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分析的挺详细,有数据有逻辑。不过对于存量那块我感觉用14人口然后来推算过于笼统。未来人口往哪流动,哪就要房地产需求,二三线城市估计不能和一二线城市比,这基本是共识。所以我觉得看毕业生人口就可以,毕竟这些年轻人才是买房的主力军,他们大部分应该是会留在一二线城市的,未来10年毕业生都会维持在千万级,这就是强需求。另外二手房的交易数据,交易量也是很大的,说明需求依然强劲,要不是担心新房烂尾,这帮人妥妥回去选新房。叠加这几年新开工的数量下降很快,建房的周期又是3年左右,这个决定了周期的超调(要么跌过头要么涨过头)。你想,如果房价继续低迷继续没人买,开发商就会继续减少拿地减少开工,供应就会继续减少,所以很快会供应不足,跌过头。而另一边需求还在,供需关系短时间内应该会反转,不超过2年吧(拍脑袋的哈)。
引用:
2024-04-21 23:32
$房地产(CSI931775)$ $万科A(SZ000002)$
在所有行业中,地产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因为在大部分人的人生中属于消费支出最大的一块,同时也是消费次数最少的消费品,以年龄计算,平均每个人的购房次数为70年一次。因此房地产的长周期相当长,最长的价格周期应该在70年一遇。
在这漫长的长...

全部讨论

04-25 15:17

分析主要看大框架,真细究了又要扯出一大堆。14亿人口我觉得在人口负增长马上到来的时候,这个属于高估了。
至于说人口汇集到一二线,这并不影响全国的整体存量需求,总量受总人口和城市化率控制,至于人分布在哪里,那不是总量的问题。
文章已经分析了,未来每年的新房需求大概10亿平,即满足1000万大学生的需求。但是这里有个逻辑问题,新的大学毕业生必须要买房吗?据我所知,很多城里人都有房了,并没有新房需求。可见,供应还是会大于需求的。
然后是供应的问题,文章已经分析了,19年到23年多供应了10亿平,理论上来说24年到26年需要少供应10亿平。也就是说未来三年平均一年只要7亿平就可以供需平衡。这与18年最高的18万平,从总量上已经下跌60个点了。而因为土地是三年前拿的,在建工程不可能停工,这就导致供应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样来看,未来三年市场不拿地,也可以维持大概15亿平左右的供应,而需求只有7亿平。
所以除非房价上涨到提前锁定房源可以获利的水平而导致消费提前,否则是没有办法去库存的。
而利率的手段已经没办法使用,因为以前利率从7降到5的刺激肯定比现在4降到3的刺激大。同时城市化的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也无法提供需求支持,那么房价上涨的底层理由已经没有了。
供过于求,加上价格泡沫这两个因素导致房价必然下跌。接下来只有让开发商以破产的方式消灭债务,破除房价下行的唯一障碍。才能让全国的房地产恢复消费跟生产,所谓的出清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