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诗语

汤诗语

2021.02-至今 上海泓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5.05-2021.02 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2.08-2015.05 Moody's Analytics 2010.04-2012.07 中船重工709研究所 任何观点皆不代表雇主意见。

汤诗语回复的提问

请教主动脉瓣膜最近几年能看到大的技术进步吗?我表弟刚30多,主动脉反流未来几年需要换瓣膜,医生说这年纪只能机械瓣,需要终身抗凝,影响很大。生物瓣又只能用十余年,二次三次手术风险

他的全部讨论

讨论

回复@freeOK: 嗯,感觉做配置、做长期投资的外资少了,做交易、做短线、甚至做量化的外资多了。//@freeOK:回复@汤诗语:近期北向风格跟以前不同了。[吐血]

讨论

坚决南下的内地资金 Vs 反复纠结要不要北上的外资......

讨论

回复@佛系股民2020: 所以,日本、美国的住宅新开工数据,是不能套用在我们这边的,因为它们的一户建的木制住宅是房主自己决定拆不拆,拆除重建也纯属房主本人的消费行为。但我们这边的未来数据怎么预测,我也没有想清楚预测方法。 //@佛系股民2020:回复@汤诗语:自费拆了重建是很难实现的,总有人会...

讨论

回复@bigfatcat: 个别情况罢了,我就不相信现在这些40、50、60、70层的住宅能每二十或三十年拆了重建。//@bigfatcat:回复@汤诗语:即使高层拆了也可以增加使用面积,现在老破小的居住体验是很差的。假如拆了重建每平米3000成本,那么60平米就是18万,如果拆了重建以后通过增大阳台飘窗等办法,使用...

讨论

回复@bigfatcat: 呃,中国的那些高层住宅,怎么拆啊?拆的成本都巨高无比。之前拆迁搞得顺是因为主要是平房和低层建筑,拆了后建高楼,可以大幅增加容积率,对于政府和开发商都是有利可图的。而如果都是高层了,那就难拆了,一是没利益,二是拆除钢筋水泥建筑本身就很费钱。日本的数据你也看到了,...

讨论

刚才群内讨论中国的住宅新开工面积大概会在什么位置企稳,能不能用日本的数据做参照,放大14倍即可(中国14亿人、日本1亿人)?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原因是日本的住宅新开工中,有大量的“一户建”,大概可以理解为房主对自己的旧房子不满意了、自己推倒重建,这个占比还挺大,在全国的占比有一半...

讨论

回复@鲁滨逊君: 是的,还是要等出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怕一家港股18A生科股或A股科创板生科股倒闭退市,因此,现在谈论出清进程到了哪一步,还为时尚早。当然,这里指的是未盈利的生科股,不是传统大药企;传统大药企的日子没有之前好过,但还是过得下去的,它们跟未盈利生科股的处境截然不同...

讨论

创新药临床试验失败或数据低于预期造成股价暴跌,在美股比较常见,内地投资者还需要适应,因为之前遇到的次数比较少,而临床成功是常态。这也比较好理解,之前有许多me-too药物,临床的成功率自然就高(但之后商业化成功就不那么容易了),而现在这批创新药已经不再是me-too,而是海外没有成功上市...

讨论

回复@大郎醒醒该吃药了: 不是。国内是36个月内注销,但这已经留足了把这些股票分出去的时间了;另外,回购12个月后,公司可以在二级市场卖出回购的股票,我已经读到过卖出回购股票的公告了。//@大郎醒醒该吃药了:回复@汤诗语:库存股不是12个月内必须注销吗?

讨论

关于“假”回购、真利益输送,我们可以看个很简单的案例。为避免对号入座,这里改成大概数字,大家明白就好。某公司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回购”了6000多万元、170多万股,每股平均成本30多块钱;之后股价一路下跌,今年2月初暴跌后的股价最低点只剩10块钱出头,此时它突然来了个限制性激励计划,...

讨论

投资者对远超存款利率的固定收益率+保本的病态需求是造成此类所谓理财产品爆雷的根本原因——转:海银财富700亿"资金池"调查:傀儡空壳、交叉嵌套、底层空虚 网页链接

讨论

“康”字辈真不幸,又崩一个。除了近期崩的“康”字辈港股之外,之前A股崩的“康”字辈股也有几个了哎。

讨论

回复@Aries_Lilith: 很奇怪为什么投资者会站到自己利益的反向那一边。另外,为什么不坚持最高标准呢?非得按低标准行事?况且,按高标准执行时又没有遇到问题。//@Aries_Lilith:回复@青春的泥沼:美股也没要求强制注销啊,麦当劳表上有差不多750亿美元库存股,怎么你们这些财经自媒体没批斗一波。[...

讨论

回复@青春的泥沼: 没办法,之前征求意见时,几个国际性的大基金公司表态反对,但港交所一意孤行。//@青春的泥沼:回复@汤诗语:好的不学,结果把这个给学去了

讨论

今年以来港股回购前20名股票列表。【请注意!】今年6月11日起,港交所将不再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将回购的股票全部注销,而是允许上市公司将其作为库存股,未来可以重新卖出这些股票或作为股权激励的股票授予员工,只需在回购文件中事先声明。这样一来,港股的回购规则就跟A股基本接轨了,也即里面可能...

讨论

转帖。两天即几乎腰斩。

讨论

回复@mcyioe: 这种就是纯凑数了,其实是很不好的,之前它里面竟然有个新能源股,还成了重仓股,原因是这个新能源公司的总资产里有极其微小的一丁点是某保险公司的股权......//@mcyioe:回复@汤诗语:可以参考保险主题lof,不满足30的话,可以相关主题的多买的,然后其他的再挑几个大路货凑数字

讨论

这是不可能的。监管对新指数ETF的新要求是最少有30个成分股(存量老ETF就算了),近期我也跟一些基金公司的朋友几乎天天都在讨论创制新指数的话题,想法是很多,但其中一个核心难题就是如何凑30个成分股,尤其是港股通的,很难凑足。你说的这种8个成分股的ETF,在我们这是不会有的。其实我们也非常...

讨论

还是要看出口啊...但我们的体量太大了,比当时的日本大多了,摩擦也会更多...而提振内需,则不是简单的任务...

讨论

回复@-帽红小-: 估计补贴是难了,所以可能要涨价;不过即便涨价,估计也不可能涨到国外那样自费看门诊要几百美元的程度。//@-帽红小-:回复@汤诗语:问题是后面还补贴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