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地租,才是新能源车智能化下半场的本质!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103喜欢:77

本来想写点东西说说余大嘴嘴炮何小鹏,顺便内涵王传福的事,想想觉得其实也没啥,纯粹的情绪输出,对于投资和分析事实没啥帮助,也就憋回去了,不过这次嘴炮也印证了我之前的观点,华为的下场,小鹏是最着急的,因为核心竞争力被质量更大的天体吸走了。这篇想说下最近关于智能化下半场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能比较好的解决之前一直说不清的两个问题:

1、智能化下半场的形式到底是什么?

2、比亚迪为何无法和华为合作?

基于这些,也能很好地解释很多问题,比如赛里斯到底该如何估值,理想为何不急于出海等。

1、数据地租是什么?

最近重读资本论,意识到传统产业资本的重要性质在于在地性。比如船夫想要完成300万的销量,最重要的事情是拉起产能,那么就要在各地建厂,那么就要向银行借债,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活得便宜的资金,投入再生产的。在这个过程中,厂房,产线,设备,人员,配套都需要固定在物理上的土地中,这就构成了产业的在地性。一般来说,传统工业生产的产业,被认为重资产,高负债,就是由其在地性决定的。

当互联网产生后,巨头们的崛起让我们看清了另外一种模式,就是数据地租。这里我尝试思考巴老经常思考的问题,对苹果这样的企业,应如何估值。曾经,我认为是生态,但是我讲不清楚生态到底是什么,但想通了数据地租的本质,事情就会清晰许多。起初,互联网的出现,炸开了另一片宇宙,这片宇宙的法则是信息以光速传播,于是打破了物理世界中的时空壁垒,这吸引了很多公司,比如谷歌微软这些美股七子,再比如阿里腾讯这些中概互联,开始了在这篇数字土地上的耕耘,他们仅需要花少量的资本,就能在这片数字空间圈定自己的势力,但是,在没有住民的情况下,这片势力趋于无限小,于是它们努力做好服务,吸引这片数字土地上的住民,也就是用户。

与物理世界不同,数字世界中,土地的大小由土地上的住民划定,住民越多,土地越大。同时,还请注意,数字世界中,扩大再生产的要素映射到物理世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比亚迪(SZ002594)$ 老王想扩产,他得花钱建厂,抖音想扩大自己的土地,物理上只需给用户开个账号,分配一块存储空间和少量带宽。也就是说,数字世界中扩大再生产的成本几近于0。(这段对于理解数字地租很重要)

随着住民越来越多,公司创造的服务也越来越丰富,它们触达了住民们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知识、教育等等,于是有些土地快速变大,甚至大到能够触达允许范围内的所有人口,同时这篇土地上会形成大大小小的地主,就是各类大V。这时,信息资本的优势就会以碾压的态势剥削更弱势的产业资本。举几个例子,为什么传统制造业车企都必须花不菲的广告宣传费,缴纳给懂车帝、汽车之家、微博、抖音、B站?甚至为什么这些车企还要缴纳一部分费用维护和媒体老师们的关系,花重金请媒体老师进行宣传?这是因为,在数字土地上,只要我足够大,你就得交租。再比如,当苹果的数字土地足够大的时候,它可以向这篇土地上的所有生产者,也就是app开发商征税;当华为的虚拟土地足够大时,它可以向所有应用收取高昂的渠道费;当美团、饿了么足够大时,它可以向物理世界里的商家收平台税。

我常思考,产业资本不会反抗吗?这就涉及到数字资本的另一个特点,也是来源于我们这篇宇宙的特点,它们就像黑洞一样,越大越稳定。为什么?假设,现在有一个青年企业家,也许名叫方四文,创建了另一个关于投资的平台,比如,叫火球。虽然界面操作不同,但它能够实现雪球的所有功能。那么,作为用户的你会考虑去火球吗?当然不,开什么玩笑。首先,当时你当时花了不少的时间学习雪球的各类操作,你为这样的学习做了功花了时间,你不想在新的平台上再重复一遍这个过程;其次,你在雪球上关注了大量的大V,股友,比如其中一个叫ppazzyy的家伙,就经常令你醍醐灌顶,去了火球,我关注的这些大小V哪找?ppazzyy这样牛逼的写手哪找?那么作为大小V的你愿意去吗?开什么玩笑,我的粉丝怎么办。于是,为了搬迁一个用户,你不仅需要支付单个用户的学习成本,还需要支付这个用户的关联成本,我没有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计算,但我猜测,这些成本可能与用户规模是指数关系。

因此,当你不能再一个新需求出现的初期分一块蛋糕的话,你将无法撼动一个成熟的数据资本及其上出现的生态,它们像越来越大的黑洞一样稳定。

了解了这些,上面的两个问题就容易回答了。

2、智能化下半场的形式到底是什么?

绝不是所谓的智驾,是建立在车机系统上的数据资本,智驾只是扩大化这个数据资本的一个手段,注意,智驾不是目的,智能化下半场最重要的事情是快速扩大车机用户规模!不管通过任何手段,这才是智能化下半场的本质,也是比亚迪最应该着手做的事情。电动化的领先,让比亚迪率先拥有了庞大的用户规模,那么比亚迪何不先人一步,尽快开始开发、扩大、争夺车机用户,尽快建立基于车机的各类生态应用?有了这些,比亚迪将在智能化的下半场占尽先机,而传统车企将再也无力挑战比亚迪的销量。

这里我想再说下,建立车机生态,关键在于打出和手机端的差异化,比如车友如何通过车机平台的app互动,车对车的充电,车对车的社交,车主如何通过车载传感器社交?互通?等等这些才是扩展手机生态的重中之重!比亚迪应尽快拿出基于Dlink的车机生态了,一定要快!

3、比亚迪为何无法和华为合作

了解了数据地租的本质,就能明白,华为的目的根本不在于什么帮用户造好车,也根本不在乎卖车的那仨瓜俩枣的收入,华为在乎的是基于车机的数据地租。为了尽可能大的扩大自己的地盘,在传统车企于华为的合作中,不管渠道、销售华为抽成多少,最核心的部分一定是:你必须用我的全套车机,并且你的底层必须对我的车机完全开放!一旦你迫于各种压力,销量也好,利润也好,答应了这样的要求,不好意思,数据地租已经跟你完全没有关系了。

看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清楚,$赛力斯(SH601127)$ 它的天花板已经划定了,即便问界的销量达到了比亚迪现在的300万/年,它的市值也不应该超过3000亿,因为它已经定格为工业产业资本,而不是数据资本了,它已经没有了想象力。同理,现在与华为合作的各类车企,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它们主动放弃了成为数据资本的机会,它们的未来永远定格在工业资本的维度了,我指的是长安、奇瑞、一汽。

因此,比亚迪如果与华为合作,比亚迪不会放弃车机系统的主导权,华为拿不到它想要的,也不会跟比亚迪合作,所以这就是为啥软硬件最强的两家企业注定无法在一起的底层逻辑,因为它们都有野心。

理解了以上,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我们就知道为啥小鹏这么着急,因为华为要断了它的根;为啥蔚来在资金如此吃紧的情况下,也要造手机这么一个看似完全不靠谱的东西,因为它迫切的想通过一个生态去影响另一个;为啥理想完全不着急国际化,因为他根本不需要,即使出去了,它也没法构建生态,还不如有限的资源用在国内,在智能化的下半场圈一块地;比亚迪为啥要跟oppo合作,因为在车机生态的圈地过程中,华为是两条腿走路,有手机生态辅助,比亚迪短期在这一块是缺位的,容易在下半场落于劣势;吉利为啥收购魅族,因为可以快速补上手机端的生态。

现在,有一个巨大的机会摆在比亚迪的面前,抓住了智能化的下半场,圈一块属于自己的数字土地,比亚迪就能跨越为很多人口中的科技公司,并且,这家科技公司还拥有自己的强大制造能力,那时的比亚迪将迎来真正的价值重估!

以上都是个人思考,转载请注明!

精彩讨论

佩星斯2023-11-07 20:25

很久以来我也一直是这个观点,在新能源车的初始阶段,最紧迫的任务是销量,销量不单是规模化利润的来源,也是未来生态的基础。
比三万时期,新势力刚开始入局时,拥趸者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生态”,我当时是不以为然的,销量都没有,能有个p的生态,哪个开发者秀逗了才会在你那一点可怜的保有量上做开发。
现在依然如此,要想下半场超过比亚迪,必须在总销量和保有量上超过比亚迪,否则没资格在下半场谈优势。只有最大的,才有可能吃到下半场最肥的肉。
比亚迪曾经搞过开发者大会,后来不了了之,那会儿太穷了,没钱。
现在有钱,是时候重新投入资源大干一场了。
目的是增加车机粘性,增加用户在车机平台上的时间、金钱和社交等的投入,形成沉没成本,增大对比亚迪平台的依赖,以使切换平台的成本增加,以此慢慢积累用户。
苹果机主很多并不一定是离不开手机的功能本身,是在ios平台上投入了太多的积累,切换平台成本太高,车机也应以此为目标。

一介大闲人2023-11-07 22:59

兄弟你说的太好了,按照你的思路,小米将会是最大的赢家。

1dboMc2023-11-07 21:27

数据地租的概念很好。这种商业模式确实是轻资产且一本万利的,从这些互联网平台的演变看,基本都是前期砸钱培养用户习惯,快速成为巨头垄断,收租、雁过拔毛。
说两点不同的看法:
1,我还是认为手机是比车机更好的入口或者平台,在车机上再搞一套生态是不如鸿蒙的手机车机互联体验的。就像大家越来越不喜欢下载APP,直接小程序是最方便的。在手机已经慢慢演变成人体的一个外延后,手机作为一切设备互联到人的统一接口是最顺畅的。
2,数据地租固然来钱快,财富的增加以及社会的发展的根基还是制造业,大家都想收租赚快钱,且收租的比累死累活创造财富的来钱容易,这不利于社会发展。我觉得到某个阶段,国家会限制或接手数据土地资源的,土地国有制嘛。所以数据土地圈地或者说生态要尽快做,但是硬件制造仍然是根本。
期待您后面的分享。

梦回唐朝9992023-11-07 22:17

照这个思路,小米造车有天然优势,直接就跟手机打通,未来车圈必有小米一席之地。

ppazzyy2023-11-07 21:32

你说得对,我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所以我认为应该向流量收税,不然这些互联网企业向产业资本收的税,最终还是会落到用户身上

全部讨论

很久以来我也一直是这个观点,在新能源车的初始阶段,最紧迫的任务是销量,销量不单是规模化利润的来源,也是未来生态的基础。
比三万时期,新势力刚开始入局时,拥趸者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生态”,我当时是不以为然的,销量都没有,能有个p的生态,哪个开发者秀逗了才会在你那一点可怜的保有量上做开发。
现在依然如此,要想下半场超过比亚迪,必须在总销量和保有量上超过比亚迪,否则没资格在下半场谈优势。只有最大的,才有可能吃到下半场最肥的肉。
比亚迪曾经搞过开发者大会,后来不了了之,那会儿太穷了,没钱。
现在有钱,是时候重新投入资源大干一场了。
目的是增加车机粘性,增加用户在车机平台上的时间、金钱和社交等的投入,形成沉没成本,增大对比亚迪平台的依赖,以使切换平台的成本增加,以此慢慢积累用户。
苹果机主很多并不一定是离不开手机的功能本身,是在ios平台上投入了太多的积累,切换平台成本太高,车机也应以此为目标。

2023-11-07 21:27

数据地租的概念很好。这种商业模式确实是轻资产且一本万利的,从这些互联网平台的演变看,基本都是前期砸钱培养用户习惯,快速成为巨头垄断,收租、雁过拔毛。
说两点不同的看法:
1,我还是认为手机是比车机更好的入口或者平台,在车机上再搞一套生态是不如鸿蒙的手机车机互联体验的。就像大家越来越不喜欢下载APP,直接小程序是最方便的。在手机已经慢慢演变成人体的一个外延后,手机作为一切设备互联到人的统一接口是最顺畅的。
2,数据地租固然来钱快,财富的增加以及社会的发展的根基还是制造业,大家都想收租赚快钱,且收租的比累死累活创造财富的来钱容易,这不利于社会发展。我觉得到某个阶段,国家会限制或接手数据土地资源的,土地国有制嘛。所以数据土地圈地或者说生态要尽快做,但是硬件制造仍然是根本。
期待您后面的分享。

2023-11-07 22:59

兄弟你说的太好了,按照你的思路,小米将会是最大的赢家。

2023-11-07 22:17

照这个思路,小米造车有天然优势,直接就跟手机打通,未来车圈必有小米一席之地。

2023-11-07 20:17

你说的这些早在几年前俞敏洪采访王传福时 王传福就已经提出这种观点了

2023-11-07 20:46

比亚迪和oppo合作我也注意到了这个消息。不过有一点我现在还有点没想明白,如果和oppo合作,后续生态会不会被oppo截留一部分,导致比亚迪的车机生态不完全发展。

2023-11-07 22:18

选择OPPO,也是当下BYD的一个最合适选择。
在国产手机的几大阵营--华米OV中,华为,小米均有自己的汽车产业,所以比亚迪注定不可能与他们合作。而OPPO暂时并没有汽车产业的规划,产业并不冲突,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至于VIVO,就不单说了,跟OPPO属于兄弟公司,就当成一家看。
国产另外一个手机大厂--传音走的是海外路线,前期以功能机为主,最近陆续转智能机,并且早已经上市,也不太可能与BYD合作。
传言BYD曾经考虑多收购中兴手机团队,不知为何不了了之?
其实除了宣布合作外,如果BYD能够入股OPPO,就更好了。这样两家利益能够深度绑定,双方能够推心置腹,敞开合作,不用老是同床异梦,担心有一天会分手。

2023-11-07 22:19

有没有另外一种思路:驾驶习惯。高阶智能驾驶,可以模仿车主的驾驶习惯。比如,我习惯开的稳健一些。

01-01 17:02

比亚迪是一定会造手机的,收购捷普就是前兆。未来同一品牌的汽车跟手机会高度融合更好的服务用户。你怎么看?

2023-11-07 20:20

P大超腻害!复杂的事,我之前没想通,被您讲地清楚明白,并且生动有趣。本文年度最佳!此处应有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