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刘编这个变化让人感叹,几年前还是那么尖锐~
身边认识的人中,欧美澳新都有。有的拿了身份甚至换了国籍,还又工作生活在国内;有的为了逃避原生家庭坚决留在德国;还有一对夫妻,老公在国内工作,老婆带娃在澳生活工作…凡此种种,情况各不同。
但是,他们与这个刘编不同的是,他们生活在哪里,更多是从自己工作的回报和生活的舒适度出发的,而不是从什么“兹由”、什么“过度散漫”、“服务业不发达”这么宏观的角度出发的。
如果说投资不要太关注宏观(很宏的那种),则生活更应该从细节处入手,从自身条件和自我感受出发。
其实,话说回来,在很多人的选择中,这并不是个非此即彼的问题,而是个“资源配置”的问题。这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为什么不是两个都要呢?国内和国外自由切换不是更好吗?
就像资本市场,买了A股就不能买美股吗?买了股票就不能配置点债券吗?
不从微观入手,一定要非黑即白,这可以是某些职业的思维习惯,但不应该成为理性的普通人的思维方式。
引用:
2024-05-06 22:39
中国人是需要管的:UKliu(funny name by the way)移民英国之后,第一个考虑是去德州感受劳保,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最终还是决定回到他的祖国,中国。
中国人没人管的话身上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