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公司成长、估值方式、市场预期,市场先生的情绪难以捉摸,但好公司仍然是好公司。//@不明真相的群众: 回复@梁剑: 我同意,如果只看股价,那么不同的时间点看,结论差异很大,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仅仅几个月前,你会得出中概股回报跟纳斯达克100指数差不多的结论。
所以还是看业务(营收、利润)更接近本质一些,那么我们可以来看看业务:

查看图片//@梁剑:回复@刘志超:澄清一下。我当时并没有具体说明哪些标的,不知道“当初买入到现在没有什么收益”的结论从何而来,估计是其他人在评论里提出的具体公司组合,那个和我没有关系。我当时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也即买入的公司满足 :

1,产品在互联网细分市场有垄断性的地位,而且用户需求并不会消失,相反,仍持续扩大;

2,护城河难以被对手跨越;

3,商业模式上有颠覆性,包括对现有市场领导者的颠覆以及对传统行业的颠覆;

4,管理团队是大股东,能从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上去规划布局;

5,公司创新能力顽强、斗志旺盛,即使互联网产品出现更替,公司仍然能成功实现变革;

6,企业文化可让人看到公司长久的未来;

另外,股市有起伏,你不能只拿暴跌好几个月后的数字去计算长期收益,过几个月再算,说不定又是另外一个结论。至少一年前,和现在天地差别。
引用:
2022-02-07 08:22
去年底刷方丈的雪球,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一是方丈说自己建立7年的中概股组合$墙内开花墙外香(ZH000634)$ 收益不太行。
具体收益是多少呢?按今年2月6号收盘来算,收益大约是2%。
二是方丈回顾了梁剑在2014年发表的文章《买入10年后仍然健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