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巴菲特22——青年巴菲特1954年的一次投资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在沃 伦加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不久以后,可可的市场价格出现飙涨,从每磅5美分涨到了超过50美分。这个情况导致巧克力制造商洛克伍德公司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公司的王牌产品是“洛克伍德”巧克力片,主要被用来制作巧克力薄片曲奇饼干。由于公司不能主打产品上提价太多,原料成本飙涨使公司损失惨重。另一方面,公司拥有大量的库存可可豆,本来可以直接转卖获得暴利,但由于税法规定,直接出售可可豆的收益将大部分用来纳税。

Rockwood公司出于税收筹划的目的,采用LIFO后进先出法的存货流转会计核算方法。这就使得公司在核算利润时要使用最新的可可豆价格,这样可以使当期纳税降到最低。由此,留在库存里的可可豆则采用老价格计量。如果出售这部分存货将产生大量利润。

洛克伍德公司想把部分股份转让给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但格雷厄姆不愿接受洛克伍德的报价。于是洛克伍德转向投资人杰伊·普利茨克,后者找到了躲避巨额税单的办法。普利茨克发现,1954年的美国税法规定,如果公司缩减生意的范围,那么归属这部分业务的库存可以分配给股东,就不需要缴纳所得税。于是他买进了足够控制洛克伍德公司的股票,同时选择让公司继续保持巧克力制造商的身份,而甩掉了可可油生意。他把1300万磅的可可豆归入可可油生意,这样这部分可可豆就可以“被清算了”。

普利茨克并不想用可可豆换现金,而是用它来交换其他股东手中的股票。他提供了一个看起来很美的股份回购交易方案:80磅可可豆换股东手中的一股Rockwood股票。在1300万吨库存中一半是Accra可可豆,在交换业务的初期市场交易价格每磅是0.52美元,1954年八月最高达到过每磅0.73美元,在交换期结束时每磅价格是0.44美元。【交易过程在1988年股东信arbitrage部分有介绍】

在这笔回购业务里,本来是归属股东的免税可可豆被用来回购股份。表面上看,80磅可可豆价值41.6美元,而当时的股票价格却只有15美元左右。这时候选择在期货市场卖空可可豆,再在股市上买入Rockwood的股票,用其交换可可豆仓单,随后等期货到期后交割即可锁定利润。80磅可可豆的价值在35.2美元和58.4美元之间波动,只要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这个区间就有利可图。买股票换仓单,这看起来是个稳赚不陪的“套利生意”。

格雷厄姆就是这样认为的。巴菲特在1988年的股东信中描述: “有几周时间,我忙于买进股票,卖出可可豆,定期去施罗德信托用股权证明交换仓单。利润丰厚,而我的成本只有地铁票。”当然上述的活动他是以格雷厄姆公司名义进行的。

而普利茨克的如意算盘却不仅是那点套利的利润。清算的可可豆本来就应分配给股东,但却要求股东用股份交换,相当于低价回购。存续的股东将坐享低价库存增值的收益,还分享了低价回购的收益,这使得存续股东的权益快速增加。巴菲特在信中说:“如果你熟悉Jay(普利茨克)后来的记录,你不会对Rockwood的存续股东也获得了不错的回报而感到惊讶。”看明白这个道理的巴菲特采取了和格雷厄姆不同的做法,他自己购买了222股洛克伍德的股票,并且只是简单的持有。没过多长时间,公司的股票就从15美元上涨到100美元,完全没受该公司主营业务出现大额亏损的影响。巴菲特说道:““有时股票估值比市盈率更重要。

关于这段投资的业务许多转述的文章语焉不详,查阅了《滚雪球》和《Berkshire致股东信 1988年》的内容,结合个人理解进行整理记录。

全部讨论

01-05 21:29

看起来的可可豆交易并没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