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纪元”中看高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9喜欢:3

光伏产业链,借用《三体》语言,如今是进入了“乱纪元”,原有估值逻辑全部崩塌,硅片切割环节也是烽烟四起,持仓高测,闲来无事,整理了一下基本面信息,看看公司本色。

首先是硅片切割市场整体格局的变化,前期隆基、中环垄断市场获取超额利润正在转向充分竞争市场,上游硅料、拉棒产能不再紧缺,专业化分工条件趋向成熟,之前由于隆基、中环垄断硅片市场,出于对两家左右市场的疑虑(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接受硅片环节受制于人)而出现的一体化潮流可能会部分转向,已有的一体化将与专业化分工并存。

硅片代工:目前的价格战,高测客户中,硅片企业客户排产出现短期波动应在预料之中,电池片企业客户业务应基本稳定和增长,总体上波动不会很大,硅片切割环节高测成本最低,代工自用28碳钢线与主流钨线没有线径差,显著领先行业,对钨线用户阵营仅金刚线母线成本差价每GW就在1000万左右,代工自用碳钢26线即将落地,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正是客户当下格外看重的优势。现阶段硅片环节全行业亏损,高测的情况是:与客户分享技术和成本领先红利,帮助客户渡过难关。公司最新回应:“公司硅片切割加工服务客户粘性高并持续拓展新客户”,宜宾25GW 6月达产,代工出货总规模本年度预计大幅度增长目标应该可以实现,同时维持盈利韧性。

金刚线:碳钢线细线化迭代由高测主导,高测不出切割工艺,其他金刚线厂家无法导入推广。高测最新消息是此前业内认为的碳钢母线30μm理论极限有可能突破,25线今年应用可能落地,金刚线线号命名有点莫名其妙,线号+5~6才是母线直径,25线也就是到了此前业内认为碳钢线母线直径30μm的理论极限。

碳钢线与钨线之争目前碳钢线仍处于优势,行业内钨线放量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碳钢线细线化接近理论极限,技术能力相对弱的厂家已经跟不上高测的碳钢线细线化迭代,业内此前认为碳钢线产业化极限是母线线径35μm,高测28线就已经突破了这个产业化极限。高测有一个40人的测试中心,每年切废的材料就有几千万,其他设备厂家碳钢线细线化迭代的技术和工艺积累均不如高测。

高测细线化迭代领先于美畅约半年以上,碳钢线主力出货线型始终是市场紧缺线型,价格战会影响金刚线盈利水平,但影响不了高测提高市占率,碳钢25线和26线代工自用条件正在成熟,预计会推出28线+其他降本措施修复部分利润,金刚线保持盈利应没有问题,离赢亏平衡点还有不小的空间。

据高测评估结果,目前钨线至少要做到22线才有性价比。如果高测碳钢25线落地,钨线估计要做到20线才有性价比,钨线母线25μm是目前业内认为的产业化极限,高测目前自用钨线正在由26线向25线、24线迭代。

钨线母线材料目前工艺路线,继续细线化存在瓶颈,来自高测的信息是继续细线化断线率大幅度上升,美畅的反馈是细线化后硅片切割质量不如碳钢线,粉末冶金工艺本身也决定了继续降本很难,高测认为应该有并且也在寻找不同工艺路线,观点赞同,有可能还真能找到很理想的特种工艺路线。此前了解钨线母线材料工艺时就觉得有点疑问,粉末冶金工艺本身优点不说了,缺点是强度、韧性比其他冶金工艺差,正好对上了金刚线使用性能要求的短板,而且工艺流程长,降本困难。

钨线母线材料工艺问题、钨线材质本身性能细线化后带来的切割质量问题是钨线金刚线生产厂家面临的一道坎,过了这道坎才是降本问题。

设备:技术上高测处于领先地位,高测预计今年切片环节一些小企业扩产会减少,新建项目可能在100到200GW之间,拿下下限的一半左右,对高测来说已经很不错,其实这才应该是常态,高测切片设备市占率近年一直在50%以上。HJT中剖、专属生产线、边皮利用四种机型正处于市场需求放量前期,边皮利用设备怎么卖要看高测市场通盘策略。

在充分竞争市场,光伏主链的一体化在硅片切割环节不会比专业化有更好的成本优势,因为光伏主产业链主要环节制造工艺差异很大,做为设备用户没有能力建立硅片切割环节的差异化护城河,只能同质化竞争;金刚线生产也一样,特别是钨线母线材料自制,跟后续制造工艺就没有什么共性,跨行业了,要考虑有没有在另一个行业里的技术积累。一体化只在保障供应链安全方面有作用,在充分竞争市场,供应链安全已经不存在问题,已有的一体化需要考虑“沉没”成本,但继续去做一体化已经是下策。

一季度宜宾试生产,壶关一期处于投产阶段,新建项目在这个阶段亏损属于正常情况,影响当期利润,这两个项目都有一定规模,产能占比较大,一季度亏损额不会小,所以一季度公司实际情况要比简单看财报数据要好,营收同比继续增长,两个项目达产都近在眼前,都是比较大的营收、利润新增长点。

高测近几个月盘面走势一直不理想,原因一是光伏主产业链正处于“乱纪元”,估值逻辑崩塌,二是几家智商欠费的家伙利用资金优势、制度漏洞、行业利空在逆公司基本面量化做空,所以高测盘面压盘、砸盘现象频繁。

公司一季度硅片代工、金刚线、设备业务盈利韧性都在,创新业务增长可期。

“乱纪元”中,方见公司本色。

$高测股份(SH688556)$

$隆基绿能(SH601012)$

$TCL中环(SZ002129)$

全部讨论

你看好高測没问题,但对光伏行业市场格局的见解有失偏颇。
首先,高測在硅片方面的业务范围是不能与隆基/中环直接类比的,高測只是做切片,而前者是拉棒(长晶)+切片。所以,高測只是硅片代加工的一部分,还称不上“硅片”的专业化企业。
第二,一体化一定是光伏行业的大趋势,由于最终用户是授标给组件企业,因此光伏主产业链的价格(或者说利润)分配包括各环节产品的选用都是由组件企业来决定的。一体化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障产业链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在当今组件价格超低的市场环境下,产业链长的企业如一体化相对来说亏损会更严重。但当组件价格回暖,一体化的优势就会凸现出来。
高測只是硅片其中一个环节的代工,它可以为一体化企业的硅片加工服务也可以为专业化的硅片企业服务,只要具备性价比优势就会一直存在。但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专业化企业会随着一体化企业的发展壮大而逐步萎缩,有些企业甚至会消失。

高测切片为什么不能和真正的硅片厂比,因为高测切出来的硅片不能自己销售,都要返售给原来的厂家。高景有硅片卖,京运通有硅片卖,高测没有。

高测估值绝对低估,不过设备订单不及预期,和下游硅片企业全面亏损影响资金回流也确实影响大资金持股信心。行业回暖,高测一飞冲天。

05-03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