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上海机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17回复:117喜欢:60

年初到现在上机下跌40%,我的持仓从浮盈60%多到浮亏接近10%,因为仓位重账户年度亏损成定局。19年职业投资中的第四个亏损年,其余三个是08、11、18。但我并不真的担心上机,只是的确低估了市场的非理性程度。

上机目前经营上有两个困难:

1.出入境客流恢复到6成左右,国际航班恢复到7成多。影响客流恢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宏观经济不景气、日本核废水、东南亚安全问题、有的国家签证审批慢、有的国家国际航班恢复慢(这其中有的是服务能力差,比如泰国。北美是地缘政治影响)等,这其中有的因素短期就会逐渐改善,有的因素会很慢,比如北美航线的恢复有可能要几年时间。我认为国际客流明年就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应该理性看待目前的恢复速度。自由度最高的美国目前国际客流也没创出历史新高,高度依赖旅游的泰国目前恢复到70%多点,作为最晚开放的国家目前进度在正常范围内。脱钩、闭关锁国等言论不值一驳,看看今年我国为了促进国际往来出台了多少政策。它国也没有动力拒绝中国旅客。很多人说的中美航班不恢复或者外国人不来了就不行,更是完全不了解这个行业。这个问题过去谈过多次,懒得再谈,真感兴趣自己花点时间研究一下就清楚了。客流问题是老生常谈,多说无益,交给时间吧。

2.旅客消费习惯有变,机场免税销售被分流。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也是我过去低估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疫情中中免为了应对短期压力的自残行为。线下客流减少中免无奈加大线上力度。中免是全球最大的免税运营商,他的采购量是跨境电商没法比的,采购成本优势明显,所以它在线上卖有税的也可以做到接近以前免税的价格,只是毛利率低了。香化的价格一旦降下来就回不去了,这是个不可逆的因素。这就造成机场的香化相比以前价格优势明显下降,但机场店多数时间仍然是最便宜的,这是中免采购成本和免税优势决定的,其它平台不可能颠覆这点。这种分流到底有多大影响需要量化。今年来的销售数据波动比较大,因为刚放开有积压的需求释放的因素,然后短期又大幅回路,最近又开始回升,9月的数据明显好转,看全国的社零数据也类似。个人认为9-10月份的数据最具参考价值,一是剧烈波动期过了,二是旅行团恢复了。从我了解的有限数据看,浦东机场可能相比疫情前有20%多的下滑。也就是说假设客流100%恢复,免税商品的销售额只能恢复到7成多,但这里也有目前经济不景气和消费者信心不足的因素,多数消费品公司都面临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无解,那上机的商业部分价值就要打折,就像市场传言的那样,中免压低租金是合理的。中免和机场如何应对那?中免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回答的非常明确,在机场口岸增加新的品牌和品类。其实就是增加更适合线下销售的商品,精品、奢侈品。看看中免前三个季度的数据: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免的毛利率分别为28.75%,32.47%,34.27%。看免税商品的品类,香化、首饰、手表在海南的销售额分别为140.9亿、50.1亿、36.3亿,分别增长4.8%,71.4%,50%。箱包、服饰、手机分别增长74.3%,92.7%,15.8%。海棠湾重奢免税店也即将开业。数据上看,调整商品结构的效果非常明显。首都机场进度比浦东快了半步,2020年1月全品类的爱马仕免税店在T3开业,目前有8-9家奢侈品牌的免税店在营业。但首都机场目前严重被大兴分流,国际客流只恢复到38%,爱马仕目前每天销售额大约在20-30万。如果这家店在浦东,国际客流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我估计日销售额在100万以上。疫情前意向进驻浦东机场的奢侈品牌有20几家,然后被疫情打断进度了。让出入境旅客购物消费回流是趋势,海南和机场口岸全面增加精品、奢侈品的步伐在加快。有了这部分增量足可以对冲掉香化的下滑。上机的商业价值并不会减少,在未来和中免的谈判中我认为也不会吃亏。

因为客流没有完全恢复,奢侈品销售没开始,市场就普遍认为上机的免税逻辑被打破是站不住脚的。静态基本面不够硬这时候比较吃亏。2年前我抄了个疫情底,当时坚定地认为疫情一定会结束证明是对的,如果当时买的是海外大型枢纽机场现在都获利丰厚了,以后得更加敬畏市场,尤其是中国资本市场。

三季报中免增收不增利,主要是因为3季度大幅增加了上机的租金。上机今后每次财报,净利润都会大幅增长,到25年商品结构调整完毕,客流进入稳定状态。26年开始的上机将回到原有的轨道中。长期趋势如何?我国民航总局的工作目标:“十四五”末期,航空出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力争实现我国乘坐过飞机的航空人口达到4亿以上。2018年我国持有有效普通护照总人数超过1.7亿人, 历年增长率约16.8%。这是它的行业背景,潜力超过多数行业。至于国运的问题是所有中国资产共同的大背景。

机场的利润由航空和非航业务贡献,非航中大头是免税。但有税部分潜力也挺大,现在国内机场都在加快重奢的引进,浦东虹桥都在弄。首都机场有税的LV目前一天的销售额是40-60万。疫情前有税的扣点白云大约18%,恒隆广场是17%,国金中心是12.5%,浦东机场是20%多。免税的部分如果也和友商对比一下是这样,我国的店王北京新光skp(疫情前全球第二仅次于英国施罗德百货,目前可能已经是销售额全球第一)坪效8.5万,首都机场57万,白云机场32万,浦东机场136万。

张坤曾把上机比作微信,这个比喻很恰当,但理解上有点门槛。上机就像黄浦江畔的房子,100年来始终高不可攀,只有极端情况下才有好的买入价格。上面说的两个困难本质上都是疫情造成的,百年一遇。$上海机场(SH600009)$ $中国中免(SH601888)$ $白云机场(SH600004)$

全部讨论

你有没有想过中免可以依靠以量做到有税和免税价格接近,那互联网企业淘宝,拼多多也可以做到,免税就不重要了,中免怎么可能竞争过互联网平台?逻辑到此就变了

感谢分享,我觉得市场对上机的疑虑除了以上理由外,也在担心中国和北美跨境游客数量再也回不到以前了(原因大家都懂),这点是影响估值很大的一个变量。

年底前浦东机场的名表区要开业了,积家、万国、伯爵、萧邦等都有,前三个季度中免在海南腕表销售额36.3亿,珠宝、箱包、服饰等一样都不会少。未来名品、奢侈品销售额超过香化也不奇怪。

请教一下,电商保税仓业务对上海机场免税店是否有较大的影响?

2023-10-21 11:09

为什么旅游国家或地区容易搞全境免税?因为可以吸引大量外来游客,他们购物上虽然免税但在吃住行上支出大,算总账当然是获益的。非旅游地区消费靠当地人,如果也免税就动了税基,相当于向喜欢买进口商品的高净值消费者让利了,这怎么行。海南搞免税地方财政受益了,但对中央来说起码目前看应该是吃亏的,海南吸引的境外游客太少。机场以前免税商品主要是香化烟酒为啥现在大力增加奢侈品?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这些年国人在境外买买买,肥了境外零售商并造成外汇大量流失,所以在机场增加奢侈品可以让消费有部分回流,其实是无奈之举。二是国内机场在早期规划时低估了国人的购买欲望,商业面积普遍不足。浦东机场在卫星厅交付后免税商业面积增加了一倍出头,其中大部分规划给了精品、奢侈品。按国际上可比枢纽机场情况看,精品、奢侈品普遍占比在30%以上,韩国仁川机场现在达到50%了。

2023-10-20 20:37

倒是从不担心免税品的销售,对于一个制造业国家来说,机场免税永远是最优秀的免税渠道。
国内高额的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才是免税销售的基础,离岛免税、市内免税都有难以监管、侵蚀税基的特点,更适合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的地区。(HK、韩国)

2023-10-20 19:07

高位回落的票趋势还没走完,下跌就会继续,没道理可讲,只能怨它前面涨幅太大了。这是一个还账的过程。

2023-10-26 10:28

我一直有个疑问,海外顶级机场到底是靠什么赚钱?航空收入应该收费类别差不多的。非航收入我们免税购物也是第一。

2023-10-20 20:39

可怕的是这个机场还有个要命的东西顶在头上~东南有事

2023-10-21 13:49

机场热贴里面笨笨这个贴排第二,第三的是曾经写过机场现在重仓牧原中免的。
当然大家目前账面都是亏损,但是有些亏损是回不来的,或许三五年后公司退市都有可能,而机场,就像楼主列的两点困难,市场认定的更多,(才会有现在的价格)但是好就好在没有一个正常人会认为机场会倒闭。
大家讨论得最多就是机场的免税生意,退一步说,哪怕没有免税,机场是公用事业股,相当明年保守40亿利润,现在贵不贵?
大家都知道机场的垄断生意,如果只有垄断而没有成长性,我是不会重仓买的,而上海机场的航空收入保证了它的公用事业属性,非航收入则是与老百姓的高端消费精神方面的消费挂钩的(出国旅游是中国退休公务员教师医生的精神方面消费的首选),这一块的利润弹性太大,就像我多次说过2007年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茅台能涨到3000元一瓶,道理是一样的,消费水准的标尺对应的是高端群体的购买力。
看多做多,风险自担。不求闻达,但求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