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机构重仓股,寻找低估高分红标的(2023-10-1)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证红利(SH000922)$ $红利ETF(SH510880)$ $贵州茅台(SH600519)$

2018-21两年多的时间里,各机构抱团发起了一轮结构性行情,“茅指数”上涨9倍+,带动上证50上涨80%;“宁组合”上涨10倍+,带动创业板上涨2倍。

2021年安信证券的陈果首次提出了“茅指数”、“宁组合”两个概念,在东方财富客户端上只能看到这两个指数21年之后的数据,为了研究其之前的走势,需要寻找两个与它们走势近似的股票作为替代品,于是我找到了五粮液赣锋锂业,它俩比茅台宁德时代更近似于指数走势,如下图所示。

下面就用五粮液代替“茅指数”,赣锋锂业代替“宁组合”进行分析。赣锋锂业和五粮液2015年就开始启动了,但真正的拉升是从2018年底开始的,此后,五粮液在21年初达到高点,赣锋锂业21年底到高点,在时间上正好分别对应上证50创业板的高点。(如下图)

细看2018-21年间的上涨过程,赣锋和五粮液表现为轮动关系(如下图)。18年底五粮液先涨,赣锋盘整;随后五粮液横盘,赣锋开始上涨;然后五粮液再涨,赣锋休息;直到21年初,五粮液先见高点,赣锋横盘后又起了一波,21年底才见高点。高点之后,“茅指数”、“宁组合”双双开始调整,且依然呈现交替轮跌之势。

那么,接下来第一个问题是:它们的下跌是否已经结束?以“茅指数”、“宁组合”为代表的赛道股已调整近2年,但此轮调整还没有结束,一是时间上不够,二是它们在机构持仓中的占比还很高,要等它们从机构前10大持仓股中消失后再说。

机构重仓股在上涨、下跌周期中会起到助涨和助跌的作用:在上涨周期中,会形成正反馈,即基金赚钱后,会发行更多基金,继续购买重仓股,形成股价继续涨、继续发、继续买的循环,直至新增资金难以为继,最终导致泡沫破裂;在下跌周期中,会形成负反馈,即基金亏钱,基民赎回,被迫卖出重仓股,形成股价继续跌、继续卖的循环,直至原有持仓卖无可卖,彻底从基金的前10大重仓股中消失。

当前很多大规模的基金重仓股中仍含有茅宁,基金赎回的规模还不够。部分基金如私募会有锁定期,但恰恰是它们在解禁时会触发集中式赎回,而牛市发行的基金,解禁期通常在熊市,盈亏同源。15年那轮牛市破灭后,出现了基金赎回潮,其规模与此前发行的份额相当(见下图绿框中的柱子);而本轮结构性牛市结束后,到目前为止赎回份额还远小于之前的申购规模,因此还会有多杀多,来触发赎回潮,让基金的重仓股估值向钟摆的另一侧摆动。正所谓,多头不死,空头不止!

注:上图中,上方蓝柱是新发行基金份额,下方红柱是赎回基金份额。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茅宁们下跌后,什么品种来接棒上涨呢?由下图可见,2018-21年间当赛道股上涨时,红利指数几乎是横盘,当茅指数为代表的上证50开始调整后,红利指数开始上涨,两者呈现为大的轮动结构。(注:如果用创业板或者个股对比会更加明显。)

红利指数里面包含有石化、煤炭、水泥、银行等股票,它们估值低、分红高,但近些年却无人问津,机构不要,散户更不买,已经被大家遗忘多时了。但聪明的资金(有的就是单纯避险)早就开始了高低切换,卖出估值高、机构扎堆的赛道股,买入低估值、高分红、机构还没有参与的红利股。

展望后市,本轮牛市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结构性牛市,这回轮到原来的赛道股趴着,看着红利股走牛,等各种资金都进去后,打完收工,再次进入下一轮大的风格切换;还有一种可能是全面性牛市,即红利股先涨一波然后休息,赛道股挤完泡沫后也开始上涨,此后轮番向上,形成全面的牛市。到底是哪一种,要看市场的合力,看资金、政策、公司基本面等是否支持,边走边观察吧!

重要参考,推荐阅读:《凌鹏:攻守易形、低估崛起—A股当前形势及后市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