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44

欲速则不达44

欲速则不达

他的全部讨论

讨论

面退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高送转,以后破发不准减持可能会根本性抑制高价发行,毕竟减持才是终极目标。

讨论

*ST中期被深交所终止上市,16年六次筹划并购国际期货均告失败
借壳长期不成功的必有硬伤,不能做指望。临退市又忽悠了一次,最后坑了一批人。
一位期货行业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借壳上市的态度一直较为谨慎,此外和普通企业不同,*ST中期要成为期货公司大...

讨论

威创股份二股东科学城集团将刘钧、陆克平、陆宇、阳光集团、深圳博海产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博海)、天津嘉盈奇迹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嘉盈)、西岭能源、卢永胜、温晶晶、刘琛告上法庭,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
科学城集团诉称:
陆克平、陆宇及刘钧通过阳光集团与西岭能源...

讨论

锦州港为了满足银行贷款需求 ,做大收入和利润。4年虚增收入逾86亿元!
2018年至2021年,锦州港向大连和境、宁波百荣、上海银鸿、宁波朗逸、重庆岳城川聚五家公司采购电解铜、沥青、铝锭、棉花、橡胶等大宗商品,与此同时与上海盛辙、舟山丰聚益尚两家公司签订销售合同。
锦州港的采购资金...

讨论

红相的杨成还有钱赔付股民,这人还是不简单,能hold的住
多数私企把上市看成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上市后唯一的目的就是减持变现,动辄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减持,这些实控人短期内赚了做生意开厂几辈子也赚不到的钱,应该说这些实控人富得流油才对,可事实上恰恰相反,很多实控人不但穷的恨不得连...

讨论

ST爱康大股东邹承慧掏空上市公司三板斧
1,2017年到2022年,邹承慧家族合计减持6.27亿股,套现20.54亿元,目前持股比例仅为6.4%!
2,恶意质押。邹承慧家族多年以来一直将持有股份近乎满额质押,2022年10月其质押的1.22亿股被公开拍卖,合计套现3.65亿元。
3,恶意占用和恶意担保。201...

讨论

根据Wind 统计的中登公司数据,截至2023年底,股票质押式回购市场质押股数、占总股份比、市场质押市值分别为 3487.58 亿股、4.40%、27566 亿元。
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ST保力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交易。作为*ST保力第二、第五大股东,国信证券、上海证券持有的*ST保力市值大幅缩水。其中,...

讨论

ST保力总股本高达44亿,营收只有一亿多,荣升历史最便宜A股,名至实归。
类似的还有中银绒业。
股本超级大,业务又超级小的,可能面退就是终极归宿。

讨论

原来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就是红绿灯!
*ST银江1992年创立于浙江省杭州市,以做交通红绿灯起家,早期杭州市公安局曾是其第一大客户。2009年10月30日,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为创业板第一批上市企业,简称银江股份。2021年10月,公司改名银江技术。
2023年*ST银江营收为11.69亿,全部来自...

讨论

财务类垃圾股比较好识别,最麻烦的是审计类垃圾股,戴帽往往是猝不及防,如果本身股价就低,很容易面退,既便没有面退,动辄腰斩,也难以承受。
现在不但审计趋严,红线标准也大为降低,导致审计暴雷的概率明年会大幅增加。
另外,大家都在呼吁立案的要给出特别标识,很多立案股立案时间久...

讨论

前两年新规已经扫荡了一大批财务类批垃圾股,今年明显是审计趋严,大部分都是审计类垃圾股

讨论

控制定增实际上就是控制新股发行,是控制扩容的一部分,目的还是稳定股市。跟新股发行一样,也没有一棍子打死,但设定了许多苛刻条件。
反过来,场外资金进场收购股权,监管肯定欢迎,这等于是向股市注入资金。监管乐见其成。象石家庄和青岛国资争夺科林电器的控制权,这是现在的鼓励方向。

讨论

本来罪不至死,可是实控人为了减持,不断大比例送转,导致股本畸高,濒临面退

讨论

商城重整投资人
中国新兴、泓凯投资支付4.5亿元的重整投资款以每股5.6元的价格受让8035.7144万股公司转增股票。
现价3毛,有限售期还不能卖。这把亏成狗。

讨论

135家公司披星戴帽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2024年5月27日,A股已经有135家上市公司因不同原因被实施ST或*ST,这个数字在2023年同期为117家,同比增长15%左右。该数字已接近2023年全年的水平,2023年被实施ST或*ST的上市公司为145家。
据上市公司披露,被实施ST或*ST的主要原因有以下...

讨论

A股定增终止潮起:跨界、业绩下滑公司集体“退场”
自4月12日新“国九条”发布以后,仅4月下旬,两市就有合计超过29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其定增计划;进入5月后,定增终止潮仍在持续。5月至今,又有多达29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公告了定增计划终止事宜。
许多长期排队却“不过会”的定增项目,...

讨论

改道现金收购
在定增监管趋于严格的趋势中,部分企业也试图通过调整定增或放弃定增改用现金,推动资产重组进程。
紫光股份(000938.SZ)5月24日公告称,在综合考虑前期协议履行义务、自身货币资金情况、可融资渠道等因素下,公司将收购控股子公司新华三少数股东股权的比例由49%调整至30%,...

讨论

行业不佳定增叫停
除跨界之外,部分公司处在行业周期底部,或景气度欠佳,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也成为定增被劝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次重组自筹划以来已历时较长,市场环境较本次重组筹划之初发生较大变化,为了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经公司与交易各相关方友好协商、认真研究和充分论证...

讨论

“跨界保壳”悉数退场
据记者统计,4月中旬以来,已经有华嵘控股(600421.SH)、*ST同洲(002052.SZ)、好利科技(002729.SZ)、*ST金科(000656.SZ)等涉及跨界并购的案例被终止。
其中,*ST同洲,*ST金科两家公司借助跨界并购“保壳”的尝试失败,被认为是当前并购重组监管取向的典型代...

讨论

这几年私企上市后,搞钱无非就是几招,一是各种办法减持,甚至造假刺激股价以高位减持。二是侵吞公款,方式花样百出。三是私下以公司名义担保。四是高价收购自己的资产。
以后监管要把各个漏洞堵住,对于很多南郭骗子就没必要花钱费心留在这个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