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晚点》:和上一次 AI 热潮相比,这一次有什么不同?
李开复:回头看当时的 AI 1.0,四小龙的时代,我们看到一些很优秀的技术型创业者都会走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我有最牛的团队,比论文,比得奖。第二阶段就是打榜,比谁能拿到 ImageNet 或者人脸识别的冠军。第三阶段就是抢第一个大单,第一个大单还是蛮多钱的,但之后就变成一片红海。第四个阶段,是一个 to VC 的模式,就是我能不能堆出一个客户和收入的成长,让 VC 觉得我能做成,投我。
这个过程产生了很多低质量收入,就是 project based(基于项目)的收入:我做一单,你给我几十万、几百万,做完了就结束了。
所以 AI 1.0 其实就是把一批系统集成的公司硬包装成了高成长的 AI 公司。
当然有一个阶段是有高成长的。但这类收入到一个峰值就上不去了。再之后,就是一个个上市、一个个破发。因为最终逃不掉的,市场永远会用传统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一个公司,你有再厉害的科技也没有用。
《晚点》:那这一次就可以做出高成长和高质量收入了么?
李开复:现在 AI 能带来真实的价值啊。
比如生产力的 AI 应用,过去从来没有一刻可以做到别人帮我写报告、写文章和做 PPT,也从来没有一个软件,可以帮我分析总结一千页、甚至一万页文字。
这一次还同时点燃了 2B 跟 2C 的机会。同时,这次很重要的是先国外、再国内。
因为美国已经先有了 ChatGPT moment:市场被教育了,用户习惯了用 chatbot(聊天对话机器人);用户和开发者愿意付费,因为 ChatGPT 也收费、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也收费。
所谓高质量收入,就是 SaaS 和订阅费,广告也可以算。但广告要先堆量,SaaS 和订阅是相对不那么烧钱就可以获取用户的方式,这已经在发生了。
《晚点》:你一下子说到了好多事——海外、国内,2B、2C——这些你们都要做吗?
李开复:我们会做很多事,整个公司的设计就是要做一个 AGI 时代的微软
万知 AI 上线以前,我们在海外市场就已经有 4 个应用了。但有些事我们暂时不会做,比如在国内做 2B,我们不会碰项目制的订单,我认为它还没有逃离上次 AI 1.0 的魔咒。
2B 我们会走 API 路径,不管国内国外,花钱买 API 都是一个已经被教育过的市场。所有的创业基本都应该避免去教育市场,因为这是大厂才能付得起的事情,创业公司没有这样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