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像苹果的公司:小米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24喜欢:3

今天突然想聊一聊关于个人对科技公司如何定性分析的话题。开始之前,先说一说个人对商业与投资的理解,从原始社会一开始的个人通过打猎等满足自身生存需求到后面的生产力溢出,慢慢产生了生产力的支配,到后面形成了生产主体的竞争,经济体系也慢慢形成现在的局面。从经济一开始的以货换货到后面法币的诞生,看似有了很大变化,但其实本质并没有改变,即经济的本质是供给满足需求的过程。从这视角出发,我们会发现这里有两个核心要素,第一就是生产,第二个就是分销,这里就衍生出了个人对投资标的即生产主体的竞争的理解,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如果精简到极致,最终决出胜负的核心要素都是效率的竞争,具体体现在生产效率与分销效率上,因为商业行为简化到极致只有两个关键步骤,生产出来与销售出去。假设有两个主体分别为A与B,销售的东西完全一致,从生产效率来看,A的生产效率比B高20%,如其它条件均一致的话,A在与B的商业竞争中将胜出,因为A可以利用这个优势通过降低商品价格、加大营销费用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完全一样的东西一家卖1000,另一个家卖900,消费者肯定是选择900的商家。从分销效率角度来看,假设A的分销效率比B高20%,那B将这个产品销售出去需要花费比A高20%的成本,同理,在其它条件均一致的情况下,A在与B的商业竞争中将胜出。

既然明确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都是落在生产效率与分销效率的竞争上,那么我们来看两个案例从这个视角去分析。第一个是可口可乐,从生产效率来看,依托全球庞大的销售体量让可口可乐产生巨大的规模效应,从而让可口可乐的生产效率极高,体现在每单瓶可口可乐的生产成本极低。从生产效率来看,可口可乐凭借多年品牌经营以及可乐独特的成瘾性等方面的优势,从而让可口可乐的分销效率极高(全球强大的经销体系等都强化了可口可乐的分销效率),体现在每瓶可口可乐的分销成本极低。可口可乐正是通过双边规模效应构建极致的生产效率与分销效率形成自身强大的护城河,也是靠这强大的护城河成为常青企业。如过往出现的众多国产可乐均在竞争中落败,作为后来的竞争者,假设口味等与可口可乐完全一致,那要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胜出,那厂家的生产效率与分销效率都要超过可口可乐。但作为后来竞争者的厂家没有形成可口可乐一样的规模效应,生产效率与分销效率必然远低于可口可乐,最后导致的结局是可口可乐卖2.5/瓶能获得高额利润,新入局的厂家卖2.5/瓶要巨亏,提升售价消费者必然又选择可口可乐消费。第二个案例是茅台与牛栏山。为更容易理解从生产效率与分销效率视角去分析茅台与牛栏山的竞争关系,我们假设牛栏山也推出1499的酒与茅台竞争。从生产效率来看,因为酒作为一个高毛利的产品,生产成本都极低,故这个视角很难体现两个的竞争优势我们就假设两者效率一致。从分销效率来看,茅台2023年花费46亿营销费用换取了1506亿的营业额获得了747亿净利,如牛栏山以销售1499/瓶的酒为主获得1506亿的营业额可能需要1000亿的营销费用录的几百亿的亏损。(这里只是做个约估的假设从这个视角定性茅台与牛栏山的竞争结果)

回归到科技公司的分析定性方面来看待科技公行业。科技公司无论硬件或服务公司等与生产饮料类公司都一样,就是将生产出来的东西销售给需要的人,既然一样,那分析两者关键的要素如运营效率、渠道能力等核心要素都一样,但我们都知道巴菲特一直对待科技公司比较谨慎,我认为是因为科技行业的研发创新是一个关键要素,研发创新跟人类基因一样,具有确定的方面与不确定的方面,确定的方面随着行业发展成熟,投入的方案设计等能明确的降低成本等方面获得收益,不确定的方面是研发创新跟人类基因突变一样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在同一个方向上,你投了10个亿研发什么也没搞出来但竞争对手投了1个亿就搞出来了,或者如丰田投了千亿在氢能源汽车方向上但技术趋势却是电动汽车,这也是为什么技术从未成为过护城河的核心原因。正是研发创新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也导致了科技行业的投资收益也好风险也好确定性也好均极难定性。

既然科技公司的与竞争对手决出胜负的往往是研发创新方面,我们可以将研发创新效率分析作为科技公司重要的评估要素,而研发创新效率最终也是在生产效率上体现(生产效率不止生产实体)。大家都知道小米公司的打法有两个特点,孵化生态链公司与构建生态链产品。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分析,小米通过孵化生态链公司的方式提升研发创新效率,在特定领域进行研发创新。因为在技术快速迭代阶段你一家公司的研发创新效率肯定比不过整个行业,小鹏等公司投入几百亿并未取得明显技术优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你研发那领域方面的竞争对手有华为、英特尔特斯拉、地平线等,你未必能在这方面获得领先,这也是小米为什么能晚很多年进入汽车行业但技术并没落后太多的原因。苹果的库克时代也采取一样的方案,即技术创新不做重大突破,在行业方案成熟的情况下采取跟随,在特定领域如系统、芯片等方面投入研发等获得差异性竞争。从分销效率效率的角度来分析,小米采用建立产品生态的方式提升分销效率,建立生态有两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加客户粘性以及增加产品曝光度。如一个客户购买了小米手机并获得了信任,这个客户换下一台手机或有购车需求时能降低决策路径触发购买动作(这也是公司要建立品牌形象的原因),再者就是近期小米汽车的广告除了曝光车的同时也强化了品牌及其它产品的爆光,实现了1+1>2的效果。

再从小米汽车的海外竞争视角来分析小米生产效率与分销效率的优势。国内竞争格局激烈较难定性,但我认为小米汽车真正的优势在海外。把竞争放海外来看,相比海外厂商,小米依托国内优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产效率必然忧于海外厂商。另外由于小米作为全球头部手机品牌厂商,依托全球的渠道等,小米在分销效率方面也有较大优势(这方面华为与小米su7的表现已经证明),小米产能起来以及su7经历一定的时间验证后,后续开发布会能直接快速铺全球市场。

从生产效率与分销效率来看,相比其它厂商小米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这定性是在小米刚开技术发布会时的理解,后面su7的初步成功也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当然,投资不仅仅只看单一的竞争优势而做出决策,我只是从一些视角去分析小米这公司当前的竞争优势以及比较看好其未来的发展,研发创新具有较大的偶然性也导致了小米再有优势也摆脱不了科技公司风险高的属性(还有中美贸易冲突等风险),这也是导致我不喜欢投类似的项目的原因,我只喜欢投风险较低潜在收益高的。$小米集团-W(01810)$

精彩讨论

股票好有趣04-23 21:46

小米,就是那个没有出新车也得开发布会的公司吗?

买公司砍传奇04-23 19:42

一点也不像

全部讨论

04-23 21:46

小米,就是那个没有出新车也得开发布会的公司吗?

真是天大的笑话,苹果的设计会这么山寨么

04-23 20:28

赞 很少有看懂的 小米的核心优势就是"效率"

04-23 19:29

阿段不会同意

一点也不像

04-23 21:19

我觉得是理想

04-23 19:13

你确定不是理想吗,去看看发布会,还有套娃

04-23 23:16

别光喝酒,吃点菜。

04-24 14:02

挺幽默的

04-24 13:28

小米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