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遗嘱”带给我的几点启示

发布于: 雪球转发:48回复:203喜欢:182

这两天打开媒体网站都被“巴菲特公布遗嘱”的新闻刷屏了,其实说的是两件事情,但很多媒体混为一谈了。

首先,按照持续多年的惯例,在每年感恩节假期前夕,沃伦·巴菲特会捐赠部分股票给几家慈善基金会,按照美国SEC的规定,需要向公众披露。

此外,本次特殊的是巴菲特还给股东们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自己的近况以及对身后事安排的一些想法。

我读了股东信英文原文和几个不同版本的译文好几遍,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这位伟大的老人对孩子们的关心以及对投资事业的热爱和不舍,不时有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

同时这份信中也有一些很有价值的内容, 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巴老的教诲是听一次少一次,大家且听且珍惜。

一、 捐款由来

先来说捐款,根据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下称伯克希尔)本周向美国SEC披露的信息,巴菲特已将1600股A类股转换为240万股B类股,以便向4个家族慈善机构捐赠这批价值约8.7亿美元的伯克希尔股票。

从美国当地时间11月21日披露的SEC最新文件来看,巴菲特目前持有约21.7万股伯克希尔A类普通股(A类股市价55万美元每股,1股A股可以转化为1500股B类股)。

所以本次捐赠的1600股A股,连巴菲特持股总数的1%都不到,所以说是一次常规的捐赠,不必做过多的解读。

这次捐赠源自于巴菲特的首任妻子苏珊于2004年去世,其生前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这促使巴菲特提前考虑通过慈善捐赠来解决财产的分配问题。

由于巴菲特的好友比尔·盖茨要比他年轻20多岁且有管理基金会的经验,对于巴菲特来说是值得托付的人选。

根据《巴菲特之道》相关记载,2006年6月26日,巴菲特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宣布了自己的财产安排,他承诺捐出85%的个人财富(当时估值约360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数额最大的一笔慈善捐款。

其中给已故妻子苏珊和三个子女的基金会合计捐赠60亿美元,给盖茨基金会的捐助则高达300亿美元。

自2006年以来,巴菲特每年都会向上述的几家家族慈善机构捐款。据了解,目前捐款总额接近520亿美元,其中盖茨基金会收到了超过390亿美元。

更难能可贵的是,巴菲特也并没有像其他名人那样成立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以求名留青史,而是将大部分财富捐赠给盖茨的基金会。

盖茨曾评价巴菲特说:“他将被人记住的,不仅仅是最伟大的投资家,更是最伟大的投资美德家。”

二、 回击市场质疑

像巴菲特这样一个每天只吃几美元的汉堡和可乐,住着几十年的老旧房子,从来不乱花钱的“吝啬鬼”

竟然宣传要将自己平生赚取的富可敌国的几乎全部财富在身故后都捐赠给慈善机构,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更是让有些阴谋论的人觉得巴菲特是在作秀或者避免高昂的遗产税。

巴菲特很早前就回应称,自己做出捐赠决定,并不是出于税务筹划的考虑。而是自己的开销很有限,花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赚钱的速度,99%的财富他根本用不上,倒不如让它回归到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或许是为了回击一些对他捐赠的质疑,巴菲特在本次股东信中还特意提到多年来他一直在践行2006年的认捐承诺,包括此次捐赠,捐赠的具体细节都可以在伯克希尔官网查询。

最后巴菲特还说到,在他去世后,他的财产分配方案将公之于众,不会有“异想天开”的信托或国外实体来逃避公众审查,有的只是一份简简单单的遗嘱,存档于道格拉斯县法院,可供查证之用。

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三、 家族慈善信托

在本次股东信中,巴菲特还说到:

“我的孩子们和我一样,都认为家族财富的传承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地方都是合法且常见的,但这机制并非十分理想。此外,我们看到很多时候财富并不会使你变得更明智或更善良。”

这和巴菲特以往的家族财富传承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巴菲特从来没有考虑过让自己的子女来继承自己的投资事业,而是尊重子女自己的选择,让他们自食其力,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巴菲特很早就决定将自己的绝大部分财产捐赠出去,而留给每个子女的遗产只有几十万美元,后来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以及子女年岁渐长,将每个子女的遗产继承金额调高到了1500万美元每人。

这里不得不提到美国的家族慈善信托基金是个很好的制度,尽管巴菲特慈善捐赠的本意不是为了税务筹划,但是事实是慈善信托在鼓励富人做慈善的同时确实能够实现部分税务减免和强制储蓄的目的。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由于富一代往往忙于事业,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和关注,导致富二代们很多都是“败家子”。而家族慈善基金可以给子女一份体面和喜欢的工作,并且可以领取稳定的工作收入。

无论是巴菲特、扎克伯格,还是国内的马云、刘强东等企业家,都选择家族信托基金的方式,合理安排子女的财产分配与支取。

按照巴菲特的遗嘱设定,其99%以上的财产都将被赠与慈善信托基金,他的3个孩子是其遗嘱执行人,并将成为慈善信托基金的受托人。

据了解,巴菲特的大儿子霍华德的基金会一直以来专注于帮助贫穷国家和地区的农民提高产量、削减世界饥饿人口。小儿子彼得的NoVo基金会则专注于音乐和艺术教育。

小女儿苏茜设立的舍伍德基金会则致力于儿童教育,她同时也负责管理由父母设立的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面向内布拉斯州当地在读的高中生提供奖学金。

虽然这些基金会各自关注的领域不同,但都旨在利用巴菲特创造的财富和资源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秉承了巴菲特一贯的价值观和慈善精神。

当然,现实中确实也存在不少富豪钻法律漏洞,打着做慈善的幌子,行真避税之实。我想这也是为何巴菲特在股东信最后特意强调不会有“富有想象力的”信托或者外国实体来规避公众监督。

四、 热爱可以敌过漫长岁月

当读到巴菲特在股东信中说“93岁的我目前感觉良好,但我充分意识到我在打加时赛。”,我内心五味杂陈,一方面为这位即将落幕的“传奇”感到伤感,一方面也感叹是什么让这位93岁的老人仍然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

这不由的让我想起来了很多年前自己做风险投资时的一件趣事。当时我投资了一家业内小有名气的业余自行车赛事公司,并且还深度参与到了公司的经营中。

在有一次和一位业内的竞品公司创始人聊天时,我问他觉得未来会有哪一家公司存活下来?他想了想说他的公司能够活下来。

我好奇的问为什么?他说他的公司虽然小,但是他是真心热爱骑行这项运动,他会一直坚持做下去。而我投资的公司和其它几家公司背后都是资本运作,如果赚不到钱的话,肯定就做不下去了。

后来还真如他所言,在骑行行业遭遇资本寒冬后,其它几家企业都遇到了很大问题,我投资的企业也因为各种问题,我被迫将所持有的大部分股份都低价转让给了一家上市公司。

有了这次的教训之后,我以后在研究看企业的时候,都会非常看中企业老板或者创始人做这件事情的原动力是什么?是为了赚钱还是热爱这个行业。

如果首先是为了赚钱去做一件事情,那我认为十有八九是做不长久的,用俞敏洪的话来说,唯有热爱可以敌过漫长岁月。

再拿我自己写作这件事来说,我以前偶尔也写一写,但是在2021年初开始系统性的在公众号和雪球上写企业分析文章的,主要是记录我个人投资中的一些思考,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

我有时会花了一个多月写一篇深度分析文章,这种效率对于大部分自媒体而言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但我却乐此不疲,因为我觉得研究企业很有意思,我喜欢那种抽丝剥茧,从纷繁杂乱的信息中找到核心逻辑的感觉。并且我也没有什么KPI,我只为我自己的投资负责。

五、市场经济和法制化

巴菲特在信中讲到“资本主义——不管它有什么弱点,包括它在财富分配上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以及政策对公民的影响有点反复无常,不过它已经创造了奇迹,并将继续创造奇迹。

美国是这一信念的最佳例证,我们一家四口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我们出生在美国,基本上就站在了胜利的一方。”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在投资领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天赋异禀之外,我认为他感谢的其实是两点,资本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的核心制度——市场经济和法制化。

当然市场经济和法制化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只要长期坚持市场经济和法制化,我相信我们的资本市场也会越来越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

最后真心祝愿巴老爷子能和芒格老爷子一样,至少活到100岁再说。希望能够再多听巴老的教诲十年。

【阅读提示】本文内容仅作为个人投资及研究之用途,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暗示,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

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点赞/在看/收藏/ 转发,一键四连,你的支持是推动下一篇文章诞生的重要动力。

@今日话题 $伯克希尔-哈撒韦B(BRK.B)$ $苹果(AAPL)$

全部讨论

君子风格,李录说巴菲特和芒格就像中国先秦时代的君子一样,有清澈的人格。

赞,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无论是巴菲特、扎克伯格,还是国内的马云、刘强东等企业家,都选择家族信托基金的方式,合理安排子女的财产分配与支取。】
这段可能会导致误读,我大致科普一下家族信托。
附图是一个结构最简单的VISTA信托,一般的家族信托会比这个结构更复杂,信托由Settlor设立,由Turstee受托。做慈善的信托和普通的家族信托的区别在于Beneficiaries不同,家族信托的Beneficiaries一般是自己、子女、亲属这些,慈善信托的Beneficiaries一般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这个机构来执行慈善捐款。美国的慈善基金会的结构因法律不同可能具体执行机构并非如此,请朋友们补充。
按照原信的解读,巴菲特的子女不是Beneficiaries,不是信托的受益人,更类似Protector的作用。避税、传承之类的纯属胡说八道了。
说个题外话,即使是传承作用的家族信托,Beneficiaries也会有兜底条款指定慈善机构作为受益人,以防家族后继无人了,每年都有不少家族信托触发这个条款。

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

“我以后在研究看企业的时候,都会非常看中企业老板或者创始人做这件事情的原动力是什么?是为了赚钱还是热爱这个行业。”
保持长期写作的习惯也是提高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个市场混久了也能明白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写给自己的,他人的深度共情与理解基本很难遇上。与其向外寻求认同,不如向内探寻自我价值,这也是投资思考之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向股神致敬。

巴菲特是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真正的好人也免不了被一大群人度腹。巴菲特还能战斗很久,这类"遗嘱"应该是常规操作,巴菲特多次在股东信谈及他死后的安排,并开玩笑说他死后十年才会退休。希望巴菲特工作到102岁,像他欣赏的B夫人一样。

2023-11-23 22:57

感谢分享!我永远敬爱巴菲特

2023-11-23 22:50

主要是中国人被这些人搞怕了 都觉得富人都是坏人

2023-11-23 23:07

我以后在研究看企业的时候,都会非常看中企业老板或者创始人做这件事情的原动力是什么?是为了赚钱还是热爱这个行业。

2023-11-24 09:52

看到他说他在打加时赛了,真的很伤感。传奇总会落幕,但他的精神品质却会长存。

2023-11-24 11:47

市场经济和法制化,一个促进效率,一个保障安全,大家才有足够的动力,去创造新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