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杂谈系列之一颠覆者亚马逊(上)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雪球星计划#一直想写一个美股系列文章但迟迟没有动笔,最近下定决心开启这个系列,一方面是通过写作提炼自己的投资逻辑,一方面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交流心得和见解。

今天我想谈谈$亚马逊(AMZN)$ 这家公司。如果把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去类比我们的三国时期的话,我认为亚马逊非常像魏国,贝佐斯也神似乱世枭雄曹操。具体原因我相信各位会在行文结束时理解这个说法。说实话,这家公司业务横跨零售、物流和云服务,研究难度较大,因此我跟踪了许久才敢下笔。我打算从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和公司治理这几个方面分别谈谈我对它的见解。

商业模式

亚马逊是一个护城河极强的公司。零售电商平台天生自带强大的网络效应,而且是属于双向交叉的网络效应:更多的用户吸引更多的商家,更多的商家吸引更多的用户,更多的用户产生更多的用户评价,而更丰富的用户评价本身又会吸引更多的用户浏览乃至于被转化。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亚马逊上的用户评价对于买家而言价值相当高,因为评论总体而言非常客观全面(这得益于亚马逊对于平台言论的有效管理),差评不但很常见而且相当中肯,这和国内平台所谓的批发五星好评有很大差别。

需要注意的是,亚马逊并非纯互联网公司,相反是一个资产较重的模式。这是由于它以自营模式发家,然后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物流体系。这种模式虽然烧钱,初期对于业绩拉动相对较慢(起初eBay才是电商龙头),但胜在后劲足,且护城河更深:一方面,通过自营模式可以把控平台生态、控制商品质量,待用户数量和平台口碑积累足够后再开放第三方卖家获取高利润的佣金和广告生意;另一方面,通过高capex打造自有物流体系来提升用户体验,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并且在开放第三方商家后通过提供物流服务增提高商家对平台粘性和提高资产运营效率。这就是亚马逊所谓的飞轮效应。一言蔽之,这是一套起效慢,但在后期将发挥极大竞争优势的打法,也非常好的诠释了亚马逊的长期主义。这种模式另外一个优点是全球市场的可复制性,亚马逊凭借它在日本、欧洲复制了类似的成功。

说到此,以上原因也可以解释eBay和淘宝的式微。这两家使用的是相反的纯平台模式,特定是轻资产、高毛利,但在差异化和商家粘性上弱于亚马逊模式,属于前期成效上佳但后劲不足的打法。

以上所说的飞轮效应在2005年之后继续得到了加强。在这一年亚马逊推出Prime会员服务,以固定年费的模式提供更快捷的送货速度。此举不但提高了买家的人均消费额(固定年费下用户倾向于消费更多),而且进一步提高了亚马逊物流体系的利用率。随后推出的流媒体业务也是这一商业逻辑的延续。亚马逊的差异化优势在不断扩大。

电商业务谈到此,下一篇我再和大家谈谈我对它云服务的理解。谢谢各位的阅读,欢迎点赞、评论和转发。@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