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行业股权融资放开必然性的逻辑推导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2回复:46喜欢:31

问题1:暴雷企业会不会起死回生?

显然不会。这些企业在保交楼结束后,只能退出这个行业。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问题2:三道红线会不会放松?

不会。虽然短期可能适当松一下,长期不会。行业的高杠杆必须去掉,这是国家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供给侧改革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展望未来,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再也不会回到之前野蛮生长、无限杠杆的高风险模式,必然以强监管、合理杠杆的新模式运行。

这一点,可以类比银行业。上世纪80年代银行业巴塞尔协议的出台,让行业有了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指标,降低了银行业整体运营风险。

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简单的说,就是银行有多少资本金,干多少事儿(发放相应规模的贷款)。

地产行业也会是一样,有多少资本金,干多少事儿(建设相应规模的房子)。

问题3:供给侧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其一,行业资本金大幅减少

作为高杠杆行业,从资本金的角度来看,就是随着暴雷企业的大规模出清,地产行业的资本金大幅减少。

其二,行业总产能大幅减少

行业资本金减少,行业杠杆率的下降,会导致行业总资产的大幅下降,使得行业“拿地、施工、交付”的总产能大幅下降。

做个简单的数据推算,根据2021年克而瑞数据,地产行业总资产50万亿,90%的杠杆率,5万亿的资本金,其中民企占比70%,国企占比30%,对应着18万亿的市场规模。

经过本轮供给侧改革后,假设60%的民企退出这个行业,假设国企全部留存,则行业留存的的资本金为=5万亿*(70%*(1-60%) + 30%))=2.9万亿。

假设行业的杠杆率,由之前的90%,提高到80%,则行业留存的2.9万亿的资本金能撬动的行业总资产为= 2.9/(1-80%)=15万亿。

也就是说,行业总资产将由之前的50万亿,下降到15万亿,下降幅度为70%。而行业需求18万亿的市场,未来下降到12万亿,下降幅度为33%。

如果粗略的将行业总资产看作总产能,则需求端在下降30%的情况下,供给端下降70%,这意味着什么?

当然,这个计算及其假设可能略显简单,但原理就是这种的。

如果拉长时间,叠加行业库存的大幅下降,则行业供需关系的逆转会更加明显。

总之,行业的需求随着经济和人口而下降,但行业的供给下降的更厉害,短期内供需关系反而随之逆转。这个规律,几乎是历次供给侧改革的必然特征,如煤炭、猪肉。

问题4:如何解决供需的不平衡问题?

其一,放任不平衡,则房价继续飙升,这个几乎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是这样,那不就违背“房住不炒”了吗?

其二,扩大行业产能,也就是供给端增加行业产能。

如何扩大?如前所述,显然不太可能回到再加大杠杆的老路上了。

剩下的路只有一个,那就是扩充行业资本金,而且由于杠杆率的限制,必须大幅扩充行业资本金。

如何扩充行业资本金?仅仅靠行业内生的利润积累,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由此,放开A股地产行业的股权融资成为必须,也是基本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地产公司的估值越高,股价越高,配股或增发才越有效,越能解决大规模资本金的补充问题。就像之前科技行业的高价融资一样。

推导到这里,不由得让人畅想一下。

而前几天港股碧桂园雅居乐集团在0.3pb左右配股的鸡鸣狗盗之举,增量太小,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

问题5:股权融资的影响是什么?

首先,死不死的问题更是解决了;

其次,大而不强的问题会开始显现。地产行业将会银行化,特别是对于国企,由于对股东利益考量的权重较低,这会是一个挑战。

最后,幸存下来的民企如何?会出现地产行业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吗?

$新城控股(SH601155)$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全部讨论

不要想当然。很多投资者为什么赔的这么惨,就是因为太想当然。认为怎么怎么样,是对的正确的,就“应该”这么来。认为自己是市场的参与者。实际上,在这个神奇的地方,从来没有什么应该,也没有什么正确。大多数投资者都只是市场的接受者,服从就对了。不要想太多。换句话说,不要你觉得怎么样。而是他觉得怎么样。你很可能是对的,但是他就不一定了。但是他又永远是对的。所以你就错了。具体到房地产,你还在思考如何用市场化的方法,可能上面一个红头文件就把问题解决了。

2022-11-28 19:55

讨论已被 雁门雪 删除

2022-11-19 15:15

煤炭是大宗产品,可以自由流动,房地产是不动产,怎么会一样呢?房地产近几年就是居民加杠杆支撑起来的,随着制造业的必然转移到印度,越南。比如会出现日本一样的负债表衰退的情况,就如果现在发生的一样。房地产要么崩盘学日本,要么阴跌(中国特色),要出清没有10年估计是出不完的。那本《大衰退年代》的书里已经写好了未来。

2022-11-19 11:44

这篇文章观点不一样,值得研究

2023-07-08 12:43

就这!你说啥基本不用看。

1)政策出来了一部分,如之前推导,这在逻辑上具有必然性。

2)目前大部分地产企业的股价,并不具备股权融资的条件。从长期来看,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解决资本金的大规模进入的问题。而这意味着什么,令人遐想。

$新城控股(SH601155)$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2022-11-19 15:51

为什么不是说像现在的煤炭业?低成长、高分红、低估值,但是股价也挺高?

2022-11-19 13:54

现今的地产行业显然不能简单的用供需来推导。房子是超长待机的耐用品,而非快消品。目前人均住房面积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几年前看到报道说房子用总存量超过400万亿,假设现在有450万亿存量,按多少年汰换一次比较合适呢?假设50年,那么就是9万亿/年,个人认为用这个跟供给端产能做对比比较合适🤝🏻

2022-11-19 11:56

有一种模式,能借到钱多高利率都拿,地价多高都抢。房价只要有人要就拼命卖。股价多低只要有人要就配。结果欠无数债都没关系。有人肥得留油。活得润。那用管公司负债多少。急的是债权人

2022-11-19 11:46

这个世界变化真快,现在出什么政策都是利好民企了,其实也行,把新城拉到5000 亿,国企跟着喝口汤也很高兴,总比被医药支配的恐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