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那些值得被记住的医药大事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后新冠时代,被寄予“新生”希望的2023年变得更好了吗?

GLP-1的大势崛起、“基因剪刀”CRISPR的首款获批、ADC领域的天价并购......这些技术突破和新的合作铺就了一座座里程碑,产业界看到了依旧能够憧憬的未来。 但同时,一次次刷新的“最贵”疗法让CGT市场有些“疲惫”,FDA对加速批准、临床终点等提出的新调整也对后续产品进行了更严格的规范,更遑论FTC、IRA等监管的要求,药企们“有苦难言”。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12月20日,Endpoints发文讨论了医药领域有哪些策略或机制可视为下一个增长点?又有哪些道路是走不通的?写意君特梳理其中几条企业相关信息,希望通过这些企业的失败与成功经验,窥得一些营销想法、投资倾向以及对未来医药的预测。

1 跳板趋势

1 渤健与卫材

7月6日,Lecanemab(仑卡奈单抗)获FDA完全批准,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该药是一款由渤健和卫材联合开发的靶向β-淀粉样蛋白新药,适用于患有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的成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近20年首款获完全批准批的AD药物,被视为治疗开发的重大突破。

可以说,AD药物研发,一直都是一个充斥着模糊、破碎与不确定的试验场。

渤健的另一款单抗药物Aducanumab,最早于2021年就获得FDA批准上市的治疗早期AD患者,但其副作用会导致大脑暂时肿胀或出血。罗氏的皮下给药抗淀粉样蛋白(Aβ-蛋白)抗体Gantenerumab,也曾勇闯FDA试炼场,但III期临床研究的失败,使其与获批失之交臂。

Lecanemab的获批为该领域未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联合用药变得值得一试,比如Lecanemab和免疫药物的联用,以及和可塑性神经元结合实现的创造性疗法,为国际AD新药研发领域创造了下一个风口。

Endpoints表示,明年,AD领域可能会迎来第二款药物。这只是一个开始,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患者会得到这种药物。但这些胜利为在该领域投入时间和金钱打开了大门。

2 Sarepta Therapeutics

今年6月,FDA加速批准其Elevidys,用于治疗4-5岁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能够行走的儿科患者。只是,在Elevidys拿到加速批准的第二天,开发公司Sarepta股价下跌了11%。一些分析师猜测,验证性试验的数据可能不足以令Elevidys获得额外的批准。当时根据路透社报道,Sarepta的股价创下7个月来的新低。

10月30日,靴子终于落地 。Sarepta公布了一项全球关键性III期研究EMBARK,遗憾的是,数据显示,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的0.65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并未到达主要终点。

此次临床的结果,或在未来使Elevidys面临FDA更多审查,而Endpoints认为,尽管该疗法的获批是有争议的,但目前为止FDA还没有将该药撤下,标签甚至可以扩大,销售也有了一个强劲的开端。

公司首席科学官Louise Rodino-Klapac也曾表示,Sarepta还将计划申请扩大标签,以治疗“所有DMD患者”,并将此前收窄的加速批准转化为完全批准。据悉,Elevidys定价320万美元,目前是全球第二贵的药物。分析师预测,如果最终能扩大适应症范围,该药销售额或将达到40亿美元。

3 诺和诺德与礼来

早年间,一个企业想拥有一个强大的糖尿病投资组合,主要是考虑产生稳定的回报。如今,随着更多慢病适应症的拓展与降糖、减重需求持续增长, GLP-1受体激动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被视作GLP-1类药物代名词的诺和诺德一路水涨船高。凭借手握注射用、口服用司美格鲁胎,今年已3次上调盈利指引,市值一度“富可敌国”,其孵化的司美格鲁肽也直冲百亿美元级销售额的“药王”桂冠。

另一“代言”企业就是礼来。11月8日,FDA批准礼来GLP-1/GIP双激动剂tirzpatid(替尔泊肽)上市,用于肥胖患者。获批消息一出,礼来市值涨至5877亿美元,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上市医疗保健公司。

礼来入场后,凭借其富裕的产能部署优势,与比司美格鲁肽低20%的价格,拨动GLP-1市场格局,并直接与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竞争,共享约80%的减重市场。

4 Vertex Pharmaceuticals

仅2023年一年,Vertex就增加了超过300亿美元的市值——现阶段,其总身价仅次于礼来诺和诺德。某种程度,这也证明了制药巨头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研发赌注迅速成长起来。

曾经主要以囊性纤维化特许经营而闻名的Vertex,其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CASGEVY,于11月16日首次获得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监管机构(MHRA)批准有条件上市许可,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SCD)和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TDT)。随后,FDA也批准该疗法进入美国市场。标志着基因编辑疗法的里程丰碑。 另一方面,Vertex一直在推进阿片类药物的研发。12月13日,Vertex的Nav1.8抑制剂VX-548试验到达主要终点,关键研究即将展开的消息已经披露,其股价一天暴涨13%,市值超1000亿美元,正式跻身药企千亿美元俱乐部。

5 BridgeBio

值得关注的,还有“逆袭”的BridgeBio。

彼时,成立于2015年的BridgeBio深受投资者大热追捧。公开资料表明,IPO期间,BridgeBio最终IPO融资3.48亿美元,直接刷新了2019年生物科技公司IPO融资额的记录。但时间来到2021年,BridgeBio的核心产品Acoramidis在针对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的A部分III期临床失败,公司股价一日暴跌71.98%。

此后,百亿市值成为“神话”,BridgeBio市值一路下跌,最低仅剩8亿美金。这家明星Biotech将直面“生存悬崖”。

但BridgeBio没有退缩。好在今年7月,BridgeBio宣布该药III期临床的B部分获得成功,ATTR‐CM患者30个月时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住院率和其他两项指标进行的分层分析达到主要终点。BridgeBio并计划凭借这项积极数据,在2023年底前向FDA提交药物上市申请。

消息一出,公司股价一夜暴涨75.85%,市值“回春”,暴增24亿美金。从目前来看,公司已从悬崖边回到了安全区域。

Endpoints认为其能上榜原因是,尽管不能确定未来Acoramidis能带领BridgeBio走多远,但能从寒冬中将公司转危为安BridgeBio已经不易。

2 引人深思的

1 EQRx

成立于2020年的

EQRx

,前半段讲述的是十分有潜力的超级独角兽——成立一年半,就吸金超25亿美元。然而,新的《通胀削减法案》对美国高价创新药药价的压低,大大削弱了

EQRx

的低价策略的价值。

留给EQRx可讲的故事不多了。今年5月,该公司就宣布战略调整,包括优化裁员,以及退回引进的产品管线等举措。再然后,今年11月,Revolution Medicines与EQRx达成了共识,前者将全股票交易的方式收购后者,旨在为其增加超过10亿美元的净现金。现在,EQRx股票已停止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交易——至此,随着EQRx的卖身,其商业理论也随之垮台。

EQRx一直以“通过fast follow引进me-too产品颠覆美国创新药的定价”为盈利模式,其管线中的5款产品均来自外部引进。

EQRx倾覆故事的背后,也提醒着我们——能够提供低价药物,是一家药企的价值;但能够证明一家创新药企价值的,不应该只有低价。

2 辉瑞

离不开在COVID-19疫苗和口服药的两手布局,辉瑞披露的2022年全球营收总额就达到1003亿美元。可惜,随着行业热点的转向,“千亿美元营收”的成就之后,是辉瑞三次下调的营收展望。在辉瑞额外透露的2024年预期总收入中,远低于2022年收入的585亿美元-615亿美元展望,显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预期。

不出意外地,下调的预期引发了投资市场对其核心盈利能力的担忧。公告当日,辉瑞的股价跌幅超过7%,创下自2014年以来新低。拉长时间线,可以观察到,今年年初以来,股票节节攀升的神话,早已沦为过去式,相反,辉瑞股价已从每股近57.17美元跌至27.07美元,直接腰斩。

而在COVID-19转身大潮中,辉瑞并不是个例。Endpoints还提到了ModernaBioNTech,并表示,在2023年,很少有公司的股市表现比辉瑞、Moderna和BioNTech更糟糕。这证明,即使辉瑞把世界从一场全球大流行中拯救出来,你也只有几个季度的狂涨时间,然后这家功勋企业仍难逃“你最近为我做了什么?”

来源:药渡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医药板块全线大涨,如何借基布局?#

$医疗创新ETF(SH516820)$ $药明康德(SH603259)$ $泰格医药(SZ300347)$ #白酒医药纷纷上涨,大消费的寒冬已过?#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