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回复:20喜欢:29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00696)$

莫名的盈利消失

今天(2024/1/17)中国民航信息网络(中航信)暴跌超过27%,皆因昨晚的一个盈利公告,公告有模有样地说,预计2023年盈利12.5亿到14.5亿,归功于民航旅客数量大幅增长增长所致。

但是这个公告却没说,其实上半年中航信已经盈利12.08亿,市场普遍预期全年业绩在20亿以上,也就是下半年至少盈利8亿以上。这个公告全年最多14.5亿,等于下半年最多盈利2.5亿,只有上半年的20%,远远低于预期,还真的是一个盈利“警告”。

市场预期2023年下半年盈利8亿以上,是有充分依据的。作为中国民航订票系统的唯一运营公司,除了春秋航空之外,包括大三航在内其他国内航司,以及外国航司国内售票都要经过中航信,中航信主要收入就是收取每张机票处理费,以及每次机场进出港费用,其历年营收、利润基本上和中国航空旅客运输量保持正相关。2023年我国国内航空旅客运输量基本恢复正常,全年旅客运输量6.2亿,其中上半年2.8亿人次,下半年3.4亿人次。这个数量级,基本上和2019年近似,2019年上半年3.2亿,下半年3.4亿,全年6.6亿。而2019年,中航信上半年盈利14亿,下半年盈利12亿。实际上,在2019年未受疫情影响之前,中航信下半年的盈利基本都是上年的40%~90%左右区间,未见20%这么低水平。

从航空公司的业绩也佐证,2023Q3基本上国航、东航、南航以及海航都实现较好营收盈利,都支持了航空业良好复苏势头。

因此,2023下半年没有什么航空旅客的意外事件冲击,大家有理由相信,在国内航班基本恢复正常的2023年,加上航司盈利恢复良好,中航信下半年盈利至少也是上半年12亿盈利的60%-90%区间,甚至不排除更好。

但是就在各家投行都预计20亿以上全年利润之际,中航信没有任何征兆就突然扔出一个大“警告”,预告下半年基本不挣钱了,也就是0.5亿到2.5亿利润,比预计少了5.5亿以上。本来就是一个跌跌不休的疲弱市场,中航信这个炸弹直接把自己的股价给炸沉了。

上面可以看出,从经营环境以及主要客户业绩看,中航信的下半年盈利应该要比这个“警告”的2.5亿上限好很多。若营收上无法得出利润减少的原因,只有从资产上找找了。

要达到5亿以上的信用减值,中航信资产负债表上可供选择的资产其实也不多,第一个可能是应收款。中航信对其下游航司,一般提供1~2个月信用期,资产负债表上一直有比较大的应收款和其他应收款。2023H1资产中,应收款47亿,其他营收款18亿。历史上中航信确实因为海航破产重整大额计提过应收款坏账。但是如前所述,航空公司今年,尤其下半年业绩都不错,也没听过什么航司经营困难,理论上中航信应该没有航司的大额拖欠,没有可计提的应收款坏账。而且,应收款已经计提了5.7亿的坏账准备,2023年下半年要出现大额无法回收应收,要远远超过这个5.7亿金额才会对利润造成重大冲击,更是难以想象。17亿的其他营收款计提准备倒是不多,只有10万多。难道是17亿的其他应收款发生重大风险?特别是其中营收保理款达到11亿,按道理中航信的应收款大部分都是航司的,航司今年经营也不错,打包给保理公司,保理公司回收不会太困难。难道是发生被保理公司大额诈骗的情况?但是,若是发生保理公司诈骗超过5亿,除非公司掩盖的非常好,否则应该早就传遍了。

中航信另外还有诸多金融投资资产,其中35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结构性存款,5.9亿的其他非流动资产,主要是定存,这些应该不会有意外。除非中航信也想某些公司一样,存款消失了。似乎目前还没有相关报导。大项资产中还有各种股权投资,其中长期股权投资7.3亿,主要是投资各地机场网络公司,不会有大意外,其他权益工具8.4亿,主要是投资招商局仁和人寿,目前没听说该保险公司有什么意外。还有其他非流动性金融资产6亿,主要和移动合作中移股权基金,投资5G网络,应该也没什么问题。除了金融资产,还有大约50亿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主要是办公楼还有机房,应该是增值资产,不用计提。剩下的大项资产中,4.5亿的开发支出,应该是帮助各地机场的网络建设以及自用系统本部分,看报表附注最少也完成了75%,大部分都在85%以上,似乎也没有减值可能。

剩余的诸如合同资产、存货等资产,金额都很小,难以构成超过5亿的资产减值。

看来看去,似乎无论从营收情况推测,还是从资产负债表推测,都很难理解中航信为什么会出现2023年下半年盈利剧烈减少。

当然,现在有一个阴谋论,就是去年底中航信正在搞管理层股权激励(“股权增值计划”),管理层为了能更低成本拿到激励,有意识放出坏消息打压股票。若真是这样,中航信可是国有公司,管理层不知道会不会有合谋侵吞国有资产的嫌疑?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想,似乎中航信都不应该2023下半年盈利微薄。中航信不愧是国有大企业,抛出一个“警告”炸弹之后,再无信息,再无解释,任由股民哭天怆地。反正它是大国企,管理层关注的焦点不是股民,二级市场,懒得理你。只可怜身在其中的股民,投资一天腰斩25%,其中血泪有谁知。下一次,谁还会相信这个管理层?

2024/4/1新增:

2023年业绩公告已出。详细看下半年不赚钱,还是出在大额应收账款减值。

本来以为半年报应收已经计提了5.7亿了,应该不会再出什么幺蛾子。没想到年底又来了一个专项计提,下半年新增3.5亿,加上组合计提增加了0.6亿,合计应收减值减少利润4.3亿。组合计提增加也就算了,那个3.5亿专项计提是原来那些5.7亿坏账准备(包含原来2.1亿专项准备)无法覆盖的。上半年那些做应收款分类管理的人,难道在梦游?

现在中航信的资产负债表感觉就很不可靠了,原来半年报时进入专项计提的只有4.7亿多,到了年报就有8.1亿多。而截止23年末应收款合计有55亿,未来从一般的应收款到这种需要专项计提的应收款,到底还有多少,令人难以估算,特别是去年H2应该是航空业明显复苏的时候还能有这么多转专项的,那下一个萧条周期是不是就应该把利润直接估算成0?

也就是说,经过23年这种莫名减值计提之后,未来中航信可能出现这种难以预估、难以琢磨的业绩冲击的可能性在大大提高,未来确定性大大下降。可惜了,身处这么好商业占位的公司。

精彩讨论

大鸣日记01-18 09:06

审计:立信德豪。记个账。

2号法则01-28 10:53

这得感谢时任民航局长杨元元,春秋航空筹备成立时,杨元元就问过王正华是否可以不进中航信,因为加入中航信也是很大的成本支出。春秋国旅时,老王就投入过巨资建设自己的IT网络系统,后面春秋航空建成自己的独立网络系统也就水到渠成了

全部讨论

01-18 19:08

分析的很全面了。估计还是应收减值,前面提的不够。

01-18 09:06

审计:立信德豪。记个账。

01-27 16:30

商业模式无可挑剔,就是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春秋航空独立在这个系统之外?

01-18 06:39

诚信失去的话….

01-18 03:59

01-18 08:03

mark,一个不拿中小股东当人的公司

01-18 07:53

为了少分红吧。看看今年分红比例就可以验证一下。

01-18 05:52

降费a4纸发挥作用了?

01-18 07:08

确实有点想不明白

01-29 22:54

再好的生意也怕跑冒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