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二次淘汰进行中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5喜欢:2

如果说药房第一次淘汰是单体和中小连锁,那第二次淘汰就是大连锁甚至上市公司。

纵观全部药房全部上市公司年报,有人赚到笑,有人辛苦一年也没几个钱。我之前就说过这个观点,收购,可以增加收入,但如何实现收购1+1大于2,既要增收也要增利,考验的才是企业管理水平。这个也是有钱也学不来的。

要管理好自己都不容易,管理好一个几千人,几万人的企业,更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得到。药房是一个零售行业,我们通常说的管理三要素。人,财,物。按照目前1.4万家店铺,每家4个人配备,带其他人员,年内将有药房员工数超过十万人。财,几百亿的收入听起来好大,但各种开销,什么都要精打细算,利润才能出来。物,过万个sku,复杂庞大的物流体系,如何实现高效快速运转,考验经营者大智慧。

在大家一片质疑声中,药房比米铺还多,我们看到,龙头依然在高打高举,快速扩张。大参林4000家,老百姓和益丰3000多家。细心的我们还发现,对习惯了大手笔收购的大连锁,这两年都少有大动作,也就几百家。反而小连锁,譬如漱玉平民,商誉增速好快,这是为什么?我认为是头部连锁已经完成了战略性布局。譬如老百姓,四个省份市占率第一,9个省份市占率前三,品牌度已建立,后续可以通过自建,加盟方式去开拓市场。只要用心把这些份额经营好已经足够了。

之前有人说如果互联网可以刷医保,线下药房会死光。目前看,医保根本不可能会全国放开。我们注意到,老百姓和益丰药房门诊统筹数量最多,超过4000家了,大参林也就一千多家,这就是医保异地统筹做法了,以市级为单位,各自为营。药房门诊统筹必然会加快行业的淘汰,份额进一步向龙头靠拢,因为只有龙头的管理才能符合医保的强监管性要求。

对行业龙头,我依然有足够信心预期未来三年不低于20%的速度成长。在各行各业都产能过剩大背景,这个速度,我是非常满意了。

惯用一句话,继续耐心持有。

全部讨论

嗯,看了很多的财报,银行,地产已经成过去式,券商继续是公司员工挣钱,股东提供血液,保险继续不温不火,地产链惨遭杀跌,新能源,光伏卷死同行和自己,煤炭开始进入利润下降周期,水电稳定但被报团炒作只剩3个点股息率,茅台等白酒增长下滑,AI大多数利润空中楼阁。这样对比下来,药房的估值对应增速,总体看上去还可以了。唉,难啊。

04-30 08:28

一心堂不错

04-30 12:4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