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市投资策略》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以下来自转载,出处不记得了,以前保存笔记存了下来!

书名:《巴菲特股市投资策略》

作者:姜亮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9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投资大师巴菲特的215个投资策略的精细解读,全面阐述了其投资理念、投资思想、投资策略、投资方法、投资模式和投资法则等,其中包括诸如“长期投资明星企业”、“坚持留有一个安全边际”、“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等很多经典的理论,对投资者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长期投资明星企业

投资明星企业不可能今天投下钱明天就能获得利润,我们应该看远一点,三年之后,或五年、十年之后,你再回头看看当初,也许你会发现原来钱是那么轻易赚来的。

策略1 一生追求永恒的持股

虽然查理跟我本人终生追求永恒的持股,但真正能够让我们找到的却属凤毛麟角,光是取得市场领导地位并不足以保证成功,看看过去几年来通用汽车IBM与西尔斯这些公司,都曾是领导一方的产业霸主,在所属的产业都被赋予其无可取代的优势地位,大者恒存的自然定律似乎牢不可破,但实际结果却不然,也因此在找到真正的真命天子之前,旁边可能还有好几打假冒者,这些公司虽然曾经红极一时,但却完全经不起竞争的考验。

——巴菲特如是说

|策|略|精|解|

巴菲特表示,既然能够被称为永恒的持股,就要有心理准备,其数量绝对不可能超过50家或甚至是不到20家,所以就投资组合来说,除了几家真正够格的公司之外,还有另外几家则是属于极有可能的潜在候选人。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对巴菲特的影响很大。凯恩斯被认为是投资领域的大师,他曾说过,他把大多数钱投资在少数几家企业的股票上,并且十分清楚这些企业的投资价值。巴菲特接受了凯恩斯的思想,于是采取集中投资的策略,这种精简措施就是只投资在少数他非常了解的企业的股票上,并打算长期持有。费雪也是长期持有股票的代表人物。费雪一直强调:“最优秀的股票是极为难寻的,如果容易,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们了。我想购买最好的股票,不然我宁愿不买。”

早期的著名经理人彼得·林奇是一名疯狂的分散投资基金经理,但随着投资经验的增加和精力的下降,他越来越崇尚集中投资。他在自己总结的25条黄金规则中谈道:“持有股票就像养育孩子——不要超过力所能及的范围。业余投资人大概有时间追踪8至12家公司,不要同时拥有5种以上的股票。”

策略2 把自己当成持股公司的老板

人们在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应该把自己当作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宏观经济分析家。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能成为优秀的投资者;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者,所以我能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巴菲特如是说

我们用来选择可交易股票的方法和购买整个公司时的评估方法基本相同。我们希望该公司能够:(1)从事我们能够理解的业务;(2)具有良好的远景;(3)由诚实优秀的管理人员来运营;(4)能够以有吸引力的价格购买。一般我们不会为了短期内预计的价格上扬来购买股票。事实上,如果我们所持有的某个公司的运营能够令我们满意,我们当然欢迎更低的市场价格,从而我们可以在一个更好的价格上得到更多的利益。

——197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策|略|精|解|

巴菲特表示,自己做投资时,主要观察一家公司的全貌,而大多数投资人只盯着它的股价。投资股票的实质是股票持有人拥有和管理企业的权利,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已具备了投资者的角度,但往往缺少的是将所投企业看成是自己所拥有的那种企业家的角度。巴菲特表示:“买一只股票,必须像你要买下整个企业一样。”“当我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我把自己当作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

策略3 找到具备三项特点的公司

近年来,我们发现越来越难找到股价被低估的股票,尤其是当我们手头上可运用的资金不断地大量涌入。时至今日,规模足以撼动伯克希尔绩效指针的股票种类已屈指可数,基金经理人通常依靠累积基金规模而非基金绩效而获益,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基金规模不会影响绩效,小心点!注意他的鼻子是否开始变长。

找不到大量价格便宜的股票对我们并不会造成困扰,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具备以下三项特点的公司:拥有长期竞争优势,由才德兼具的经理人所经营,可以用合理的价格买到股票。

——2003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策|略|精|解|

说这话的时候,巴菲特刚刚经历了“无所事事”的2002年,他居然没有买进多少股票,而是买进了满手的债券。他向股东解释说,不管市场或经济状况如何,我们随时都很乐意买进符合我们标准的“三好”企业,而且规模越大越好,但目前找不到这样的企业。资金并未被充分利用,这种情况时而有之,虽然这让人感到不太好受,但那总比干蠢事好得多。

当巴菲特需要为更好的投资机会筹资时,他也会卖掉手头的一些资产。这在他的职业生涯早期是必然的,因为那时候他的主意比钱多。但现在,他已经不必这么做了。在伯克希尔的保险融资给他带来充足资金之后,他面临的是一个截然相反的问题:钱比主意多。

策略4 长期投资明星企业

投资明星企业不可能今天投下钱明天就能获得利润,我们应该看远一点,三年之后,或五年、十年之后,你再回头看看当初,也许你会发现原来钱是那么轻易赚来的。

——巴菲特如是说

|策|略|精|解|

巴菲特研究发现,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往往是那些5年来甚至 10年来经营方式一直没有改变的企业。由于经营方式一直不变,企业管理层才有机会不断改善服务,改进产品线,不断提高生产技术。相反,如果公司经营总是发生重大变化,就很可能会随之经常出现重大失误。

1989年7月,巴菲特以救命恩人的姿态出现,投资6亿美元买下了吉列股票9900万股,协助吉列成功地抵挡了投机者的恶意收购。在优秀企业遇到危机时出现的战略再次奏效。随后的十几年中,巴菲特坚定地持有吉列股票,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股市危机,吉列股价因为大跌导致了其他大股东大规模地抛售股票,巴菲特也没有动摇。

巴菲特对吉列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可口可乐与吉列公司可说是当今世上最好的两家公司,我们预期在未来几年它们的获利还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正是巴菲特投资吉列的最重要原因。

巴菲特1989年投资6亿美元买入吉列可转换优先股。1991年转换为普通股,此后一直持股不动,2004年底市值增长到43亿美元,投资收益率高达6倍以上。

巴菲特曾自豪地说:“伯克希尔就像是商业界的大都会美术馆,我们偏爱收集当代最伟大的企业。”

策略5 只知道随着时日增长赚到钱

投资的精髓,不管你是看公司还是股票,要看企业的本身,看这个公司将来五年十年的发展,看你对公司的业务了解多少,看管理层是否喜欢并且信任,如果股票价格合适你就持有。有时候,我说简单但是不容易,不需要巨大的智慧,一般的智慧就可以,但很多时候需要一种稳定的情感和态度,赚钱不是明天或者下个星期的问题,而是你是买一种五年或十年的时候能够升值的东西,不难去描述,有些人发现真的做的时候很难做到,很多人希望很快发财致富,我不懂怎样才能尽快赚钱,我只知道随着时日增长赚到钱。我从来不做投机,有时候在二级市场做一小部分,很多股票都是投资很长时间的,所以我们拥有很多企业,企业为我们带来赢利,我们有很多方法赚钱,中石油就为我们大量地赢利,但是我们不频繁买卖股票。

——2007年,巴菲特接受央视《经济半小时》的采访

|策|略|精|解|

巴菲特一再表示,正确的投资就是寻找到价值被低估的公司,然后按合理的价格买入,而无论什么样的因素都不会影响公司内在价值。巴菲特说他只看中企业的价值,这为他赢得了滚滚而来的财富。1993年,巴菲特荣登世界首富的宝座,此后十几年,他在全球富豪榜上一直保持着前三名的位置。

策略6 以低于合理价值的价格回购股份

我们投资仓位最大的几家公司,其股票价格与价值存在很大差异的时候,都进行了规模相当大的股票回购。作为股东,我们认为这种股票回购值得鼓励而且回报丰厚。这是由于两个重要的原因:一个原因显而易见,但另一个原因却难以察觉,而且并不总是容易理解。显而易见的那个原因用最基本的算术一算就明白:以大大低于每股内在价值的价格大量回购股票,马上会以很高的比例提升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当公司回购它自己的股票时,它常常发现这样做很轻松就能花1元钱价格得到2元钱价值。而公司收购计划几乎从来做不到这么划算的买卖,而且在数量众多的令人失望的收购案例中,就连花1元钱价格得到接近于1元钱价值也做不到。

——在1984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写道

我们特别热烈欢迎的一种留存收益运用方式是,所投资的公司用其进行回购股份。理由很简单:若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价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那么还有什么更妥当、更有利的资本配置方式,会比以低廉的价格来回购股份更能显著提升股东利益的呢?

——他在1980年致股东的信中说

|策|略|精|解|

当公司以低于合理价值的价格回购股份时,常常可以用1美元的价格买到2美元的价值。巴菲特特别欢迎他投资持股的公司在股价大大低于合理价值时进行回购,因为这能够明显提高每股价值和未来继续长期持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当看到某家公司的员工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时,就说明这些员工对自己公司比较有信心,投资者也可适当介入。

策略7 不要试图把握整个市场的运行

如果我们发现一家自己喜欢的、值得投资的公司,其市价并不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从本质上说,我们是通过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比较来做出决策的,几乎不考虑宏观经济因素。

换言之,如果有人向我们提交一份由最权威的学者做出的关于宏观经济运行的预测,内容包括失业率、利率以及经济运行在利率以及经济运行在未来两年内是否良好等,我们并不会予以关注。我们只是试图关注自己了解并且价格合适、管理层令人满意的公司。我们对与国会相关的任何信息都不屑一顾。因为我们认为对于这些事情的关注对我们的投资决策没有裨益。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说过:“不要试图把握整个市场的运行,应努力找出你理解的公司,然后仅关注这些公司。”

——巴菲特如是说

|策|略|精|解|

1997年亚洲出现了金融风暴,其后逐步扩散到俄罗斯与巴西。美国股市在两次波动之后都相对快速地恢复过来。可以看出,经济尤其是股市的恢复,总是快得出乎人们的想象,也并非在人们的预测范围之内。30多年前,巴菲特没有能够预测到越南战争的爆发、物价与工资的调控、两大石油危机等事件,但没有预先知道这些事情的发生并不能阻止巴菲特取得过人的投资业绩。

策略8 不会使用诺亚方舟式的传统投资法

我不会同时投资50种或70种企业,那是诺亚方舟式的传统投资法,最后你会像是开了一家动物园。我最喜欢以适当的资金规模集中投资于少数几家企业。

——巴菲特如是说

如果你有40个妻子,对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你都无法了解清楚。

——巴菲特如是说

|策|略|精|解|

美国的《财富》杂志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证明了巴菲特的观点有着巨大的事实依据,那就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因为分散化的投资策略,进入亿万富翁俱乐部。这份杂志因此得出结论说:通过分散投资获得巨大的财富,是今天这个世界最大的投资谎言之一。

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资股市的620亿美元集中在45只股票上。他的投资战略甚至比这个数字更激进。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其实是一个分散投资者,而巴菲特从另外一个投资大师费雪那里学来集中投资理念。费雪说:“投资者为了避免风险,最后的结果却是许多篮子里装的全是破鸡蛋,而且,投资者也不可能照顾到所有这些篮子里的全部鸡蛋。由于投资者过于迷信多样化的投资理论,结果他们对自己所投资的企业的性质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这无疑是个悲剧。”费雪是著名的集中投资家,他对巴菲特的影响在于,他坚信当遇到好机会时,唯一理智的做法是大举投资,即集中投资。

策略9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流行病的突然爆发,在投资世界永远会一再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生时间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偏离,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偏离程度也同样难以预测。因此,我们永远不会试图去预测恐惧和贪婪任何一种情形的降临和离去。我们的目标是相当适度的:我们只是想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巴菲特如是说

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巴菲特如是说

|策|略|精|解|

巴菲特的简单哲学告诉我们:投资不是投机,这才是成熟市场的成功之道。对于投资而言,暴利就是一杯甜美的毒酒。虽然短期很有诱惑,但它拔高了你的预期收益,只此一点,就足以将你推入通往失败的漩涡。

策略10 只关心两个变量:价值与价格

寻找企业整体的价值与代表该企业一小部分权益的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实质上,他们利用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却毫不在意有效市场理论家们所关心的那些问题——股票应该在星期一还是星期二买进,在1月份还是7月份买进等等。简而言之,企业家收购企业的投资方式,正是追随格雷厄姆与多德(《证券分析》一书的合作者)的投资者在购买流通股票时所采用的投资方式——我十分怀疑有多少企业家会在收购决策中特别强调交易必须在一年中的某个特定月份或一周中的某个特定日子进行。

如果企业整体收购在星期一或星期五进行没有任何差别,那么,我无法理解那些学究们为什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代表该企业一小部分股权的股票交易时间的不同将会对投资业绩有什么影响。追随格雷厄姆与多德的投资者根本不会浪费精力去讨论什么Beta(贝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同证券投资报酬率之间的协方差,他们对这些东西丝毫也不感兴趣。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甚至连这些名词的定义都搞不清楚,追随格雷厄姆与多德的投资人只关心两个变量——价值与价格。

——1984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时说道

|策|略|精|解|

基于价值和价格巴菲特认为,著名的股票“市场效率理论”其本身就是无效的。因为股市行情瞬息万变,虽然有那么多专家、学者包括投资者个人都在研究它,以便能发觉其中的秘密和规律,可是由此形成的只是一系列似是而非的股票投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始于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教授尤金·法玛在《商业学刊》( Journal of Business)上发表的一篇题为《证券市场价格行为》的论文,并由尤金·法玛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有效市场的假说认为,证券资产的价格总是完全反映了所有相关的信息,因此,没有必要发掘新资料,根据此理论,因为市场价格随时反映一家公司的所有状况,所以股市上的股价都是最合理的,因此没有所谓的廉价股。他认为,对股市进行预测是不必要的,因为你还没有预测好,股价就又变化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策略11 不要用对自己很重要的东西去冒险

他们为挣那些不属于他们、他们也并不需要的钱,竟然动用了属于他们、他们也需要的钱来冒险,这样的做法非常愚蠢。这并非智商的问题,而是用对你很重要的东西去冒险,试图赢得对你并不重要的东西,简直不可理喻,反正我不理解,就算你成功的概率是100比1,或者是1000比l。这就像你交给我一把枪,弹膛能装1000发甚至100万发子弹,然后你说里面只有一发子弹,你问我,要花多少钱,才能让我扣动扳机?我的答案是,我不会去做的!无论你下的赌注有多大,就算我赢了,那些钱对我来说也不值一提。如果我输了,后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游戏,我可没有一点兴趣。但是却总有人犯这样的错,是头脑不清楚,还是其他原因?

——1998年的秋天,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的商学院的演讲

|策|略|精|解|

在你买股票之前首先重新检查一下家里的财政预算情况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例如,如果你在两三年之内不得不为孩子支付大学学费,那么就不应该把这笔钱用来投资股票。你很想投资一些安全稳健的蓝筹股来多赚一些钱。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购买蓝筹股也太过于危险而不应考虑。最伟大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表示:“如果没有太多意外情况的话,股票未来10~20年的走势相对来说是可以预测的,至于未来两三年内股票的价格是涨还是跌,对于这个问题的预测的准确概率可能会与你掷硬币猜正反面的准确概率差不多。蓝筹股可能也会在三年甚至五年的时间里一直下跌或者一动也不动。”

更不要用养老金去投资股票。有一部分人总觉得把钱放在保险公司还不如拿到资本市场投资,这样增值更快。但是这些人却忽略了一点:养老储备金是自己的养命钱,一旦进行了风险融资,本身就有了不确定性,这笔原来计划当养老金的资金在几十年后未必能够落袋为安,真正成为自己的养老金。

策略12 投资简单易懂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

我只喜欢我看得懂的生意,这个标准将90%的企业排除在外了。你看我有太多的东西搞不懂吧,不过幸运的是总还有一些东西能够让我看懂。大部分的公司都是上市的,所以很多美国公司都可以买到,那就让我们从大家都懂的事情开始讲,比如可乐(他举起了可口可乐的瓶子),我们都懂这个,每个人都懂,从1886年以来,就没什么变化了。它很简单,但绝不是容易的生意。我可不想要那些对于它的竞争者来说很容易的生意,我想说,那绝不是我想要的。

——1998年的秋天,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的商学院的演讲

投资人必须谨记,你的投资成绩并非像奥运跳水比赛的方式评分,难度高低并不重要,你正确地投资一家简单易懂而竞争力持续的企业所得到的回报,与你辛苦地分析一家变量不断、复杂难懂的企业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巴菲特如是说

|策|略|精|解|

网络科技日新月异,变化快速,巴菲特表示自己也无法预测网络行业10年后的情形,于是他并没有参与到2000年之前的大牛市。

美国公认的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表示赞同:“我不敢投资网络科技股,一个年轻人在地下室玩电脑没多久,便创造了更好的产品,一夜之间就能把你击败了。网络科技这一行业不像零售业或旅馆业那样能看到竞争者慢慢地打进我们的市场,给我们充分的反应时间。”

策略13 用一句话概括的投资理念

我们的投资仍然是集中于很少几只股票,而且在概念上非常简单:真正伟大的投资理念常常用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概括。我们喜欢一个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并且由一群既能干又全心全意为股东服务的人来管理的企业。当发现具备这些特征的企业而且我们又能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时,我们几乎不可能投资失误。

——巴菲特如是说

|策|略|精|解|

巴菲特反复讲的投资理念就是“投资股票其实就是投资公司”,而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用这样理念积累财富。巴菲特解释道:“希望你不要认为自己拥有的股票仅仅是一纸价格每天都在变动的凭证,而且一旦某种经济事件或政治事件使你紧张不安就会成为你抛售的候选对象;相反,我希望你将自己想象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

策略14 利用市场,不要被市场利用

投机和投资的一个明显区别关键是利用市场,而不是被市场利用。

——巴菲特如是说

“市场先生”是你的仆人,而不是你的向导。这是投机和投资的一个明显区别,投机的往往说自己“对市场有敬畏之心”,而投资人士把 “市场先生”当成神经质的家伙,被他引导,只会一起疯。所以市场先生”是你的仆人,而不是你的向导。这是投机和投资的一个明显区别,投机的往往说自己“对市场有敬畏之心”,而投资人士把 “市场先生”当成神经质的家伙,被他引导,只会一起疯。所以,我们利用“市场先生”,我们无视噪音。

——巴菲特如是说

|策|略|精|解|

巴菲特把股市竞争简化到了最简单的程度——一场他和“市场先生”两个人之间的博弈。局面非常简单,巴菲特先摸透了“市场先生”的脾气,他知道“市场先生”的情绪不稳定,他会在情绪的左右下做出很多错误的事,这种错误是可以预期的,它必然会发生,因为这是由“市场先生”的性格所决定的。

由于知道“市场先生”一定会犯错误,所以巴菲特很有耐心地等待着,在一边冷静地看着“市场先生”的表演,等着他犯错误。巴菲特认为,战胜市场的前提是,你比“市场先生”更了解一家公司,能够比“市场先生”更加准确地评估出公司的真正价值。否则的话,你就不要和“市场先生”玩股票投资游戏了。巴菲特认为,只要牢牢抓住企业的机制,就抓住了“市场先生”的软肋而能战胜他。

策略15 “价值法”与“成长法”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知道价格够不够吸引人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部分的分析师通常都会选择两种看起来对立的方法,“价值法”与“成长法”,事实上有许多投资专家会将这两种方法交替运用,就像是轮流换穿衣物一样。我们觉得这种观念似是而非(为此我个人必须承认,好几年前我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基本上我们认为这两种方法本为一体,在计算一家公司的价值时,成长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个变量将会使得所计算出来的价值从很小到极大,所造成的影响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

——巴菲特在1992年致股东的信中写道

我觉得长期价值投资者不应该动摇他们的信仰,没有理由因为某一年有一个衰退就变化,你很年轻,在你一生会见到很多衰退,总是会发生的,但是最终,在10年后、20年后,比现在活得会更好,你自己、你的孩子、你的孩子的孩子也是如此,你不会有一个一直往上的路径,但是长期的是往上的。

——巴菲特如是说

|策|略|精|解|

巴菲特表示:“由于价值非常简单,所以,没有教授愿意教授它。如果你已经取得博士学位,而且用多年学习来的数学模型进行复杂的计算,然后你再来学习价值投资,这就好像一个牧师去神学院上学,却发现只要懂得《摩西十诫》就足够了。”

巴菲特提到一种常识性的价格评估原则:“当你感觉到了,你也就知道了它的价值。”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巴菲特常常提到(利用)现金流量(评估企业价值),但我却从未看到他做过什么计算。在1996年年会上,巴菲特承认很少使用真正的价值评估工具来研究股市运作。他说:“如果一家企业的价值不能向你淋漓尽致地展现,那么它就是过于讳莫如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