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该睡觉了

老刘该睡觉了

90后,CPA,08年入市,雪球记录投资逻辑和心得。

他的全部讨论

写给我的读者

如果你因我写的文章而关注了我,希望你也能看完下面这些话。
曾经有球友评论我针对某只股票发表的某个看法,他对我说,如果这只票仅占他仓位的3%,那他断然是不敢乱说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我的仓位低,断定我研究不深,因此我的观点可信度自然也低。也曾经有球友常问我某些个股的观点,因为我曾...

讨论

这个数据挺有意思,但因为样本特征存在差异,并不能直接横向比较:欧美市场是注册制,没有硬性规模门槛,而A股是审核制,有硬性上市门槛,导致A股样本缺少欧美股市样本的长尾特征。如果硬要比较,建议将新三板也纳入样本。我大致算了一下,将新三板六千多家纳入样本后,前10%样本市值占比接近80%...

讨论

今年只要市场风险偏好一下降就杀微盘股,这属于肌肉记忆。但今天杀退市监管概念的情绪蔓延到微盘股绝对是错杀,因为退市监管概念股的核心标签是高资产负债率(因为高资产负债率导致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带来造假动机),而不是小市值(小市值只是果,不是因)。
看一下通达信相关的风格指数:<...

讨论

还不如21年那会儿报团赛道股呢,虽说也是瞎炒,但至少带动了火热的投融资市场,充分的就业市场,良好的未来预期,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现在呢,除了一些所谓的吃息佬在一个劲地掏兜,其他啥都没有。

讨论

压制中国科技产业估值,将资本引向避险模式,打压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就能轻易遏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当“口号和文件”替代“投资”成为发展驱动力时,就说明这步棋下对了。

讨论

回复@教练的脑残粉: 这种长期性普遍性的全行业骗保行为,很难监管吗?//@教练的脑残粉:回复@老刘该睡觉了: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我想说何止一心堂,其他几个,都是黑的

讨论

$一心堂(SZ002727)$ 我怎么记得七八年前就看过有报道说在一心堂可以用医保买日用品,怎么到现在还在约谈呀,感觉这企业后台很硬啊[狗头]

讨论

金斯瑞这个事对金斯瑞本身肯定还会有情绪冲击力,但很难进一步强化医药行业的脱钩预期了,因为预期早已打满。现在无论是做CXO服务的,还是做生物原料供应的,产业链普遍反馈美国甲方询单时都越发顾虑。比如键凯科技这个做peg“化工原料”的,都承认受到法案影响了,那么你上不上清单又有什么区别呢...

讨论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如果把与CCP的关系作为生物法案清单纳入标准,那金斯瑞肯定是第一没跑了,因为它和南京大学渊源太深,关系过于暧昧。这次特地跑美国去开股东会,说明公司认为这个问题可能真的是个问题,所以股东也不要抱侥幸心理,进入调查阶段基本可以默认上清单了。
但金斯瑞的底线...

讨论

两个基本面毫不相关的板块在日内分时图中走出了强负相关性,这就是量化的力量。按理说量化模型内核就是挖掘市场规律找相关性,但因为A股市场波动的情绪因素过大,导致国内这些量化模型挖掘出来的都是这种无厘头的情绪因子,然后再基于情绪叠加的正向反馈,越来越多的量化又加入进来,不断强化模型...

讨论

中国医药行业史诗级事件:康方AK112-303三期单药头对头临床实验击败K药。

讨论

回复@Michael_liu4444: 我列举的这十个准退市股,其中就有四个国资。//@Michael_liu4444:回复@老刘该睡觉了:其实买国资,央企的就风险小的多。

讨论

往年退市股基本都是壳公司,无资产无业务无员工的那种,随着退市标准逐渐提高才被迫退出市场的。但今年退市股有些新变化,出现了一堆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房地产行业的就不说了,百亿资产规模的企业就包含了ST爱康、ST亿利、鹏都农牧、ST联络、吉视传媒、ST航高、ST长康、岭南股份、亚泰集团、美晨...

讨论

A股电风扇轮动风格不仅体现在小周期,大周期也一样:15年题材股,18年白马股,21年赛道股,24年高息股。返观美股,15年科技股,18年科技股,21年科技股,24年科技股。这跟经济发展模式有关。老美的发展内核就一条,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其他诸如意识形态、党争博弈等非经济因素只是配角。我们的发...

讨论

其实微盘股这个板块去年几乎没人关注,但自从今年初因量化DMA策略踩踏崩盘后,就络绎不绝有机构出来唱空,并且在唱空的同时还不忘捎上高股息。微盘股跌时,就说要逃离火场,并买入高股息;微盘股涨时,就说应该高低切,买入高股息。看不懂,单纯吐槽一下。

讨论

回复@看好股市的新人: 从拜登政府视角看,还真有个别行业是希望能把价格打下来的,所以这种行业在脱钩问题上的逻辑更为复杂。//@看好股市的新人:回复@今有日月在我心:不会,脱钩是大势所趋,因为欧美看到,如果继续和中国像以前一样合作,那么所有的行业都会被中国企业卷成白菜价。这个是脱钩的根...

讨论

这个自媒体做空了药明系了吧,康龙和金斯瑞被盯上的文章也是他写的。就连之前礼来在德国建厂扩充API产能这事也要拿过来阴阳一下药明,看公众号的配图,那味挺浓的。 查看图片

讨论

从客观信息到主观延伸理解,投资中的分歧往往就产生于这个过程。比如生物法案,细则就是那几条细则,但每个人的理解大相径庭。我个人理解为“基于个体恩怨出发的特定领域信息安全查漏补缺”,但很多人包括市场的主流理解是“生物医药领域全面脱钩”。一个乐观,一个悲观。谁对谁错,不知道。
...

讨论

在有些重要问题上偷换概念了:“法案限制的不仅仅是实体公司,而直接限制使用实体公司服务的药企。有点绕,举个例子比如辉瑞

讨论

$药明康德(SH603259)$ $药明生物(02269)$ 如果HR8333能够明确业务限制范围不包括商业保险,那基本就属于错杀了。第一层事实层面,药明本来就没有多少政府业务;第二层心理层面,即使使用药明服务会影响潜在政府订单的获取,药企也会基于权衡成本(使用药明服务降低的研发费用)和收益(潜在政府订...

讨论

其实我觉得你一开始写的事件科普挺好的,但现在写的东西包含了越来越多带有偏向性的主观想法。就比如你列的第一条:“立法理由并不是过去认为的私人公司竞争和单纯打压,而是所谓的保持美国生物行业先进性”,这个观点就值得商榷。毕竟,在法案里写下特定公司的名字,无论如何也不能直接排除提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