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体系:投资模式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底仓+弹性仓。底仓和弹性仓,随着逻辑的不断演绎,可以互相转换,底仓涨上去后会成为弹性仓。也可能弹性仓买入后,发现可以当底仓。

一、底仓/战略仓:空间大+确定性强,最好弱者体系+估值低。(戴维斯双击)

战略仓模式:战略机会。首要追求的是利润爆发,且有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可能来源于未来空间大,或者潜在变化大。其次是股价最好有一定安全边际,处于低位。总结起来,就是利润爆发+确定性高+安全边际。可以参见里海的十倍股总结。
这个模式的收益,主要是靠变化落地后,达到目标市值。对应的模式可能有:低位低估值+业绩高增长、困境反转

底仓模式:永续经营思维,商业模式和现金流,确定性第一。1、企业赚的是真钱,2、愿意把钱分到股东。高概率+赔率一般+估值合理偏低,潜在变化有限,但是股价位置并不一定低。比如你曾经的国电、长电、羚锐。。底仓的收益,一是靠eps的确定性增长,二是靠估值修复到至少合理。

交易:1、很多战略仓的发现也是通过逐步跟踪,一步步挖掘的。比如太极。2、底仓股估值合理即可建仓(不一定非等到低估),基础仓位可能不高,但可能会因下跌补仓而加到高位。3、卖出原则:估值高了、变化已经演绎、看错了/逻辑没了(最差的)。4、只有这种模式才能长期持有。

二、弹性仓/战术仓:

自上而下(只有主线投资这一种):

a、主线板块投资(风口投资)。风口两种模式:一、产业逻辑,最好是那种能够改变社会、改变世界的方向,空间极大。历史上,如移动互联网新能源(光伏+电动车)、AIGC等。也有一些小支线,如特斯拉机器人、钙钛矿等。二、政策逻辑,必须是国家大政策。如16年供给侧、21年碳中和、22年疫情放松等。

关键点:1、决定因素在于能否成为风口,关键在于是否获得整个市场极高认同度。这主要依赖于自己的认知判断、对业内交流的情绪感知、对市场走势的情绪感知。2、主线远比小支线重要的多。

投资模式:低位/低估值+景气度(高业绩增速)+风口。往往市场基于长期确定性、投资者结构、偏好等原因不认同,所以虽然增速高,但是估值低,容易出现预期差。一般在周期板块或景气风口领域容易出现这种机会。

注意点:1、位置、估值,有其一即可。没有估值的,如果位置低,或者处于盘整期也可以。因为有些公司短期没有eps没法看估值,这时就要搞清公司的空间和确定性。当然低估值的话,保护性会更强。2、做出判断后,一定要对逻辑有信心,而不能一跌就慌,毕竟逻辑演绎、市场催化都需要时间。3、这种模式中,主线龙头已经有强势表现,可以抓二线补涨的机会。如紫江、亨通、宝通。。。

交易:1、形成上升趋势/口袋支点突破时,或者突破后的回调期,做第二轮行情;2、底部盘整期,这依赖于能够提前判断主线。3、卖出靠看图?落地?

自下而上:

a、低位+有变化。or 低位信其有

1、负面逻辑(行业周期、公司治理等)持续发酵,跌到市值底部,虽然没看到明显变化,但是常识判断+底线思维,公司肯定不会破产,只等后面周期起来,只是时间未定。这种尤其适用于周期股。如800亿的温氏、0.8倍pb的桐昆。从图上看,跌倒底部盘整,有较好的安全边际。只要能预期,或者真跟的很紧,发现产品价格、供需逻辑产生了变化。那么就值得去参与下。

2、要发现基本面的变化(新逻辑、新管理、新产能、新价格等),带来未来业绩高增速。而且要对这种变化的量级做判断。首选是业绩,如净利润断层,业绩+逻辑互相验证。次选就是企业治理结构,如太极、科华等,有点像困境反转。再次是有第二成长曲线,如新的产品、新领域需求、等等,如国林、以及近两年的企业切入,如户储、光伏、电池等。。。。etc。最后是企业经营,如产能落地、价格提升。。etc,注意,如果是价格的变化,一定要看到逻辑的配合,不然仅仅是看到产品价格上涨,很容易昙花一现。如何理解变化的量级,可以理解成对未来业绩提升的确定性上。

交易:1、低位信其有。无法证伪即可。尤其是对于周期股。低位,说明已有一定安全边际,也反映了至少部分负面因素。这时不应追求全知全能,抓住主要矛盾最重要。

2、卖出点往往跟踪,变化的落地或者演绎

3、有一类公司值得关注,很容易符合这个模型。位于底部、营收增长但利润不增、或者营收很高但利润很低。通过研究毛利率和三费的逻辑来判断后期变化。

b、暴/大跌抄底型——预期差

1、杀估值、杀业绩、杀逻辑。

短期暴跌后的抄底,只适用于杀估值。如企业出现突发利空,但不影响长期价值。如国企抓人、遭受灾害、案件等。此外,当市场遭遇系统性风险时——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发生,泥沙俱下,这也属于杀估值。

杀业绩的话,一定需要对公司有较深的理解,确认公司业绩是因可解释的、可逆的原因才比预期差,且在下一个季度可以完全逆转回来。即便如此,一般也不应刚出业绩时就抄底,一般需要等负面因素再发酵、演绎后,去抄底。一般而言,时间或空间至少要满足一个。

杀逻辑的情况,一般而言需要时间消化,哪怕你认为市场错了有预期差,刚开始一般不要买。但是当经过长期的下跌盘整,负面逻辑已经充分展现时,用时间+空间来消化。这时就可以关注了,就过度到上面的低位+变化这个模型了。当然,假如本身就处在低位时,又有新的负面逻辑导致下杀,则需要消化的时间可能会短一些。如23年Q3的医药反腐。总之综合判断。

2、黑天鹅时,切勿刚下跌时抄底。切勿打开跌停抄底,即使当天打开跌停,尾盘也可能再度下跌。一般可以等后面几天中,股价再度下探时抄一部分。也就是说抄二重底

如果大跌时出现了利好变化,可以即时抄底,不用等盘整。如st龙净

3、买入后,根据对公司逻辑的了解,判断是长期还是短期投资,设定止盈及止损。这种大跌后抄底型,一般追求的就是个估值修复,所以持股不应太长。短的可能一周,长些的最多再等一些逻辑兑现,但可能也就几个月。持股太长若还不能修复,也许会有别的问题成为主要矛盾了。比如23年对格力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