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6喜欢:5

从2015年开始,我国开始推进供应侧改革,棚改的力度开始加码,第一波买房的居民主要是拆迁户,其拿了补偿款后就到市场上购买房产,从而慢慢把房价稳住,甚至房价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当看到房价上涨以后,更多居民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甚至从银行借钱买房。

之前可能大家认为买房是刚需,但刚需是一旦降价,大家愿意买得更多,金融资产则反之,越降价越没人买。所以从量价关系上来看,房地产更接近金融资产的属性,而任何一种资产价格的泡沫起来以后,要想彻底消除泡沫的风险,只有让价格跌下来。

房地产泡沫消化的阶段,我们可以参考历史上的两种漠式。一种是美国的漠式,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采用快速出清的模式。

另一种和是日本,缓慢出清。这种差异主要和法律制度的设计有关。东方的法律体系,尤其是居民破产法,有“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思想。对比来看,美国居民如果破产,例如房子价格低于首付,那放弃房产的同时债务也能免责,而且是自然免责。$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招商蛇口(SZ001979)$

全部讨论

05-10 20:07

没有2015年后面几年棚改拆迁放出来的那几万亿mlf水,当年的房地产行业就已经出现现在这种库存暴雷风险了,一放水续了十年命,结果把这个雷滚大了三倍,现在好了,神仙都难救了

现在已经进入新一轮房价上涨周期

05-10 20:21

一家几口从人均几平米的老破小,到人均几十平米的大新房,怎么就不是真实的需求了?

美国不是快速出清,日本也不是缓慢出清,都没概念。日本1991年当年就下跌了60 70%,美国次贷危机前后三年总计也就跌了30%,哪个快,哪个慢?日本泡沫太大,救市又没有方法,如果不是次贷危机给日本提供样例,安倍抄了作业,日本现在还半死不活

05-10 17:06

好文 刚需本来就是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