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洋河要清仓,记录下之前我的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首先说明,我不是来蹭热点的,也不是来挺老唐的,更不是来踩老唐的,我只是想把我之前的思考分享出来。

不可否认,老唐是我投资思想的引入人,通过的他的文章学到了很多。前两天老唐发文,表示要认错清仓洋河,结果好像引发了巨大争议,有冷嘲热讽的,有质疑其动机的,说他就是圈粉卖文章赚钱。想想好像不意外,散户嘛,就是这种思维,一窝蜂不加分析,找到个看似合理的理由就相信。对不起,这得罪了很多人,股市向来有7亏2平1赚的说法,看看自己是不是那个大多数人。如果你仔细读过老唐的文章,再下结论,那么不管结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可以的,这是你自己的思考。就像你买股票,如果你买之前仔细分析,卖后无论涨跌,都是赚了,涨了赚钱,亏了赚经验。

老唐很推崇白酒的生意模式,看了些公司的资料后,经过一些思考,也对白酒的生意模式刮目相看。也很想买些白酒,无奈当时白酒高估。看了老唐关于白酒的分析文章,自己也把其他白酒的数据都看了,当然特别是对老唐茅台洋河的思考。这里记录一下当时对洋河思考的结果:

——————

洋河优势:

1.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大概1/3,有动力做好。

2.账上的资金就积极理财,光理财收益就超过几家上市酒期的利润之和。

3.ROE常年高于15%(不算优势,酒行业这个是平均数)。

4.目前省外销售大于省内销售,这是除了茅台五粮液全国性可销售外,不多的可能突破地域限制的酒企业。

洋河的劣势:

1.品牌不占优势,知名品牌是茅台五粮液

2.实际产能远达不到设计产能(商品酒口径设计产能32万吨,实际产能16万吨)。鉴于白酒行业低端生存困难,高端优势集中的特点,结合浓香型白酒高端产生大量低端的特定,洋河要消化大量的低端才能加大高端的产能,天然地陷入一个相互拉扯的逻辑:低端不好销售,高端起不来;高端起来导致低端起来更多,低端滞销拉扯高端。

3.实际看,近10年洋河的净资产,销售收入,净利润增长在酒企都是排名靠后的,低于平均数15%

4.实际看,茅台的产量销量是逐年增长的,量价齐升。而洋河近10年的销量是稳定,这几年甚至是下降的,10年的周期其实够长,说明量上不去,只是价上去了。

5.与前面列出的优势--省外销售大于省内相反,省内的市场份额被今世缘赶超,这点说不过去。只能说产品力不强(这点是肯定的),外加销售不强,省内市场都守不住,省外如何赶超?省外销售大,看着是全国品牌,省内都守不住,逻辑上说不过去的。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点很疑惑。

唐朝买入的看点,总结起来就是:在白酒这个好行业里,有好的舵手掌控,中高端白酒有发展前景

那么看来来,主要的逻辑假设其实是最后那个是否成立:中高端白酒是否能发展起来

1.首先品牌发展起来估计很难。洋河首先是质量,质量好才能支撑起品牌,而大量低端酒其实是拉低品牌的。其次历史品牌双沟收购了10多年,还没有发展起来,这个历史品牌再次点亮的可能性其实偏小。

2.一个不怎么样的品牌能一夜爆红,前有秦池,后有沱牌,可都倒下了了。产能不够,质量没有明显更好,打假不力等导致品牌轰塌? 这个至少提示一个可能,洋河的品牌知名度可以通过广告轰炸出来,后续质量和打假能跟上就可能持续。好的舵手能做到这点吗?

3.低端酒生存困难的现状如果是行业规律,且承认这个规律的话,高端发展受前面分析的悖论逻辑的影响,往高端发展的可能性很低。

——————

你看,最后我对洋河的结论是偏负面的。这个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这是我在那个时间点得出的结论,先记录下来,往后在回顾,无论对错,总会有进步。

年初有比小钱,还是想配置些白酒。看着洋河在近十年相对低估位置,权衡再三,还是决定买点,五粮液也买了点。茅台始终没有买,觉得贵了。这个和我的这笔资金性质有关系,我这笔资金应该是2-3年的,我其实是赌目前股市是底部,不久的将来会价值回归,而低估的回归可能性会大些。这笔投资是投机性质的。

这么决策后,老唐到底是清仓还是继续买入,对我们会有影响吗?这是我们自己的独立决策,老唐也是自己的独立决策,互不相干。而我们要感谢老唐,将他的思想传播出来,怎么想的怎么思考的,我们旁观学习,而不是质疑其割韭菜。如果有这个想法,不去看就是了。

不过话说回来,老唐影响好像还是挺大,今天开盘洋河就跌了5%,幸好他昨晚提前发了低于101不卖,哈哈。顺带说句,我也不认同老唐关于管理层不诚信的评价,国企嘛哪能说自己干的不好呢,是吧。生意模式在那,目前低估,目前是熊市,我投机赌未来2-3年会回归,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