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13喜欢:6

腾讯一季度财报中,视频号是最大业务亮点,自然就成了自媒体的热议话题。

约三年前,行业对于视频号是否能做成是很质疑的,当时流行的一个说法是,短视频的用户心智已经被占领、腾讯没有短视频基因云云。

想起一段2021年的对话,图中说的直播,记得好像是当时刷屏的后街男孩。

当时我看到朋友圈都在刷这个演唱会的直播,我也参与了一把,但刷着刷着惊觉:大家似乎一点也不觉得突兀。本该发生的事情却没有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行为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精彩讨论

xinbbbb05-16 10:05

那天的演唱会热度很高,我也看了,跟你有一样的感觉。顿时忘记了当时是在微信上看。

Takun05-19 16:28

视频号还能提升腾讯整体流量的“公域化率”

云161805-16 11:06

消费者原来看似牢不可破的行为习惯,现在似乎自然而然就完成了改变。以前购物要用购物APP,现在刷着视频购物也不觉得突兀了,反而很容易激发非主动的需求。看视频要用视频APP是以前的看法,现在很多APP都有视频,不是专门去对比,甚至分不清它们之间有多少区别。
而通讯、熟人社交有很强的网络效应,起家做购物的、视频的等等很难插一脚进来。我觉得微信要特别注意的是,要让消费者掌握主动权,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将其在微信可获得其他服务和微信的通讯、社交之间建立联系。举个例子,有人喜欢让朋友知道其爱看什么书(微信读书)、点赞了什么视频(视频号)等等,但是有的人则未必愿意将生活暴露在“朋友”面前。微信已经成为躲不过的工具,家人、朋友、同事、客户…甚至只是因为需要发个消息图片等而加的陌生人,亲疏远近都有,看了什么、说了什么并不适合让所有人都知道。需要考虑消费者这方面的需求,做好隔离,给其选择权,与发朋友圈可以选择分组可见、不可见等有相同实质。

全部讨论

05-16 11:06

消费者原来看似牢不可破的行为习惯,现在似乎自然而然就完成了改变。以前购物要用购物APP,现在刷着视频购物也不觉得突兀了,反而很容易激发非主动的需求。看视频要用视频APP是以前的看法,现在很多APP都有视频,不是专门去对比,甚至分不清它们之间有多少区别。
而通讯、熟人社交有很强的网络效应,起家做购物的、视频的等等很难插一脚进来。我觉得微信要特别注意的是,要让消费者掌握主动权,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将其在微信可获得其他服务和微信的通讯、社交之间建立联系。举个例子,有人喜欢让朋友知道其爱看什么书(微信读书)、点赞了什么视频(视频号)等等,但是有的人则未必愿意将生活暴露在“朋友”面前。微信已经成为躲不过的工具,家人、朋友、同事、客户…甚至只是因为需要发个消息图片等而加的陌生人,亲疏远近都有,看了什么、说了什么并不适合让所有人都知道。需要考虑消费者这方面的需求,做好隔离,给其选择权,与发朋友圈可以选择分组可见、不可见等有相同实质。

05-16 10:05

那天的演唱会热度很高,我也看了,跟你有一样的感觉。顿时忘记了当时是在微信上看。

05-19 16:28

视频号还能提升腾讯整体流量的“公域化率”

05-16 12:43

视频号这个,我一开始是真心不看好,觉得微信在不务正业。。。但这次财报后我才惊觉原来我老爹老妈也是视频号的忠实用户,二老并不在意是在抖音还是视频号看,想看哪个就看哪个。而我自己虽然不会特意在微信看视频(另一方面我连抖音都没下),但我也不排斥在微信看视频(如果有需要的话)
看来我还是低估了社交网络的护城河。

05-16 10:20

当时有点像微信红包时刻,支付可以这么玩?视频和直播也可以这么玩?真是结合自身产品和生态特点,打得一手”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的好牌。$腾讯控股(00700)$

05-16 11:07

视频号

05-16 11:18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刷短视频?

去年就看到雪球上有b站的股东破防,说什么阿b还没视频号努力

05-16 10:09

就像微信支付抢红包抢了支付宝的根据地一样

05-16 10:07

很多人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很难打破,哪怕客观数据就在眼前。最高学习法里好像谈到这个大脑现象,下班回去再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