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问题探讨---土地财政终成历史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4

目前关于政府债务和房地产有两个争论,第一是政府债务问题该如何解决、能不能解决;第二是房地产还会不会重新启动,能不能实现软着陆。

首先第一个问题,此轮政府债务问题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方法是债务展期和债务置换。

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货币化棚改,推升房地产价格,进而增加土地财政收入。于是大家就有了一个基本的预期,认为政府解决财政问题的方法只能是增加收入,增加税收,而最好的增税途径实际上就是房地产、土地财政。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

2015年-2020年,土地财政收入逐年增长,从3万亿增长到了8.6万亿,而地方政府债务解决了吗?不仅没有解决,反而逐年上升,越滚越大,最终带来了今天的恶果。

为什么在此期间政府债务没有解决?

这是由我国的官员考核评级制度导致的。官员的考核中,经济增长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土地财政带来了收入。拥有了新的收入,地方官员很难克制增加开销、提升任期内GDP,也就是刷政绩的冲动。

不断增长的收入,使得官员为了比拼政绩也开始内卷,反正有土地财政保底,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举债、大规模基建、大规模新农村建设也就开始了。最终的结果是,大量的钱被浪费,随着政府债务和居民杠杆的不断攀升,房价冲顶,交易量萎缩,泡沫破裂的风险逐渐显现,恒大暴雷又引发“雷曼破产”担忧,土地财政无以为继。

于是我们就发现,在上述整个过程中,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是地方政府拥有了自己的印钞机---土地财政。

官员为了晋升,根本就不可能克制自己打开印钞机的欲望。

于是房价地价越来越高、土地财政收入越来越高,地方债务问题却也越来越严重。

那么现在要解决地方债务问题,我们还可以使用简单的财政开源、增加税收的方式吗?当然不行。一方面,经济压力如此之大,居民消费萎靡,在居民端征税必不可能。另一方面,企业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增加企业负担也实在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虽然他们确实在通过大规模的贴罚单、查电动车的方式给自己增加收入)

因此,我们要避免在此前,通过简单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以解决债务问题带来的恶果,就不能再盯着收入端。

那么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从成本端入手,也就是债务展期和债务置换。

如果不能增加其收入,那么降低其债务成本就可以了。

而这两件事正在进行中。

首先提出一个概念,政府债务是永远不需要偿还的。理论上,政府只需要收入能偿还债务利息就可以继续借新贷,政府的债务的总量会随着经济增长越来越多。

因此,政府收入下降的同时,只要我降低政府贷款的利息就可以了。

债务展期已经基本完成。2015年政府债务平均期限是3.3年,而现在政府债务的平均期限是14.7年。同样的债务,期限从3.3年变成14.7年,需要还的利息自然就少了。

债务置换正在进行中。

2020年至今政府发现了大量的专项债,而这些专项债大多没有像以往一样用于基建,而是用来借新还旧,偿还以前旧的债务。

政府贷款的利息是7%,专项债的利息是3%,再多收1%的发行担保费,差不多是4%,那么,用转向债偿还之前的贷款,政府的债务成本就从7%降低到了3%

此外,还有大量资产证券化项目在为政府提供新的资金,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规模目前已经超过万亿,每年可以带来超过万亿的收入。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有人认为,这给了政府无限印钞权,事实上并非如此。

因为,土地财政是印钞机的本质在于,土地财政的按钮到底按不按,是由地方政府自己决定的。

但是,债务展期和债务置换的按钮,地方政府自己决定不了。

发多少专向债,展期多少,是家长说了算,孩子自己说了不算。

这样,一方面确实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没有了自己印钞的能力,也就避免了政绩的恶性攀比,城市经济建设走入良性轨道。

那么这和房地产有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大家认为房地产会重新启动?因为大家认为地方政府需要房地产来补充收入。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地方政府债务已经通过展期和置换得到了解决,那么,也就自然不再需要土地财政了。

何况,经过之前几年的实践,大家长怎么可能再把开印钞机的权利交给孩子呢?

那么现阶段的城区棚改和以往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在于供需关系的变化。具体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房地产将在三年内继续下跌20%》网页链接

现阶段各地旧城区的改造,不再是以往的造富运动,而是把原住民请出去,新建改善住宅,让有钱的人住进来,实现老城区豪宅化。由于房地产普涨的大势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地产商对利润也会提出要求,对地块、低价的要求会更加苛刻。

因此,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通过削减债务成本的方式得到妥善解决之后,房地产实际上也已经注定要被弃置,此后就是漫长的出清。

那么改善盘可以买吗?实际上,房地产现在可以用消费品的思维理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房子,现在再好的改善盘,30年以后也是地段好一点、小区好一点的老房子,不可能再有富人愿意接盘。

当普涨不复存在,折旧也就成了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房子也就和车一样,看个人能力,有钱就享受,没钱就按需选择。

在脱离房地产下行带来的阵痛期后,经济也会恢复韧性,实现更好的增长。

全部讨论

2023-08-08 14:47

///何况,经过之前几年的实践,大家长怎么可能再把开印钞机的权利交给孩子呢?
那么现阶段的城区棚改和以往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在于供需关系的变化。具体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房地产将在三年内继续下跌20%》网页链接
现阶段各地旧城区的改造,不再是以往的造富运动,而是把原住民请出去,新建改善住宅,让有钱的人住进来,实现老城区豪宅化。由于房地产普涨的大势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地产商对利润也会提出要求,对地块、低价的要求会更加苛刻。

2023-07-26 15:33

我是小白哈,单纯想请教一下楼主,虽然按这个路径可以解决地方债务问题,但是地方收入呢?以前有土地财政,今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