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明细2024-02:中国股市仍不低估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价格是投资第一性,但锚是价值,所谓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科斯托拉尼说的狗与人。投资先要搞清楚价值的大概区间,模糊正确即可,越精确越扯淡,然后对照价格。比如茅台,现市值2万亿,隐含意思是按现业绩,今后年化增速将不低于15%(持续十年),不比过往十年增速低,要知道茅台再好,业绩增速下降是不可逆的,显然未来十年复合增速低于之前十年均值(15%)应是必然,现价估值与常识相悖。

当然,人心思变,如果投资大众认为预期年收益可以从7~8%下降到4~5%,那么适当放宽标准也是可行的。我个人对现在(2024年2月)茅台的估值是市值1.5万亿左右甚至以下,若大众容忍度下降,估值勉强可以放宽到1.8万亿,现价仍不具有吸引力。重申一句,这并不是说,2万亿市值没有价值,不会涨。绝大多数投资客对价格了解过多,对价值一无所知,巴爷说的。

卖出标准正好相反,我很难理解一家PE到达50倍以上的公司,未来还能有多少剩余价值。要知道为了支持50倍PE,这家公司要年化增长33%(持续十年)。这样的增速且如此绵长,我所见A股里十年间能实现的好像只有比亚迪爱美客、分众等极个别几个(可惜市场给他们的定价一直过高),都是大变革的产物,幸运之极不可预期。2020年底至2021年初的茅台突破50倍,之后的悲剧即无法避免。2021年至今的下跌只是价值回归,没有不理性。股市是个情绪反应器或认知识别器,清醒者读取数值后加以利用,而非被其裹挟和左右。比如房地产下行,下游的水泥建材行业也下行,作为水泥龙头的海螺,市场给出了年化增速-6%的估值;但对房产龙头万科却给出了年化增速-17%的估值,对杭州高端地产商滨江集团给出了年化增速-13%的估值,认知和情绪带来了令人惊讶的分叉。股市中生存的根源在于思考,基于常识可以得出好点子,加上一点与众不同的勇气和底蕴,也许就是利润。

虽说Yuval的理论:人类的发展就是讲故事,基于人类自构的虚拟现实,宗教如此,国家如此,民族如此,投资亦如此。但故事要有适用性,才能持久。年前抽空翻看了之前买的一直没时间阅读的一些书,以前文章都是推荐书籍,这次给个批判。《估值的力量》,差评。作者是高知,但个人认为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其所谓动态估值法,用8.5倍PE+2倍的增速去推算合理估值,立论莫名其妙,结果差之千里。以此能赚到钱,真要天开眼,按图索骥写一点似是而非的分析报告,许能混个不折不扣的末流卖方分析师。实验性研究可以,但明显实战无价值(回顾一下就知),算出的合理估值简直笑话,算对是运气,偏离是常态,写出来害人,直接丢弃,浪费了读者一顿盒饭钱,又被韭菜一次。国人读书多了都有著作等身的胡思乱想,可是水平不行千万别著书立说,不然容易被人骂娘。

节前于18.47元前后,清空了持仓的周大生(之前写过,我认为其价值在17元/股),后续会减仓洋河。持有的现金将用于买入低估的品种,比如地产股。比亚迪很好,但市场给出的未来增速预期太高(年化14%以上),暂且看一看。成长是价值的安全边际,增速与价值有明确的量化关系,但未来的变动因素亦多,适当保守是发展之道。春节空闲,顺手打几个写,祝大家新年新禧,财源滚滚,持股长虹。

全部讨论

你既然觉得地产股好??地产股选不好。容易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