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1回复:116喜欢:38

如果内地房地产商的资产负债率跟香港同行那样在30%上下,那么还会有这么多爆雷么?所以,还是别怪市场怪政策了。另外,有人讲,香港地产商也是经历多次周期才形成这样的局面的,但是,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历史,网上都有大量历史回顾文章可供学习,不需要受教训就能学的,而且,他们不是已经判断要过冬了?

精彩讨论

遗笑忘泪04-12 15:02

对于开发商是没有任何值得同情的地方,就因为一条:这么多人首付+贷款买了房,最后烂尾了,即使保交楼以后房屋质量大不如前,货不对版的情况比比皆是,大多数消费者还只能吃哑巴亏?
买个奔驰宝马特斯拉,出了问题、质量不合格我能退车吧?我退不了你能给我返回去重新维修吧?
买个冰箱彩电大沙发,有质量问题我可以投诉更换吧?
唯独买房这件事情上,用尽一辈子积蓄买的东西,几乎所有消费者最后都只能吃哑巴亏,最后一甩锅说银行把资金链断了、ZF的政策收紧了,反正就是自己没问题,如果自己没问题就把房子盖好,其他说啥都没用!
这么看来,全国性质的开发商最后留下最多10个就够了,这10个开发商呢,未来卖卖现房,完全转变成制造业公司就行,别再想什么扩张的事情了!
今年允许房地产公司破产是个里程碑,保交楼结束了,历史使命完成了,是不是该秋后算账了?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滨江集团(SZ002244)$

流放疯04-12 14:42

香港从头到尾都是市场化的,我们一样吗?我们地产商一开始能自由降价还是自主决定借不借款扩张?规模低于前50,当年直接被银行拒。

汤诗语04-12 16:23

A股的某老牌龙头房地产股及某巨型保险股的跌势可不好看,隐含着投资者对金融风险的担忧。

NNNThus04-12 15:28

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建议先了解一下香港地产行业的税制和内地的土地增值税,香港地产商的囤地模式内地走不通的,香港地产商等得起,内地的房价等等的话上涨了税率就是50%-60%了,收益基本都是地方政府的。
一个生意要想有高利润,要么高毛利,要么高周转,要么高杠杆,香港起码可以保证高毛利率,内地开发房地产不加杠杆ROIC会低到无法正常运转,毛利就20%的生意,开发周期两年,不加杠杆,整体下来ROE就只有百分之几了。
如果税制不改,房地产开发行业整体是不值得长期投资的,最好的投机方式就是市场上行期买恒大融创碧桂园这类,就是要趁着市场上行期加杠杆,一次把钱赚到,然后把负债甩给社会,后面破产就破产了。

余生的江湖04-12 21:37

有两个主要区别:
香港地产商早期都沉淀了不少商业地产,这些商业地产每年要重估,会降低资产负债率。
另外,港商很少做房开业务,如果大家都不做房开业务的话,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会慢很多,大家现在的生活水平也会差不少。

全部讨论

对于开发商是没有任何值得同情的地方,就因为一条:这么多人首付+贷款买了房,最后烂尾了,即使保交楼以后房屋质量大不如前,货不对版的情况比比皆是,大多数消费者还只能吃哑巴亏?
买个奔驰宝马特斯拉,出了问题、质量不合格我能退车吧?我退不了你能给我返回去重新维修吧?
买个冰箱彩电大沙发,有质量问题我可以投诉更换吧?
唯独买房这件事情上,用尽一辈子积蓄买的东西,几乎所有消费者最后都只能吃哑巴亏,最后一甩锅说银行把资金链断了、ZF的政策收紧了,反正就是自己没问题,如果自己没问题就把房子盖好,其他说啥都没用!
这么看来,全国性质的开发商最后留下最多10个就够了,这10个开发商呢,未来卖卖现房,完全转变成制造业公司就行,别再想什么扩张的事情了!
今年允许房地产公司破产是个里程碑,保交楼结束了,历史使命完成了,是不是该秋后算账了?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滨江集团(SZ002244)$

04-12 14:42

香港从头到尾都是市场化的,我们一样吗?我们地产商一开始能自由降价还是自主决定借不借款扩张?规模低于前50,当年直接被银行拒。

A股的某老牌龙头房地产股及某巨型保险股的跌势可不好看,隐含着投资者对金融风险的担忧。

04-12 15:28

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建议先了解一下香港地产行业的税制和内地的土地增值税,香港地产商的囤地模式内地走不通的,香港地产商等得起,内地的房价等等的话上涨了税率就是50%-60%了,收益基本都是地方政府的。
一个生意要想有高利润,要么高毛利,要么高周转,要么高杠杆,香港起码可以保证高毛利率,内地开发房地产不加杠杆ROIC会低到无法正常运转,毛利就20%的生意,开发周期两年,不加杠杆,整体下来ROE就只有百分之几了。
如果税制不改,房地产开发行业整体是不值得长期投资的,最好的投机方式就是市场上行期买恒大融创碧桂园这类,就是要趁着市场上行期加杠杆,一次把钱赚到,然后把负债甩给社会,后面破产就破产了。

04-12 21:37

有两个主要区别:
香港地产商早期都沉淀了不少商业地产,这些商业地产每年要重估,会降低资产负债率。
另外,港商很少做房开业务,如果大家都不做房开业务的话,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会慢很多,大家现在的生活水平也会差不少。

去年是最好的出货时机,可惜地方不给降价出货,现在只能全烂在手里了

04-13 16:57

港资地产商负债率低跟两个事情有些关系:一个是香港发展了那么多年,新项目相对地产资本已经很少了,没太多项目需要他们借很多钱去开发了。。。另一个是他们在国内市场普遍搞不过国内的地产商(原因也不复杂)。。。基于以上两点其规模增长的速度不快,增长不快,负债也就不高。。。作为群体的人都差不多,感觉也不存在港资地产商就整体比国内地产商高明,然后港资的都活了,国内的都爆了。。。

04-12 14:46

没花钱的学习不深刻

04-12 15:41

前两年既不许降价回笼资金,也不许涨价获取利润,都是房地产商的错?
房地产产业链早就有企业起诉开发商欠款,基本没办法及时立案判决进入流程回款。都是产业链企业的错?
香港预售资金有监管,基本没有烂尾楼。这边预售资金监管问题,都是学习香港预售制的错?
房地产开发商有错,他们或多或少都要承担后果。上下游产业链被殃及池鱼,也要承担后果。购买金融产品的普通人,也要承担后果。需要承担后果才会痛才会反省。不承担后果的呢?他们会痛会反省吗?
楼主撇撇嘴,责任全在市场参与各方。

04-12 15:57

还有就是万科之前看那些分析,计算器劈里啪啦一顿算,这个物流值多少,那个物业值多少,虽然估值有但好像也没那么好卖,特别是看到万达600亿。又学到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