刚性的负债(万科计划未来 2 年降低1千亿有息负债)

负债整体情况如下,考虑到这几年万科的收支严重不平衡(结算高峰但销售低迷),能坚持到这个程度也算及格吧。

考虑到万科Reits+出售一些资产+积累的净利润+缩表(减少地产主业规模),2 年完成一千亿目标还是机会比较大的。

- 负债之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虽然是没有财务成本的负债,但其对现金流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其构成主要是万科对下游企业的占款,基本上跟在建工程规模密切相关。从历年的工程应付账款和在建规模的比例看(35%~40%),目前整体还算正常。考虑到 当前的在建规模相比较一年前已经明显下降(从6986亿下降到4954亿),这块的资金压力应该会得到较大的缓解。

3. 地产主业之外的家底盘点(万科计划2024 年产生至少300 亿的交易性回款)

万科因为前面对经营性资产多年的投入,其家底还是比较厚的,下表是相关数据。目前按照成本法入账的投资性房地产 1101 亿(公允价值1299亿)。其中只有135 亿被抵押了,这意味着其可抵押融资的空间还比较大。

考虑到万科的 Reist 发行已经步入正轨(3 只 Reits 在路上,首只印力 Reits4.8 号发行),还有一些股权可以卖出,今年获得 300 亿+的交易性回款目标应该挺有希望(2023 年是 123 亿)。

下表是2022年报中万科运营的10 大商场,虽然后面几个收入不如 七宝万科(属于比较老的商场了),但也差不了太多,并且出租率更高,所以真要兑现的话,其资产还是挺多的。

4. 存货

23 年万科存货下降了 2000 亿,算是挺大的幅度。虽然竣工面积开始明显下降,但已完工存货还是增加了100亿,说明去化压力仍然很大。

24 年新开工和竣工计划都非常低,新开工大幅降低说明万科加大缩表力度,如果要保证销售不掉队,那么去库存(特别是已完工的)将是重中之重,这部分毛利润应该都不乐观,加上是现房,这意味着今年的业绩必然也是承压的。

存货去化这块,并非万科一家有这压力。从下表对比看,其它几家浓眉大眼的央企已完工存货增加更快(特别是保利发展招商蛇口),不过可能他们现金流压力更小,所以去化的压力不如万科大。

5. 融资情况

23 年融资现金流相比 22 年减少了 400 亿,主要是融资流入端大幅减少(借款-300亿债券-200 亿),流出部分还好,相比22 年还减少了一百亿。通过业绩交流会看,银行借款从总对总改为项目制逐步理顺,那么这一块在 24 年应该会有较大改观。债券部分在资产负债表得到明显修复之前,估计要有大的改观比较难了。

=== 业绩推介会问答透露的一些关键信息 ===

估值及整体考虑

虽然万科业绩大幅下降,也暂停了分红,但我对万科要过 1-2 年苦日子有预期,更关注万科活下来的机会,所以看了年报和业绩推介会,我并不那么悲观。

万科经过这次劫难,我给万科在行业走顺后的估值天花板要下调一些(从去年的2500亿下调为 2000 亿人民币),主要是觉得他的地产主业规模会有收缩(我以前预期是胜者为王提升占有率)。毛估估行业走顺后,地产主业200亿净利润还是有希望的,对于目前不到 600 亿人民币的港股$万科企业(02202)$,其吸引力还是挺大的,A 股有点鸡肋了。

前面为了规避年报的不确定性,分散风险而分仓了部分万科$中国海外发展(00688)$$万物云(02602)$ 和万科美元债。这次年报一些信息更清晰了,我对万科活下去的信心更足了点。

如果下周港股大跌(香港市场是很看重分红的,所以概率不小),与前面换的标的出现 20% 以上的差价机会,我愿意逐步换回一些仓位。

以前的一些数据整理

万科:黎明前的黑暗

万科的生死劫--23年的年报见分晓!

精彩讨论

职业踩坑04-07 12:23

万科表内部分,最近 5 年为亏损楼盘计提了累计 110 亿左右。下表是 23 年的跌价准备项目信息,毛估估了一个每平米亏损金额(假设23 年之前竣工的去化了 60%,23 年竣工的部分去化 40%),可以大概知道哪些楼盘是亏钱大户(单价亏损 2000 元+)。这些项目整体还有64%没有竣工,24 年计划竣工13%,也就是说截止 24 年会竣工49%。
跌价准备只包含亏损楼盘,但它代表了一个盈利水平的水位线。该线之下的亏损,该线之上的虽然没亏损,但利润率也是一样的在下降。 万科 23 年结算毛利率 15.7%,四项费用率~5%,意味着万科的楼盘再跌 10%就基本上要全面亏损了。
历史包袱消化后,拿地真得更追求质量了,规模少点都没关系,有盈利风险的楼盘拿了也没啥意义。

职业踩坑03-29 23:51

理论上是的。其实打折不会这么惨,因为万科投资性物业都是成本法记账,折旧后的账面价值低于公允价值的。比如上海七宝万科广场,虽然在公允估值上折让了近三成,但相比较于万科成本法记账的账面值,其实还是有十多亿的利润(15.7%的投资回报率)。所以这类资产变现时,不光没打折,还实现了资产价值增值兑现了利润。

职业踩坑05-02 11:57

官方的2023 股东大会实录 网页链接
前面也在互动易提了个问题,为何管理层不增持?这次股东大会提了这事,看具体什么时候能实施。我觉得这些具体的行动更有实际意义。
郁亮:“我们也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管理团队股票增持计划,等到我们准备好之后再向大家报告。"

职业踩坑04-02 15:36

能力有限,先搞10万股保单,让子弹飞一会儿先!
股价上去了就用这 4 万保费做生活费,股价下来了就接单。

职业踩坑03-29 23:32

卖资产,卖股权,发reits。其实能合理价格卖出去,就算卖一半也无妨,就怕贱卖太多。

全部讨论

这三年万科拿地面积在下降,但积累的库存提高。关键是拿地质量不行,去化速度太慢,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低能级城市的下沉。万科,碧桂园,恒大这样的民企获取土地能力差,最愿意干顺周期扁平化管理,也就是授权。这即是他们过去发展壮大的手段,也是当下困难的根源。现在就是万科痛苦的去库存的过程,华润中海保利也有类似问题,但他们垂直管理,情况要好的多。如果下半年房价企稳,万科25年上半年就能缓过来。如果全年没起色,万科的问题得拖到26年。同理,情况一国央企24年业绩平稳度过,情况二,国央企24年也得大量减值计提。我们一直以来有个问题就是政策制定者很少是企业家,官员的决定都是令行禁止,他们往往缺少前瞻性判断,就如同2014年大撒把一样。$万科A(SZ000002)$

从最坏的角度考虑,假如未来2年的销售一般仅能保住微弱的正经营现金流,减债1000亿从那里来?从能兑现的投资资产出?大概超过一半的资产没了

从股东大会上郁总说的这两个阶段来说,短期万科业绩是不可避免承压的,但长期活下去的概率会得到提升。
具体到自己的投资上,目前正股+卖 put 保单(年化 20%+的收益率)+债券(年化 30%+ 的收益率)的平衡组合,基本上也是围绕这个预期的一个策略。
1. 正股是从长期赔率的视角,取决于万科变好后的高度。
2. put 保单(短期)和大幅折价债券(中期),基于万科中短期不会死的前提下,从时间和概率的维度获取点超额利润。

先预埋20万股,看下周能成交多少

刘肖关于西溪 Reit发行的描述: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REITs 能够带动一批经营资产不断提升经营水平,为扩募做好准备。在招股 说明书中,我们已经将 59 个商场列入扩募的大名单,它们将在未来 的多轮 REITs 扩募中逐步装入。”
后面的扩募在流程上是否会更快些?如果是的话, 那么每个领域的头单Reits发行成功的意义就挺大了。
问了下 kimi,不知道这答案靠谱不,有懂的大佬请指点一下。

22年底6986的在建面积+23年新开工1700多万,23年底在建只有4954万的在建,这说明当年竣工了6986+1700-4954=3732,23年竣工这么多?为何和官方竣工不一致,另外这么大的竣工,现房库存只增长100亿,在23点房地产环境下还算很不错了。

04-07 12:23

万科表内部分,最近 5 年为亏损楼盘计提了累计 110 亿左右。下表是 23 年的跌价准备项目信息,毛估估了一个每平米亏损金额(假设23 年之前竣工的去化了 60%,23 年竣工的部分去化 40%),可以大概知道哪些楼盘是亏钱大户(单价亏损 2000 元+)。这些项目整体还有64%没有竣工,24 年计划竣工13%,也就是说截止 24 年会竣工49%。
跌价准备只包含亏损楼盘,但它代表了一个盈利水平的水位线。该线之下的亏损,该线之上的虽然没亏损,但利润率也是一样的在下降。 万科 23 年结算毛利率 15.7%,四项费用率~5%,意味着万科的楼盘再跌 10%就基本上要全面亏损了。
历史包袱消化后,拿地真得更追求质量了,规模少点都没关系,有盈利风险的楼盘拿了也没啥意义。

04-02 15:36

能力有限,先搞10万股保单,让子弹飞一会儿先!
股价上去了就用这 4 万保费做生活费,股价下来了就接单。

05-02 11:57

官方的2023 股东大会实录 网页链接
前面也在互动易提了个问题,为何管理层不增持?这次股东大会提了这事,看具体什么时候能实施。我觉得这些具体的行动更有实际意义。
郁亮:“我们也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管理团队股票增持计划,等到我们准备好之后再向大家报告。"

03-30 18:31

对未来住开会有多少规模倒不是很在意,因为只要资金流稳住,市场转暖,还有机会再去拿地开发。我更在乎主现在要加力去杠杆的情况下,要做300亿+的资产交易,会对经营性业务造成多大的影响,运营业务方面,万物云已经蛮不错了,商业、物流、泊寓也将打通投融管退,希望住开不要把这些业务都吃掉了。而更糟糕的情况是,如果楼市销售出现极端的量价齐跌,即便把运营业务都卖掉,也不足以挽回主业。这两种情况都存在可能性,所以投资者现在除了观察万科的应对是否得当有力,更要观察市场的变化。因为主动权相当大地掌握在市场手里,投资者、债权人也都是看市场脸色行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