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3喜欢:0
回复@donstudy: 定增确实能保证银行不死,但股东利益是被稀释的,买股票做股东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做新股东的牺牲品。息差哪来2%,现在2%以上的银行有几家?以后肯定会越来越低,所以银行要发力非息收入,财富管理等等,存量的不良包袱就很重另外还有新生成的不良,提高净息差的办法在没有优质的克群基础的前提下只能增加信用成本,//@donstudy:回复@ice_招行谷子地:冰哥,为啥呢?
就按中国GDP 5%,CPI 3%,M2算9~10%,长期银行资产增速10%,不过分吧?
GDP如果长期5%,净息差2%不过分吧?
就这两项,能保证营收中长期增速15%左右,长期10%吧?
这么高的营收,消化坏账也好,发行可转债也好,定增也好,资产质量和核充率改善的问题都不大啊?只要银行自己不作死,在5%的GDP增速,10%的M2增速下是可以慢慢回血,为啥不能翻身呢?如果是担心核充率太低,国资委高价定增也行啊,就像中移动当活雷锋那次。
引用:
2024-05-06 08:15
1, 股东分析:
年报股东变化:从3季报的19.62万户降到年报的19.58万户,第4季度减少了0.04万户。股东人数保持稳定。前十大股东中沪股通减持了6000万股,其他股东都没有任何变化。
2,营收分析:
根据2023年年报,浦发银行营收1734.34亿,同比下降8.05%。净利息收入1184.35亿,同比下降11...

全部讨论

休克二人组的PB定增都难找到愿意掏钱的。民生不用说了一堆狼都想吃肉没一个愿意掏冤枉钱的。浦发的大股东发个可转债还要抛售5000万张,指望它按照前一年净资产定增那是白日做梦。也就配股可以弄一下,但是配股那不就是分红没有被圈走的多了?

05-06 17:21

我俩核心观点有差异,我认为息差迟早会回2%。这都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测,很难说谁对说错。但这个核心观点有差异,后续讨论都是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