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8喜欢:1
根据作者拿分众传媒和美国一份地区报纸对比,我觉得他们既有相似也有不同。为了方便对比说明,我拿当年巴菲特的“爱股”华盛顿邮报来对比一下,欢迎大家交流。
他们相似的地方是:
1.都有一定的垄断特性。
2.现金流都比较好。
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的时候,当时其他传媒业还不发达,报纸是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而每份报纸都有一定风格,吸引相应的粉丝,而一个地方的固定读者是有限的,所以,一个地方容纳的报纸也是有限的。
这是华盛顿邮报的垄断特性。
分众通过和物业签约的方式,垄断了部分电梯的广告屏,因为每个电梯场景,可容纳的广告屏是有限的,而且部分合约签订也是排他的。
这是分众的垄断特性。
但是,同样的垄断,他们也有不同。
华盛顿邮报的垄断是凭借自身内容,还有其他媒体不发达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自身垄断”,维持这个“垄断”的成本是很低的,基本没有。
而分众这个垄断是通过跑马圈地的方式,如果遇到“搅局者”,那么就要付出更多的成本维持垄断(物业到期续签,有竞争对手出现,造成物业提价)。
另外一个不同是,华盛顿邮报是消费者“主动”购买“付出成本”观看,如果遇到经济不景气,广告收入下降,虽然每份报纸价钱不高(经济低迷,也不会影响订购量),但是由于报纸较低的经营成本,所以,华盛顿邮报可以比较轻松渡过经济低迷期。
而分众是消费者“被动”“免费”观看,吸引消费者的不是广告内容,而是填充无聊时间被动接受广告内容,而分众的广告屏的维护成本比较高(分众现在大部分换上了电子屏,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是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成本反而比海报广告要低),所以,分众遇到经济低迷,广告投入减少,广告价格下降的时候,如果再加上竞争者搅局,业绩就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
接着说现金流。
以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报纸媒体,都是客户先打款,再登广告,所以,现金流非常好,而且基本没有什么坏账。另外,理论上华盛顿邮报的广告是无限的(如果卖广告的人多,就多印几页报纸)。
而相对于华盛顿邮报,分众现金流,只能以“较好”来形容。
分众的客户是有账期的,而且账期不短。我看了一些资料统计,分众的应收账款基本集中在3个月到1年。
这样的账款结构,要具体分析分众的具体客户构成。2019年互联网退潮,按当时分众的客户结构,不单影响了分众的客户收入,也增加了分众的坏账。而目前分众转型主要以消费品牌为主,客户业务较为稳定,所以坏账风险相对较少。加上分众超高的净利润率,一般时候30%左右,景气的时候40%以上,也对坏账有一定的保护。
但是,总体来说,华盛顿邮报的生意模式,要好于分众传媒,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当时这么喜欢华盛顿邮报的原因。
如果说华盛顿邮报是超级生意模式,而分众只能是比较好的生意模式(而且带有周期性)。
所以,要找到好生意模式不容易,而要找到超级生意模式就更难了。
引用:
2024-02-04 11:55
$分众传媒(SZ002027)$ 分众会不会是该领域里相当于电子设备出来前的报纸,在美国一份当地区域里垄断性质的报纸能够持续不断的带来相当可观的盈利,分众与当时的报纸是否有相似之处
1.提供内容给读者阅读(提供广告内容供需要的人阅读)
2.在中国主要城市内带有近垄断的性质,没有主要竞争...

全部讨论

02-04 20:58

你好,谢谢分享。说几个不同想法。第一,运营成本这块,一份受大家喜欢的报纸靠的是优质内容,所以需要养一大班记者、作者和编辑,成本是很高的,而分众不需要。第二,报纸先付费再阅读只是用户订阅费这块,而关键的广告收入和分众一样都是要给账期的。第三,是否看报纸和是否坐电梯相比,用户选择权更大。第四,报纸作为广告载体的稳固性比户外广告更脆弱,报纸后面有电视,电视后面有手机,以后呢?而户外广告这块,除非大家不出门了,不然不怕被取代。事实上,报纸这种广告载体商业模式已经是过去式了,拿来和现在的模式比并不合适。论目前在户外广告这个细分里的竞争优势,分众独一份。

02-05 09:39

商业模式有不同 不能完全比较 美国人住独栋 中国人住楼房 环境能一样?

02-04 17:47

综述,感觉是用户的主动和被动关系。邮报是用户主动购买。而分众用户是被迫观看

02-04 13:11

专业

02-04 13:10

的确如作者所说,算是一个较好的生意模式,但不是超级生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