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小米汽车的话题也聊两句比亚迪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1

接着下午小米的话题说一说比亚迪。我知道比亚迪粉丝多而且都血气方刚,我能力有限,认知浅薄,请大家轻点喷。

如果看2020年到2023年,这4年,国内的汽车销售量其实也就从2600多万辆,增加到3000万辆,而且差不多已经到了增长瓶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从136万,到去年945多万辆,增长了7倍之多。这里面,固然有重量增加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渗透率提升。

所谓渗透率,就是替代。被替代最厉害的,一类是20万以上的非一线品牌豪华汽车,简单说就是BBA之外的;一类是10-15万元的经济型汽车,受影响最大的是二线品牌,大众和丰田相对耐扛,但稍微弱一点的本田,销量从20年的162万辆跌落到23年123万辆。更多二线品牌,慢慢都已经淡出了一般消费者的关注视野,取而代之的就是国产新能源品牌。

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专攻的是BBA的阵地,但是BBA相对耐扛,倒掉的是一大批已经无人注意的二线豪华品牌。

比亚迪对标的就是丰田、本田、大众这些经济型品牌的领地。同一时期比亚迪的销量,从70多万,到300万,翻了4倍多。就是精准渗透了这个区间段的客户。

如果不能理解这个逻辑,在20-23年那一拨大行情中一定是要miss的。因为那时候很多人过分关注比亚迪宁德时代之间的技术路径竞争,事实上,比亚迪的竞争对手根本不是宁德时代。坚持比亚迪电池外拓难以动摇宁德时代的人,你们是对的,但是最后还是错过了这只大牛股,就是没有抓住比亚迪真正的底层逻辑。核心技术自研、全产业链、芯片布局完整,当然是加分项,提高了自主可控能力,也增厚的一体化盈利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比亚迪完成了中低端市场对合资品牌的完美替代,不仅从市场份额,跟从消费者心智上的完美替代。

这个逻辑放到现在还能不能持续,核心就是看三个问题,国内汽车市场还能不能增长,比亚迪能不能实现低成本出海,比亚迪有没有机会渗透到中高端市场。第一个问题,我觉得会增长,但很难在大幅增长,也很难完全把大众丰田逼出中国市场,我觉得不容易支撑比亚迪继续高增长;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有难度,现在的国家气候,欧美市场没有那么容易打入,DMI倒是也能迎合一带一路国家,看BYD的海外渠道如何;第三个问题,仰望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但是那个价位并不走量,20-40万区间比亚迪过去的成绩并不太好。

只能说BYD这三个问题上,有能力打开局面,但肯定不会像20-23年那么势如破竹。

反过来看小米汽车,小米对标的就是20-40万价位段,打的就是蔚小理的领地,这也是为什么小米汽车发布之后,蔚小理的股价一路往下。真的是杀到腹地了,而且不论是流量、生态矩阵,都是断层级别的表现。你别说什么小米没有核心技术,国内这些新势力背靠中国完善的汽车供应链,大家谁都别说谁有没有核心技术,但小米懂营销,懂客户需求,就是这个价位段市场最大的鲶鱼。

这里不评论小米集团股价一定如何,但小米汽车带来的业绩弹性(不考虑手机的波动),至少在未来2年,一定是断层领先国内其他对手的,毕竟没有基数的负担。而且,在重量很难有大增长的时候,小米吃掉的,极有可能就是蔚小理和BBA们的市场份额。为了生存,价格战会不可避免,原本造车就很难赚钱,逻辑上讲的就是个赢者通吃,品牌心智教育,现在来了个可以硬件不赚钱靠生态矩阵赚钱的对手,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会空前恶化。

最后,希望中国汽车出海能真正打出一条路来,避免内耗和内卷。

$小米集团-W(01810)$ $理想汽车(LI)$ $比亚迪(SZ002594)$

全部讨论

比亚迪过去三年的大牛行情,走的是对大众丰田本田领地A级车型的份额替代,这才是核心逻辑。同样的,小米汽车走的逻辑就是对新势力和BBA市场份额的替代。神仙打架的时候,一众二线品牌几乎已经淡出消费者视野了。小米集团可能是最后一个下场的真正大佬(如果理解为华为已经下场的话),这个价格战打起来,行业格局会变得非常差。如果不能打通出海逻辑,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真正要你死我活了。所以最后还得赌一把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