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分众传媒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分析

发布于: iPhone转发:3回复:27喜欢:34

#分众传媒#

一、基础信息

在大航的所有持仓中,分众是最后一个发年报的,也是唯一一个业绩低于预期的投资对象。本来分众年报应该在一周前就公布了,但后来突然推迟到4月29日晚上,当时其实我就有那么一点不好的预感……或许是所谓的第六感(或者是心里怂了),驱使我前两天略微调低了分众的仓位,并把这部分仓位挪到了茅台上。

当然,因为调整比例很小,所以对大航投资回报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只是第二重仓从分众换成了茅台而已。

图 1 雪球组合调仓记录

2023年,分众传媒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73%,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83%。全年归属净利润是48.3亿,恢复到巅峰时期的80%出头(2017年和2021年的归属净利润高点约为60亿)

其实2023年的业绩还可以,符合之前发布的业绩预告,之所以低于预期,问题出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

2024年一季度,分众传媒的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6%,单季度营收只有27亿,甚至还不到2022年一季度的同期水平。利润增长快于营收增长,今年一季度的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10%,靠的是各项费用的压降,还有应收账款减值的冲减。扣非净利润增速快于归属净利润增速,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8%,主要因为政府补助比去年少很多,去年同期1.8亿,今年只有1亿出头。

表 1 分众传媒业绩概况 2023年第四季度

简单谈几个阅读分众传媒年报的感受吧:

1.分众传媒的经营点位进入了新一轮扩张期,国内各线城市、以及国外点位数都在增加。国内方面,相比于2022年年底,2024年一季度末,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点位数分别增长8.7%、12.9%、5.9%,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点位数结束了连续四年的下滑趋势。

图 2 分众传媒自营广告点位数

海外方面,分众广告点位数从2022年的11.1万个增长到2024年一季度末的17.2万个,增幅达55%。分众在海外市场跑马圈地的速度非常快,但相比于在国内的规模,分众海外业务的规模依然很小。不过,现在海外业务发展虽然快,但依然处于“失血”的状态中,这一点也是略低于市场预期的一个表现

2.电影映前广告市场恢复情况远远低于我的预期,广告主对电影映前广告的认可度也不高。在2018年,分众电影映前广告收入达到20亿以上,2019年的收入也接近20亿。而在2023年,分众电影映前广告收入规模只有7.7亿,还不到疫情前的一半,甚至远远不如疫情形势稳定的2021年(即使是2021年映前广告收入规模都能达到11.7亿)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从分众年报来看,在电梯广告这个赛道中,除了经营面临极大压力的房产家居行业客户,来自其他行业的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是,电影广告却完全不同,来自互联网、商业及服务的广告投放收入还在下滑,很多客户对影院广告并不买账

3.分众的AI研发有进展,但应该还没有实现商业化落地,且研发费用并没有太明显的变化。2023年的年报中,并没有新增太多有关AI的信息,相比之前的定期报告只是多了这么一句话:

通过对历史广告数据的深度挖掘,该模型精心构造独有的高质量数据集和合理的人工标注反馈数据,并能够在实际场景中持续迭代和优化,持续提升其能力。

分众在AI领域的尝试是应用于广告领域的垂类模型,也就是在多模态大模型的基础上,分众用自己在广告领域的经验积累,训练出更专业的广告行业AI,以帮助客户生成广告创意、制定投放策略等等。大航个人感觉分众将这个广告AI直接按照订阅制变现的难度比较高,客户也不一定会买账。

但是,降低广告投放门槛、增加潜在客户确是AI模型能给分众带来的实打实的好处。当广告设计不再困难,广告投放策略能够轻松制定,小微商户在分众打广告的频次将会上升,范围聚焦于该商户附近的线下点位。如果发展顺利,分众的广告屏甚至可能会成为一个类似美团、大众点评的本地生活平台。

从研发费用投入来看,分众2023年的研发费用只有不到6200万,绝对规模比前两年还要少。这说明分众在AI等领域的投入还是比较克制的,分众把这件事当做锦上添花的一件事在做。不同投资者对这种发展态度会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大航本人倒是觉得分众相对克制的做法没啥问题,可以继续观察。

二、资产负债表分析

(一)短期经营资产及负债

分众传媒的这类资产并不算太多,短期经营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不到10%,短期经营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也就是四分之一左右。过去几年的比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波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2021年新租赁准则的影响,具体就不再展开了。

表 2 分众传媒短期经营资产及负债

在这些经营性的资产和负债中,应收账款值得展开说一说,分众传媒对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比例不是一般的高。2023年年末,分众传媒应收账款余额接近40亿元,但计提的坏账准备超过21亿,计提比例超过50%,这还是2023年减少之后计提之后的结果,2022年的计提比例更高。

图 3 分众传媒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

大航之前已经提到过好几次,分众传媒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很可能是过于谨慎的。过高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导致2022年的业绩比实际偏低;未来几年,分众传媒的坏账计提比例依然有较大的下降空间,这也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恢复。

就算退一步说,现在这么高的计提比例,已经充分反映经济不景气给分众回款所造成的影响,未来也不太可能产生新的大额信用减值损失了。

(二)闲置资金及理财

在一开始分析分众传媒的时候,大航就提到过,分众传媒是一家非常非常有钱的公司。2024年一季度末,分众账面上的总资产超过250亿元,其中有接近120亿都属于这种资产,占比差不多是总资产的一半。由于分众传媒的日常运营也不会需要太多开支,这家公司完全有能力实现80%以上的分红率。

表 3 分众传媒闲置资金及理财

今年一季度,分众传媒账面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了,货币资金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公司购买的各种理财产品,这表明分众放缓了购买理财产品的节奏,或者主动性的收缩了理财产品的购买规模,估计是为了给股东分红做准备

对了,分众今年的现金分红总额是47.66亿,分红比例达到史无前例的98.7%,分众超高额的现金分红说明了一件事:公司赚的都是真的钱,这家公司在整个股票市场中是一个典型的印钞机、现金奶牛。

(三)长期经营资产

分众传媒的长期经营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并不高,还不到20%,并且几乎全部集中在“使用权资产”这一个科目之上。所谓使用权资产,其实就是分众传媒未来要付给上游广告点位出租方的租金;只是这个列报金额已经把全合同周期的租金总额加总并折现,有点像长期应付款。

这说明,在分众传媒扩展新点位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来源就是租金,其他所有开支(比如电子屏幕、海报)都是次要因素。2018年,分众和新潮开始抢广告点位的商业战,分众付出的租金被迫出现大幅抬升,结果所有投资者也都看到了,盈利能力在2019年出现了雪崩一般的下滑。

表 4分众传媒长期经营资产

长期经营资产和短期经营资产是支撑分众传媒广告王国运转的“核心资产”,但这两块核心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合计占比也就在25%上下,剩余75%的总资产都与核心业务不直接相关……由此可见,电梯广告这门生意在过去这些年为分众积累了多少资金。

(四)对外战略投资

分众传媒的总资产中,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资产属于各种各样的长期投资资产,总金额接近60亿。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两个科目中包含的是分众对其他公司的股权投资,二者只是在持股比例和控制程度上有区别。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中主要包含了一些股权投资基金,以及一些影视剧投资项目。

表 5分众传媒对外战略投资

坦诚来说,分众传媒的对外投资收益并不理想,只有数禾科技这一笔投资大获成功,其他大多数投资都没能实现盈利。这一点从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等科目就能得到确认:

表 6 分众传媒对外战略投资收益

与长期股权投资挂钩的权益法投资收益虽然为正,但是如果去掉数禾科技这一项投资,其他所有项目并不能创造收益,甚至多数年份都在亏损。而在近两年的经济大环境中,以股权投资基金为主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也在亏损,但2023年的亏损幅度有所收窄。后面如果创投环境好转、经济活力上升,这些投资基金大概率也能同步复苏,分众传媒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会同步转正。

被列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投资项目并不会影响报表上的净利润,无论是赚了还是亏了都只会被列入投资者没那么关注的“其他综合收益”;但是,不管会计上如何记账,投资损失对公司经营肯定是利空,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是分众体内表现最差的投资板块,基本所有项目在2023年都产生了投资损失。

2023年,分众投资板块的表现好于2022年,但最后的投资表现依然很不理想,给整个公司拉了后腿;如何提升投资板块的胜率和收益率,或许是分众管理层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五)有息负债

分众传媒账面上真正意义的有息负债其实几乎为零,也就是下表中2020年的状态。之所以这几年看起来有10%以上的负债率,其实也是受到新租赁准则的影响……导致账面上出现了大量的租赁负债,体现为“租赁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两个科目。

表 7 分众传媒有息负债情况

在大航的理解中,租赁负债具有有息负债的一部分特征:如果还不上租赁负债,那么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就会被迫停止。在分众这个具体案例中,还不上租赁负债,就相当于付不起给上游物业的广告点位租金,一旦上游物业把分众广告点位收回,那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就会直接进入休克状态……

但是,租赁负债不同于真正意义的有息负债,大量“租赁负债”并不意味着公司缺钱,而是商业模式的必然结果。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借入大量有息负债的核心动机就是缺钱,需要补充流动资金或者筹资扩大生产规模。但分众的电梯广告生意本身就不需要投入太多营运资金,再加上扩张速度也比较慢,账面上还躺着上百亿的闲钱,所以根本不需要额外筹资。

因此,分众账面的有息负债,以及其产生的财务费用,与分众“有钱”的属性并不冲突,这完全是会计准则的影响,投资者忽略即可

三、利润表分析

(一)营业收入

首先分渠道看看分众传媒的广告业务收入表现:

图 4 分众传媒分渠道广告收入

首先,分众传媒在2023年依然没有走出周期低谷。从楼宇广告的收入来看,2023年基本恢复到了2018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但是由于2023年分众传媒的广告点位有所增加,所以单点位收入离过去这些年的平均水平依然有一定差距:

表 8 分众传媒单点位广告收入

2023年,分众传媒单点位楼宇广告年收入只有大概3900元,相比于2021年5300元的水平还有大约35%的上升空间。如果把分众传媒当做一个纯纯的周期股,那现在分众只不过刚刚从周期低谷恢复了一小半,向上的弹性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影院广告业务的表现要更差,这和投资者直观感受有很大落差,因为2023年电影市场票房表现并不差,全年票房差不多550亿元,已经将2021年的470亿元甩在身后,不出意外的话,2024年的电影票房应该能超越2019年的历史最高点。

之所以电影广告收入表现这么差,大航觉得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电影广告的效果受到品牌主质疑;第二,作为效果相对更弱的广告渠道,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先被“降本增效”

广告的核心价值是链接品牌主和终端消费者,给予一个品牌主向消费者发声的机会,最终让消费者记住这个品牌或者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电影广告的优点在于,观影环境屏幕大、干扰少、音响好,所以消费者更容易记住广告内容,相比于电视、广播等渠道,电影广告更容易起到“洗脑”的效果。然而,观影群体中,具有较强购买力的高净值客户比例偏低,品牌主很难通过电影这个场景接触到优质客户

由于存在广告效果上的差距,品牌广告主,尤其是面向高端客户的大型广告主,很可能会延缓电影广告的投放,但仍会保留在优质线下广告渠道的投入。比如近期大航在出入机场时,就发现安检口、到达层出口、登机廊桥有很多大品牌的广告:

比如北京首都机场安检口宁德时代的电池广告,深圳宝安机场到达层的腾讯云、飞书的广告等等……例子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

这种线下场景的一大共性是:高净值、有购买力、有决策权的高端客户必经之地,并且流量很大。显然,电梯(尤其是商业办公楼电梯)就属于这个场景,但电影就不属于这种场景。

……

分广告主来看,2023年日用消费品的广告收入占比已经超过56%,占比较2022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左右。日用消费品广告在楼宇媒体、影院媒体的投放均有增加,这类客户已经成为分众传媒的创收主力,其广告投入的稳定性高于互联网、房地产等周期性更强的客户。

互联网客户是分众传媒第二大类的广告客户,2023年互联网客户的在楼宇媒体广告市场中的创收增长了31%,营收总占比接近12%。互联网行业已经从之前的政策逆风中缓了过来,很多事物是在曲折中探索、发展的。但随着历史经验的积累,行业遇到的风浪渐渐会变得温和,发展的大船会走的慢一些,但会稳很多。

交通类客户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这是新能源汽车大发展,以及厂家之间激烈内卷竞争的结果。2023年,交通类客户广告收入8.67亿,较2022年的6.02亿增长了44%。但是大航个人认为,这个增长势头很难长期保持下去。现在新能源汽车品牌还在跑马圈地的阶段,还没有哪个新势力品牌,或者哪个自主车厂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有底气说,自己一定能活到最后,大家打广告都比较狠。

从北京车展的体验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同质化已经比较明显了,基本都是大屏、科技感、智能驾驶、彩电冰箱、车内大空间这几个卖点,总感觉抹掉车标之后,不同品牌的车很难从外观上进行区分。如果之后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出清阶段,竞争减弱,或者车企的品牌区分度得到强化,那么交通类客户的广告可能也会随之减少

房产家居类客户的广告收入下滑比较严重,这个完全是意料之内。从目前的数据来看,2024年这种趋势也很难得到扭转,前几个月的房产销售下滑还在持续,估计2025年之后才能看到起色了……

……

接下来看看海外市场的发展情况:

表 9 分众传媒海外市场盈利情况

2023年,分众传媒在海外的盈利表现并不好。不仅没能延续2022年海外盈利改善的趋势,反而在绝大多数海外市场中都出现了“盈利减少、亏损扩大”的现象,连前两年表现一直不错的韩国市场也出现了“业绩变脸”。大航觉得,这可能跟分众加大海外市场布局力度有关,广告的价值只有当规模效应出现时才能得到释放,布局期盈利兑现能力较差。

由于现在分众对海外市场还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这个业绩还有观察的空间,但投资者不宜对海外市场变现抱有太大的期待

(二)成本及费用

分众的营业成本基本完全是固定成本,比如租金和设备开支,因此营业成本的总额与广告点位数密切相关,基本不会随着收入波动而波动。这种情况下,单纯分析毛利率并不能反映分众的成本控制能力。经济活动好、广告需求旺的年份里,收入上升、成本不变,毛利率自然就高,比如2021年;反之,毛利率自然就会低很多,比如2022年。

直接计算单广告点位营业成本,反而是评估分众成本控制能力的更好方式

图 5 分众传媒楼宇广告单点位营业成本

2023年,分众传媒楼宇广告的单点位成本相比2022年依然有小幅的下降,说明楼宇广告市场竞争格局以及分众传媒的成本控制能力都不错

回顾2018年至2020年分众与新潮的商业大战,当时这两家广告商激烈地抢夺市场上的广告点位,分众被迫用更高的价格抢下广告资源,导致那几年单点位营业成本的数额异常的高,甚至一度突破2000元。后来,新潮在与分众竞争中败下阵来,分众租广告点位的成本也逐步走低,目前已经回到了2018年以前的正常水平。

未来,出现2018年至2020年这种商业战的概率会有所减少。一方面,有了新潮的前车之鉴,其他广告商也不敢随随便便出手挑战分众的老大位置。另一方面,现在资本的态度也远没有以前乐观,比起疫情前,现在出资方更重视现金流,对烧钱、画饼的接受度低了很多。大航认为,分众楼宇广告单点位成本大概率会维持稳定,或者小幅增加

……

在费用端上,分众的销售费用主要是公司开拓业务所产生的销售业务费,其实主要就是公司销售人员的业绩提成,这笔开支和公司的收入规模直接相关。因此,只要公司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政策没有显著变化,未来公司销售费用率大概率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表 10 分众传媒销售费用率

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8.5%,与历史平均水平基本一致;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7.6%,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但是仍属于季度之间的正常波动范畴。大航推测,有可能与今年一季度回款慢有关,一般来说这种销售激励都会在公司收到钱之后才会发给销售人员。

……

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的优化空间也不大,且不排除财务费用由“净利息收入”转为“净利息支出”的可能。前面已经提到过,分众传媒之所以会产生“利息费用”,并不是公司缺钱借了钱,而是“租点位卖广告”这个商业模式所带来的的必然结果,资产负债表账面的租赁负债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息费用”。

与此同时,由于理财产品收益率越来越低,分众闲钱理财能取得的利息收入也越来越少。再加上这几年分众大大提高了分红比率,以后能留在公司账面上用来理财的闲钱也越来越少……在收支两边的共同挤压下,以后净利息收入很可能会减少。投资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在心里知道即使出现这个现象也绝不意味着分众资金紧张

(三)其他

其他收益是影响分众传媒净利润的一个重要项目,其实这里面主要就是各种各样的政府补助,这也是造成分众扣非净利润长期低于归属净利润的原因;因为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政府补助会被列入到非经常损益之中。

表 11 分众传媒其他收益

2023年,分众传媒利润表上的其他收益为4.56亿,较2022年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2024年一季度,其他收益为1.03亿,较2023年一季度下滑了45%。可见,自2023年以来,分众传媒收到的政府补助明显减少

从历史经验来看,除了疫情刚刚爆发的2020年,分众传媒的政府补助金额都不少,2016年确认到“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助曾经达到10亿以上。大航从一开始分析分众传媒的时候就提到过,分众传媒的政府补助难以一直持续下去:

一方面是现在各地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很大,现在很多房子不好卖的城市都不让拍地了;另一方面,客观来说,分众的产业并不属于关乎国运的高科技产业,长期来看补贴退出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在跟分众估值时,大航会用扣非净利润,而不是归属净利润;其内含假设就是政府补助不可持续

四、现金流量表

先来看看分众传媒近年来的回款情况,评估一下收入含金量:

表 12 分众传媒收入含金量

在以往的历史年份里,分众传媒的收入含金量很高,收现比常年大于1.06(分众传媒所在的广告服务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内的现代服务行业,税率一般是6%,而不是销售商品的13%);但是,2023年和2024年一季度,分众传媒的收入回款质量出现了明显下滑,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警惕并关注的

由于暂时没有更多信息,大航觉得可以先观察,5月下旬的分众股东大会上我也会争取问一问这个事情。

……

接下来看看分众的自由现金流:

计算分众传媒自由现金流时,我假设“维持现有经营规模必要的资本性支出”等于“折旧与摊销”,所得税税率假设为20%,略高于2019年至2023年的平均有效税率水平。

从测算结果来看,分众传媒的自由现金流表现非常好,虽然2023年的自由现金流情况有所恶化,但仍然略高于调整后净利润的水平。

根据这一测算结果,我们在给分众传媒计算估值的时候没有必要给净利润打折。由于分众可以利用提价、扩张等手段,并保持低水平(与名义经济增速类似)的成长性,我们可以按照25倍对分众进行估值。

表 13 分众传媒自由现金流测算

五、估值及投资策略

从年报及一季报来看,分众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电梯广告“主流人群、必经、高频、低干扰”的特征依然是品牌广告主接触高净值、高付费能力客户的绝佳渠道。

在电梯广告行业内,目前的竞争环境趋于稳定,并且广告点位也不是说抢走就能抢走的。分众的单点位成本也回到了2018年商业战以前的低水位;经分众与新潮一战,分众在行业内老大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明确。

优质赛道,市场龙头,广告点位的排他性共同构筑起分众的护城河,这一核心竞争力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现在分众所面对的困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分众单点位营业收入还没有恢复到过去多年的平均水平,未来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此外,分众账面上依然计提了较多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或许高估了实际坏账的程度。

第二,电影广告渠道的认可度可能已经受到客户的质疑,2023年电影广告收入恢复很低,还不到疫情前收入的一半,与院线市场的火爆形成了明显落差。考虑到广告效果的差异,未来影院渠道收入恢复进度可能持续落后于电梯广告。

第三,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回款情况有所恶化,需继续观察。

以上这些因素暂时没有对分众基本盘产生影响,大航认为暂时没有必要调整分众传媒的业绩预测,之前的预期是,分众传媒2026年扣非净利润为58.8亿,假设2027年能够维持7%左右的业绩增速,那么分众传媒2027年的扣非净利润将在63亿左右。按照25倍市盈率进行估值,分众传媒2027年的市值将在1575亿左右

截至2024年4月30日收盘,分众传媒市值939亿,持有三年预期年复合回报率约为18.8%,再加上每年还有股息,大航个人对这个回报率还是比较满意的,会继续持有分众传媒15%左右的仓位。后续加减仓的计划如下:

分众传媒今年的减仓位置为1440亿市值,这是未来三年复合回报约为3%的市值水平,对应股价约为10元左右。

分众传媒今年的加仓位置为785亿市值,对应股价5.4元左右。如果给到这个价格,我愿意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提高分众传媒的配置比例,仓位上限暂时不会超过20%。

$分众传媒(SZ002027)$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请问非常非常有钱的公司为什么还总部租在老旧的办公楼里?不自建大厦也就算了,买一层商办很难么,杀鸡取卵式分红

05-03 20:41

我只想说你好有钱

05-03 22:10

房地产是影院广告的主要客户,房地产现在没钱做广告

05-03 22:15

分众受宏观影响比较严重,净利润波动大,26、27年的净利润不一定达到预期,把它看成周期股更合适。

05-03 22:17

这不比研报香

05-03 20:16

估计5.4的价格不会有

第一季报营收增速不及预期和合同负债减少,怎么看这个情况?

05-08 13:11

05-04 10:04

有理有据,满满的一篇干货。
感谢无私分享。。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