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宏观简述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7喜欢:1

我国一季度GDP总量增长5.3%,超预期0.7%,但却出现了一个反常现象:经济的分项指标无法支撑总量增长。

具体来看:

我国消费连续3个月下滑,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年率从10%下跌到3.1%,低于预期4.6%

CPI年率仅剩0.1%,已经连续一年在0附近徘徊,经济正逐步陷入通缩。

而隔壁通缩20年的日本,2022年之后CPI便涨至0以上,目前高达3%

在进出口方面:

我国3月出口年率下跌3.8%,进口总额虽然看起来维持稳定,但考虑人民币近一年跌了8%,进口实质上下跌了8%,出口实质上下跌了12%,

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加速下滑,3月同比下滑26%,去年同期只下滑了9%,

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只有固定资产投资年率超预期增长达4.5%,但依然无法支撑5.3%的GDP总量增长。

对于GDP的异常增长,主流媒体大多解读为“GDP统计口径的不同”。指出我国季度GDP的统计侧重供给端,供给侧数据并未体现在分项数据中。

从分项投资数据来看,制造业投资确实大幅增长,同比增长9.9%,但对于制造业是否发力,我们现在有两点基本疑问:

第一,既然制造业发力,为什么就业没有改善?富士康搬走之后,今年郑州进厂打螺丝都得面试。

第二,我国现在面临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问题。既然供给过剩,为什么供给端还会发力?

事实上,工业相关数据的萎靡,也和制造业投资的繁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中国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率仅4.5%,低于预期的6%,工业PPI年率也进一步下滑至-2.8%,已连续18个月低于0。

而新闻里每天都在崩溃的日本,最新的PPI数据是1%,并且2021年后一直为正。

那么,我们不得不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经济在增长?为什么制造业发力并没有带动工业恢复?如此反常的状况到底为何?

在宏观数据相互冲突,难以解释的情况下。我们收集整理了武汉、苏州、广州等区域性工业支柱城市的中观数据,试图从中观出发反向探究宏观数据和现实状况的背离。

武汉、广州、苏州三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总量在2020年之后均出现了快速增长的现象,武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资产从2020年的16000亿上涨到2023年的22000亿;广州从23000亿上涨到31000亿;苏州则从35000亿上涨到45000亿。涨幅均接近三分之一。

而同期企业营收却没有同步增长,利润甚至出现了下滑。

这意味着在这些企业中,普遍出现了资本对劳动力进行替代的情况,也就是自动化流水线和无人车间的加速应用。

制造业投资的增加并没有带动就业的同步增长,反而减少了普通打工人的就业岗位。

除此之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率仅4.5%的增速和制造业9.9%的投资增速之间的背离,也暗示着我国资本空转的现象加剧。

总的来看,我国当下GDP总量的超预期增长完全由制造业投资增长拉动,但制造业投资增长并未带动工业增长,也未同步带动就业增加。人民币贬值难掩出口颓势,消费持续萎靡,资本空转进一步加剧,供给过剩的情况短期没有缓解的迹象。

事实上,2020年至今,几乎所有关于经济复苏的论断,都来自于内需提振,消费好转,房地产企稳的预测。

经济要重振,归根结底需要消费的复苏和房地产的企稳作为支撑。

全部讨论

04-23 13:49

疫情这几年大的企业都升级了自动化产线,机器的好处是可以应对订单的波动,增加账面资产,不像人工,费用支出是刚性。但是坏处是机器他不领工资但是也不消费。所以。。资本最终反噬了自己

04-23 12:09

又回来了?

数据这东西大家都知道,别说明了

04-27 14:17

04-23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