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股市大多数人都是亏钱的

发布于: Android转发:4回复:9喜欢:8

第一次写文章,还很新手,所以发出来纯粹就是为了让人喷的,被喷才有进步。大半夜睡不着手机抠的字,结果读了一下发现略枯燥,希望你能读下去,毕竟自己感觉自己写的也不错。

股市里有一个七亏二平一胜的说法,实际的分布也差不多,很多散户都会发现自己经常是处在套牢的状态,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炒股的目标从赚钱变成了解套。

最近就思考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是亏损的状态?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见解。

很多小散的思想很简单,因为有恶庄盯着,专门赚散户的钱,但这种想法存在问题,因为恶庄其实是一个不可证伪的概念。一支股票如果存在多股资金势力,势力数量越多,资金与资金之间达成共识的难度就越大,也就越不可能通过恶意拉高或者打压股价来收割。我有时候甚至看到像平安,格力这种股票底下的评论区,都会出现怒喷庄家操作股价的。我很难去批评他们,只能当他们确实怒气太盛,以至于必须具象化一个“恶庄”来承载他们的怒火吧。

这里其实就有两个基本的思想,首先,第一个思想就是,不可证伪的理论不具有指导意义。

什么叫不可证伪?比如我说,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上帝,但是上帝在我们看不到摸不到的地方,但他主宰着整个世界。这就是不可证伪的理论,因为你看不到也摸不到,那你就没有任何一种办法去否认上帝的存在,人们也就可以用上帝来解释任何现象。但是,正是因为它不可证伪,所以它不能用来指导任何行为,比如,当我从楼上跳下来,我不可能因为我相信上帝的存在,就能相信自己摔不死,我能做的,只有在自己真的没摔死时,认为这是上帝创造的奇迹。

对股市而言,不可证伪的恶庄理论就是,我相信这个股价一定是被恶庄操控的,但我永远也找不到这个人。

我承认确实有一些股票是被庄家操控的,但只要你本人没有任何方式能够与这个庄家产生互动,那么这个庄家对于你来说,就是不可证伪的理论。因为你永远无法根据庄家当下的操作,来帮助你预测你接下来的行为。当然,如果你能够与这个庄家产生互动,甚至你就是庄家的一员,那么这个理论对你来说当然就可证伪了,也就可以指导你的操作了。

我相信大部分亏钱的人都不可能真的认识什么庄家,但恶庄的理论会让不少人的思考止步于此,一直亏下去。

第二个思想就是,博弈论当中,当你无法与其他参与者产生共识时,一定要选那个严格优势的策略。

什么意思呢?

我们用股市来举例,如果你可以跟其所有股东产生共识,那你们就可以共同肆意炒作,抬高股价,忽悠其他资金来接盘,从而上你们都赚到更多的钱。但问题是,你没可能跟其他人形成共识,当你想要囤积股票抬高股价的时候,其他人就会先你一步把股票卖出去,最终逼迫所有人只能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位置抛售掉,赚到大家应得的那笔钱。

注意,共识的要求其实非常高,在博弈论里,它要求参与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每一个人也都知道别人也知道,每一个人都知道别人也知道自己也知道……这个循环要无限嵌套下去。所以,别想着你在你圈子里看到大家都兴致勃勃想要做多,就觉得做多是共识了,不然你按照上边的嵌套试试,相信套不了两轮就崩了,更何况你看到的圈子可能又只包含了全部股东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估计不少大佬都觉得这太幼稚了,没办法,我确实刚开始学习,而且还不能花很多时间,所以就只能把自己认识到的一些自认为颠扑不破的理论分享出来,就当是记录自己思考的过程了。

为什么要聊这两个基本的思想呢,因为认可这两点,才能认可我接下来的基本观点。

回到题目,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在亏?很简单,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信息不对称。

估计又有不少人想喷我,没关系,轻点就行。

股票交易,其实就是买卖东西嘛,只不过买卖的东西变成了无形的股票了。我们常说买的不如卖的精,这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卖的人,他更靠近商品的上游,比下游的人更容易知道关于商品的信息,获取信息的成本也往往比下游要低,这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卖方在信息方面比买方具有优势。而信息,其实就是所有商品定价的基础。比如我们买一瓶水,卖家声称这是高山雪原上的泉水,你就会按照高山雪原上的泉水去给它定价,付很高的价格,但卖家心里清楚,这其实就是他们家的自来水,他就会按照自来水来给他定价,最终如果你识破了他的谎言,那你就会以自来水的价格买这瓶水,如果你没能识破,那你就会以很高的价格买这瓶水,这个时候你实际上就已经亏了。

事实上,我们知道,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很难真的判断出来这瓶水究竟是不是自来水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格力棒打同行是一件大好事了,因为格力比消费者更能识别出同行产品是否达标,他其实是在帮助消费者减少亏损。

同样的,在买卖股票时,卖方往往由于持股一段时间,或者干脆有专业的团队,专业的能力,比买方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所持股票,这个时候,从概率上来讲,卖方一定比买方掌握了更多的关于股票的信息。注意,这个信息不仅仅包括股票的基本面,也包括股票的技术指标,技术形态,甚至还包括人们关于这个股票的预期和情绪,包括这个股票的主力资金到底是个什么风格,不要以为卖家都看不懂技术形态,看不懂情绪,他们是在综合了所有的信息之后,依然选择卖出。

所以,在股市里依旧存在着买的不如卖的精的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一买就跌,很简单,你对股票所拥有的信息太少了,所以买贵了。

那么为什么一卖就涨呢?这其实才是很多散户亏钱的根源。

很多散户,即便买了股票之后,依然不能够快速获取关于股票的信息,不能清楚知道这个股票到底值多少钱,依然任由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买卖。如果这个时候还有比你更傻的人,掌握的信息更少的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接盘,那还好说,最终无非就是击鼓传花的搏傻游戏,但一旦进入搏傻的环节,那就只是赌博了,随着时间的拉长,概率平均之后,所有人就都会是输家。

而如果散户并不能在买入股票后快速积累股票的信息,那最终就很容易出现卖的不如买的精的情况,一些买家,比如一些老韭菜,大机构等,他们可能通过研究,拥有比卖家更多的关于股票的信息,那他们其实就拥有了定价的能力,你因为信息不足而卖出的股票,在他们手上就会因为信息更充足而回归其应有的价格,体现出来就是一卖就涨。

前面的两个基本思想就在这里发挥作用了。

首先,不可证伪的事情不可预测未来,就意味着你对股票的所有不可证伪的猜测,其实都是虚假的信息,甚至是错误的信息。比如你猜这个股票将有主力介入拉升,甚至听到了将有主力拉升,这对你来说看起来是个非常有用的信息,但其实由于你根本无法证伪主力的存在,所以它其实是个无效的信息,甚至还会给你错误的判断。这无异于一些人烧香拜佛希望自己的股票涨。反过来说,如果想要让信息真的具有指导意义,那就一定要挑选那些经得住考验的信息。所以才会有信研报不停,信董秘亏一半,信老总亏全部的吐槽,盲目相信,会造成信息的不对称。

其次,由于你不可能跟其他参与者形成共识,所以你根本无法希望其他人跟你具有相同的信息水平,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且永远存在的,对每一个参与者而言,能做的就只有忠于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并且依靠自己的信息给一个评估的价格,当价格略微超出自己评估的价格时,就要卖出。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追高往往被套的原因,股价往上涨,其实就是一种名叫“趋势”的信息,趋势的信息只要还在,人们就会一直依靠它来给估价,它就一直在涨,但当某一天趋势不在了的时候,这个信息没有了,甚至变成负面信息了,趋势的信息往往变化很快,因此人们对于股票的估价就会瞬间崩塌,从而被套。当然我承认不少人依靠趋势赚了钱,但他们赚钱的原因不是因为趋势本身,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趋势,他们能从股价的变化上获取到比一般人更多的信息。

回到最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亏钱,很简单,因为大多数人掌握的信息太少。那同样的,怎么才能赚钱,也很简单,积累更多信息。

对于散户而言,永远没有可能像机构那样一下子研究几十支,几百支,甚至数千支股票,散户在信息上想要获得优势,能做的就只有专注于非常少量的股票之上,做深入研究。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个说法,叫做大多数人不是不会选股,而是不会持股。因为对很多人而言,不是选的股不能赚钱,而是对所选的股票研究不够深入,掌握的信息根本不够,还未能从所选的股票中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到钱,或者赚的还不够多,就匆匆换股,一切从头再来一遍。

我相信有不少长期深耕一支股票的人,越深耕就越觉得心里有底,也往往越能从中赚到钱。

当然,不同股票,积累信息的难度是不一样的,甚至不同的人对同一种信息获取的难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要画画线就能得到远超其他人的信息了,有的人则需要一篇财报反复的读,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其实也是大多数正经股评人都推荐人们买好股票的原因,因为信息透明,就会降低个人获取信息的难度。试想一下假如你真的想要去跟一支庄股当对手,你要怎么样才能获得比庄家还要多的关于庄家的信息?更何况庄是否存在都是不可证伪的,很有可能你在跟空气斗智斗勇。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推荐散户买ETF的本质原因,因为想要获得一个实际公司的信息的难度,往往要远高于获得一个行业,一个板块的信息的难度,后者往往只要通过公开的新闻,大宗商品的交易数据,宏观经济数据,乃至生活中的细节感受就能够得到准确的信息,而前者则需要跟踪具体公司的经营数据,具体的经营策略,具体的发展前景,甚至还要关注公司老板的私生活,其难度可想而知。当然,难度往往意味着门槛,股市风险大,收益大,原因就在于此。

聪明的读者可能发现了,其实这些观点不仅仅适用于炒股,它也完全适用于任何其他投资,炒期货,炒货币,炒债,甚至炒房,都是一样,研究越深入,赚的就越多。

甚至它还不仅仅适用于投资,它还适用于经商,适用于工作,适用于科研,适用于个人兴趣等等,对一个领域研究越深,就越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回报。我觉得越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就越是简单且通用,而且往往看起来简单,实际却有无限内涵。

谢谢阅读。


#今天聊点啥# #股民的日常# #价值投资#

#春秋航空# #长安B# #华侨城A#

全部讨论

2019-11-23 06:26

获取的信息还只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强调信息不对称无非就会走上打听消息的歧路上去。根据另一个721定律,7分心态2分技能1分运气,对信息的认知力才是那20%,将信息整理出逻辑,用逻辑推演未来;而最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对情绪的控制力,能否排除市场波动干扰,忠于自我认知力,心态占了那70%。只要心态上能忠于自我认知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而行之,那么认知力对胜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权重上升到90%。如此这般,投资精进之道也就聚焦在一个点上了:提升认知力。而提升认知力不像股票涨跌那么虚无缥缈,而是日拱一卒的踏实学习思考实践。

2019-11-23 15:14

回头细看

2019-11-23 12:31

文章太长没看完,赔钱因为人太善变;朝令夕改,半途而废。如果不忘初心,一半人不会赔钱。

2019-11-23 09:36

不同意帖主的看法。

首先帖主分析的对象就错了。帖主说的其实是夹头失败的原因,而且也没说到本质原因。夹头失败的本质原因是“夹头太难了”,有信息还得会分析,要分清主次,抓大放小,理解商业本质,还要会估值。哪一样都不简单。大多人数的认知能力和努力水平完全没可能做好夹头。

市场上的散户绝大部分不是走的价投这条路,分析这部分人亏钱的原因才算得上“大多数”。

我的看法是: 羊群效应(跟风),好赌(希望快速致富,短线快速反馈带来快感),不够客观理性(看不清或者不愿审视自己,屁股决定脑袋)。
不幸的是,以上这些特点基本上是人性的必然,绝大多数人无论怎么努力都克服不了,这才是本质原因。

唯一的出路不在散户自身,在证监会在管理层。他们应该尽快推进“去散户化”进程,一刀下把韭菜连根拔起,像港股那样一天可以跌90%,挨过这样一刀就再也不会乱买了,会开始好好想想这是为什么?最终他会想明白然后走到指数化投资这条大多数散户唯一正确的路上来。@钱宇锋 $长生退(SZ00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