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3

繁忙的财报季告一段落,准备接下来适当放慢节奏。于是从头翻看了自己今年至今的各种文字记录,回顾之后感觉收获满满,值得做个小结。

一是相比于之前的仅仅是意识到,这两年大起大落的行情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长期收益率和短期波动之间的矛盾很难完美平衡。解决的办法必须是回归到投资理财的初心,也就是不亏损、不和他人比。不亏损意味着要么买债券,要么进行高度确定性的套利,或者是格雷厄姆式的net net的烟蒂股,而如果是股票,要么降低预期,在各种保守假设基础上买入并持有隐含回报不低于10%的价值股,而如果一定要买成长股,则必须是在能力圈内以极大的安全边际购买正确率高于95%的成长股,同时做好中短期和市场对抗的各种准备。而不和他人比包括不设置相对收益目标,一定要定目标,那就是买错的概率不能高于5%,而且需要通过在两年才完成建仓的方法,做到即便买错,也能通过连续的跟踪调研使得买错造成的整体亏损不高于1%。

二是找到社区,重新在手机上安装雪球,开始不定期的输出以及与人讨论,整理、输出和讨论让我进一步厘清了Biotech、创新药、仿制药、医疗设备、IVD和手术耗材的逻辑,对分众的认知也更加全面,同时与人的连接中也体会到了被认同感和价值感。

三是研究的方法有突破,一个是做用户调研,了解用户在想什么,他们的痛点是什么,公司的产品如何帮助他们解决痛点。比如对于器械特别是高值手术耗材来说,参加全国性的医学大会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观察医生们的会议发言,会后和他们讨论,一家企业的产品力、创新力、营销力和品牌力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对于医生这个群体,他们决定采用哪家企业的器械,除了产品好用、销售给力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考量?比如是否有助于开展更新更多的收费项目为医院创收?是否有助于研究论文的发表?是否有助于被同行认可?是否有助于开展国际交流?后来看到今年股东会上老巴说自己也在研究消费者上花了很多时间,瞬间觉得很有成就感。第二个和竞争对手聊天,在过滤掉利益冲突相关信息的情况下,了解他们对行业的看法以及对行业内各家企业的看法,可以更全面了解一个行业发展的动力和阻力,到底哪一家企业有相对竞争优势以及为什么?这个相对竞争优势是否可以持续?

四是阅读,相比往年,今年读书少了不少,仅仅读完15本书,但深度有所提升,非常受益的有@PaulWu 推荐的《安全边际》,杰弗里摩尔的《跨越鸿沟》等七本书,以及《思考如何超越思考》。赛思卡拉曼的这本书很多年之前就读过,但在今年重新阅读之后,发现居然和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可见在反复和市场博弈、不断踩坑之中忘记了自己投资理财的初心。杰弗里摩尔的《跨越鸿沟》的英文版是在十多年前读过的,当时还没有中文版,是一位美国的朋友推荐的,说是对于理解高科技企业的营销很有帮助,读完后对创新产品的技术采纳生命周期的理论和案例印象极深。偶然的机会之下发现杰弗里摩尔居然写了七本书,而且都翻译成了中文版,分别是从颠覆者角度出发的《跨越鸿沟》、《龙卷风暴》、《猩猩游戏》,从在位者角度出发的《断层地带》、《换轨策略》、《公司进化论》和《梯次增长》,于是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并从投资角度出发认真整理了读书笔记。《思考如何超越思考》(英文名是The Extended Mind)则是一本扩展认知的书籍,作者认为智力并不是我们大脑中一团固定的东西,而是一个交互的系统,是在我们的大脑、身体、空间以及人际关系之间的流动交互。因此,作者提出了三套延展大脑和重塑大脑的原则,一是将思考外化,包括将想法写下来、将信息转化为实体并与它互动、改变自身的状态(包括运动、与他人同步、野外徒步、公园散步等),二是具体化自己思考的信息、将思考的信息重新空间化、重新社会化自己思考的信息,三是自我参照式观察、通过认知循环来管理自己的思维活动、创造认知一致的情境来管理思维。

$伯克希尔-哈撒韦A(BRK.A)$ $腾讯控股(00700)$

全部讨论

希望多多分享给我们这些与你志同道合的球友

多谢分享,收获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