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数年本人战略加仓计划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7喜欢:15

首选加仓价值股:格力电器,平安

何为价值股?

①行企业所处的行业渗透率很高,一般已经到了70%以上,企业的市占率已经基本到顶

②ROE指标大于15%,这是选股的金指标。如无论成长股还是价值股都遵循同样的标准

③股息率大于5%,分红收益是价值股非常重要的的收益来源,所以确保5%的收益是非常必要的

④成长性5%~10%,确保一定的成长性是必要的,除了分红收益,也需要一定的成长收益作为补充。绝不能容忍长期零厂长甚至负成长。

⑤5到10倍PE的买入价格,绝对不能大于15倍。超过15倍就不是价值股了。

价值股的投资收益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①分红收益,股息率5%左右;

②企业成长收益,保守估计在5%左右

③市场收益,即估值提升的收益,这部分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在0~20%之间波动。这部分收益不能计算在内,算作市场先生额外的馈赠,可以理解为安全边际的一部分。

综上,价值股的收益大抵可以保持在10%以上,这部分属于低风险高确定性的收益。目前市场上典型的价值股有格力电器,平安

大秦铁路,双汇发展福耀玻璃中国神华陕西煤业伟星新材等股票,都算是市场上的高分红企业的代表,鉴于对其他股票缺乏研究,故本人拟主要加仓格力电器,平安

首选加仓成长股:中国巨石北新建材分众传媒洋河股份

何为成长股?

①行业渗透率和企业市占率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企业成长的天花板还没有到来。

②ROE指标大于15%,这是选股的金指标。如同四项基本原则一样不可动摇!

③成长性大于15%,这条是对成长股的基本要求,也是价值股与成长股的分水岭,是非常重要的筛选指标。

④清晰可见的企业竞争优势(巴菲特称为护城河?)

⑤合理的资产负债率

⑥合理的买入价格

买入时机:

①大盘处于熊市底部区域;

②行业性利空因素或者行业处于发展低谷期

③公司偶发性利空事件

④相对于巨大的发展前景,公司的估值处于合理价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大抵上是对价值股和成长股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那到底应该买入哪一种股票呢?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①投资本质上是获得企业发展壮大的收益,所以投资成长股应该是主流模式。投资成长股,陪伴企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是一件比较惬意的事情。

②价值股的分红收益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漫长的熊市,所以基于分红的价值股投资属于防守型,可以帮助我们活下来,属于补充性投资。

③成长股存在过高的买入价格风险和对企业发展前景判断失误的风险,所以投资的确定性稍显不足,而价值股最大的优势就是确定性,适当的配置价值股可以对冲这种不确定性。

④30%的价值股+70%的成长股是合理的标准配置。

价值股代表了当下,让我们可以活得长久,成长股代表了诗和远方,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以上理论部分,大部分来源于张靖东先生的《价值发现》一书,本人高度认可,所以基本照搬了。在此致谢!

以下进入本人的公司分析部分

价值股部分之格力电器资逻辑分析

成长股部分之中国巨石投资逻辑分析:

好行业 ①几乎一家独大的寡头竞争格局,②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加上③双碳国策长期受益股,这是最大的投资逻辑。

全球玻纤行业集中度高,已形成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排名第一的世界隐形冠军中国巨石、美国欧文斯科宁(OC)、日本电气硝子公司(NEG)、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美国佳斯迈威(JM)这六大玻纤生产企业的玻纤年产能合计占到全球玻纤总产能的 75%以上,我国三大玻纤生产企业的玻纤年产能合

计占到国内玻纤产能的 70%以上。大股东中国建材承诺3年内完成中国巨石和泰山玻纤的重组,重组后的中国巨石市占率将达到51%(目前中国巨石占34%,泰山玻纤占17%),绝对的寡头格局。

前两年就要重组的,行业处于景气周期大发展黄金期,赚钱赚的起飞,所以么,重组失败。

玻璃纤维的主要下游应用领域(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扩大!)

就全球而言,玻纤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建筑建材、电子电气、交通运输、管罐、工业应用以及新能源环保等领域,占比约为 34%、21%、16%、12%、10%和 7%。其中有相对偏周期的应用领域(建筑建材、管罐等),也有比较新兴的应用领域(汽车轻量化、5G、风电),所以玻纤行业兼具“周期”和“成长”双重属性,伴随着行业的发展进步,其“成长”属性不断增强。

2021 年,在“碳达峰、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背景下,玻纤产品的渗透率提升过程将不仅受到自身性价比优势的推动,还将得到政策导向的助力,下游节能环保领域需求的确定性和景气度提升将带动玻纤产品加速渗透。风电领域对应玻纤产品应用方面,单位 GW 风电装机所需玻纤用量 1 万吨左右(根据明阳智能招股说明书)。汽车轻量化领域对应玻纤产品应用方面,玻纤增强塑料因兼具机械性能强及质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替代传统金属,以达到减重减排的目的。

对于燃油汽车,一般车身质量降低 10%,油耗可降低 6%-8%,对于新能源汽车,也必须追求轻量化以增加续航里程。在双碳背景下,汽车轻量化趋势以及新能源占比的提升将更具确定性,玻璃纤维短切原丝产品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简单说,①几乎一家独大的寡头竞争格局,②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加上③双碳国策长期受益股,这是最大的投资逻辑。

好公司

第一条长期ROE是否符合大于15%的选股金标准

净资产收益率ROE(左)、投资资产收益率ROIC(右)

11年 13.62 , 2.23%

12年,7.75%;; 1.78%

13年,8.64%; 1.98%

14年,12.21%; 2.85%;

15年,22.13%; 5.32%;

16年,14.84%; 7.54%;

17年,18.38%; 9.97%;

18年,17.97%; 9.55%;

19年,14.34%; 7.57%;

20年,14.68% 8.28 %。

21年,30.15% 18.81%

一组漂亮的数据,近年越发符合长期投资的金标准(长期ROE15%以上)

2成长性

2021年,营收197.1亿,增长68.9% ; 扣非净利润51.5亿 增长165%,远远大于15%的标准哈。利润增长速度远大于营收增长速度,这是相对成熟市场里,行业龙头已经脱颖而出,利用其超强的竞争力,攻城拔寨,市占率逐年提升,利润率逐年提升的表现。

当然,这不可能具有长期持续性。在疫情的当下,能够交出这么靓丽的业绩,简直是亮瞎双眼。(注意,2021年可是原材料大幅上涨的哦,公司跟着涨涨涨就完事了,这不毛利率还大幅提升了呢。

最近10年业绩

年份 营业收入 营收增长% 扣非净利润 扣非净利润增长%

12年,51.03亿; 1.28% 2.01亿; -13.87%

13年,52.10亿; 2.09% 1.31亿; -34.88%

14年,62.68亿; 20.32% 4.66亿; 256.86%

15年,70.55亿; 12.55% 9.81亿; 110.35%

16年,74.46亿; 5.55% 14.62亿; 49.06%

17年,86.52亿; 16.19% 20.91亿; 43.02%

18年,100.3亿; 15.96% 23.96亿; 14.55%

19年,104.9亿; 4.59% 18.56亿。 -22.51%

20年 116.7亿 11.18% 19.42亿 4.60%

21年中报85.60亿 75% 25.12亿 262.99%

21年3季报138.36亿 75.69% 39.46亿 244.75%

21年197.1亿,增长68.92% 51.5亿 165.22%

收入自2011年至2020年,营收增长(197.1-51.03)/51.03=2.86倍,利润增长(51.5-2.01)/2.01=24.6倍(天哪,逆天了),营收年复合增长

14.46%(最近五年则为

9.4%扣非净利润年复合增长

图片上传中......

38.3%。

营收10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利润增幅更是高达38.3%,简直亮瞎双眼,十年成长性远大于15%,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公司呀!这是投资者苦苦寻觅的成长股典范,是投资者最喜欢看到的结果。这是相对成熟市场里,行业龙头已经脱颖而出,利用其超强的竞争力,攻城拔寨,市占率逐年提升,利润率逐年提升的表现。

3、毛利率(左)、净利率(右)

11年,35.89%; 9.03%;

12年,33.68%;5.56%;

13年,31.37%;6.40%;

14年,35.38%;7.55%;

15年 40.30%;13.98%

16年,44.72%;20.53%;

17年,45.84%;24.94%;

18年,45.11%;23.77%;

19年,35.46%;20.14%;

20年,33.78%;20.66%。

21年,45.31%,31.15% 见过猛的,没见过这么猛的!

毛利率不算高,基本合格,厉害之处在于净利率不断走高,最近五年都在20%以上水平,21年更是达到惊人的31%。

4、清晰可见的企业竞争优势(巴菲特称为护城河)

公司为新一代竞争力强悍的央企,系素有中国稻盛和夫之称的宋志平先生旗下重磅企业,掌门人张毓强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玻纤事业第一线,把毕生的心血倾注其中,把巨石从一家小企业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隐形冠军(早在2008年,就把玻璃纤维的发明者美国巨头欧文斯科宁拉于马下),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支撑,有兴趣的读者去认真拜读《新工业时代》,里面有详尽的阐述。

谦和屋老师说过,做生意最害怕遇到董明珠,张毓强,曹德旺这类企业家做对手,简直没有活路。

公司拥有世界第一的规模和竞争力,拥有业内最低的成本,最高水平的管理,最锐意进取的管理层,最,,,,,,

央企市营的混合所制机制是目前最有活力的企业发展之路,而中国巨石就是其中典范。央企的实力和民企的活力有机结合,成为企业的内在竞争优势,并将这种优势体现在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

以下为公司年报原文: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制优势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机制活力正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内生优势,央企的实力和民企的活力

有机结合,成为企业的内在竞争优势,并将这种优势体现在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

(2)文化优势

企业文化使员工的组织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员工从公司获得了更多归属感,同时也对公司发展产生了更强的责任意识,文化支持生产经营、文化覆盖生产经营已经合二为一。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宣传、丰富和传承企业文化,极大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塑造了一支具有极强执行力的团队,

巨石精神的代代相传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3)规模优势

公司产能规模全球第一,规模的增长会有利于各项固定费用的降低,有利于产生规模经济。

规模领先所奠定的行业地位,有利于提升客户粘性,使公司在产品供应能力及定价权方面占据更加有利的主导地位。

(4)品牌优势

公司品牌的认知度、认可度、满意度综合评价均领先于行业竞争对手,公司在客户中全力打造的巨石品牌已成为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一种核心优势。

(5)成本优势

经过多年积累管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形成了诸如“增节降工作法”等具有巨石特色的制度体系,为公司持续的成本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6)创新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建立了完善的创新体制,为各种技术创新提供发展的土壤,在生产装备、核心技术、工艺设计等各个方面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持续保持同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

(7)布局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公司坚持“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理念,稳步实施“三地五洲”战略,国内现有桐乡、九江、成都三大生产基地,国外在美国南卡、埃及苏伊士也有生产布局,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努力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融合。

(8)结构优势

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对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库存结构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更趋合理,中高端产品比例逐步上升,客户结构更趋健康,下游优质企业比重稳步提升,库存结构更加合理。

以下部分来自球友Exilebcy

中国巨石的护城河

翻阅各大券商研究报告对中国巨石竞争优势的概括,我认为绝大多数都站不住脚。

在我看来,中国巨石有3大竞争优势。

股权架构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最早些的巨石是由张总领导的民营巨石资产注入中国化建,拼盘上市的。在剥离不良资产后,才以玻纤作为主营业务的。在引入中新集团后(后改名中国建材集团),兼具民营、和国企两种血液。既有民营企业活力高、经营灵活的特点又能借助国企易于融资的资金渠道优势。目前股权结构如下:

管理优势

在这种需要一定技术、工艺门槛,但产品相对同质化的制造业领域,管理运营能力是关键,就是拼谁能把细节做到极致。

如果有阅读过《新工业时代》的朋友,会对巨石的成本管控运营能力深有体会。为了节约一度电,一点水,可谓是绞尽脑汁。这是只有民营企业家才能干出来的事情。

他的结果是巨石的成本,各类费用常年低于竞争对手。行业赚钱的时候,我大赚,行业整体下行同行都在成本线的时候,我微赚,并借机扩大产能。

这种管理运营上的优势,是一时半会学不会的,如果能学会,那么早该学会了。

玻纤制造是比较特殊的工艺。目前主流的制造方法是池窑法。窑炉点燃之后十年内不能熄火,并且每10-12年需要一次冷修技改。

我统计了最近几年巨石新增生产线的投资额和冷修技改的投资额。

可以发现,新生产线的投资是需要大量资金的。做个简单的推算,一条年产1万吨无碱粗纱的生产线需要资金约1亿元。

以无碱粗纱平均价格5000-6000元/吨,一万吨就是5000万到6000万元。每年的利润约为1000万-1200万元。因此回本需要8-10年。当然实际数字应该比这个略小。固定资产折旧被部分摊在营业成本里了。

这再次佐证,玻璃纤维并不是一个好生意。初次投资需要漫长的时间回本。如果期间价格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无法回本的情况。

并且好不容易10年回本了,又要再投入资金冷修技改。但是冷修技改投入的资金量相对是较少的,并且技改后玻纤的产能会有小幅度的提升。

也就是说,在第二个周期,这条生产线才真正意义上开始赚钱。因而这个行业,作为先发者的优势显而易见。

想象一下,作为一家新进入玻纤行业的公司,即使你有全套的玻纤生产工艺,冷修技改后的巨石可以用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润率的产品和你拼,你当然拼不过。于是乎,行业上行期,巨石赚得更多。行业下行期,你不断亏损,巨石甚至还能保持盈利。

规模效应

巨石拥有最大的产能,自然就能把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各项费用分摊到越多的产品上,带来成本端的优势。

四、未来的成长点

进一步的扩大产能,并且逐步向中高端产品转移,具体来说是细纱、电子布。低端类产品,成本把控的再怎么好,说到底也是一个苦哈哈的行业。而电子布,作为相对高端的产品,利润则丰厚的多。

目前随着智能化浪潮,带来的5G基建等领域PCB产值提升,对电子布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从公司公告中也能看到,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电子布产业链,上条电子布生产线投产后,今年又有新建7628电子布产能的计划。当然啦,7628电子布作为粗纱制成的厚布其实也属于电子布的低端产品,不过目前已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PCB制品的需求。

再做一个小科普,薄布和厚布对应的电子纱产量是不一样的。厚布需要的电子纱较多,一般3万吨电子纱对应1亿米电子布,薄布则是2万吨电子纱对应1亿米电子布。薄布主要用于高端智能手机领域,在各类电子布中占比约30%左右,但未来有占比增加的趋势。

其余的,诸如智能化带来成本的进一步下降,(2021年中报业绩说明会提到智能制造基地的人均产量在600吨,其余则为400吨,而同行还在300-350吨左右)

冷修周期的进一步延长(从十年转向十五年),池窑的单线产能扩大,行业的周期性减弱,产品的价格中枢上移等等,均视作安全边际,不以此作为估值考量。如果真的实现,相应修改估值逻辑即可。

五、风险

(一)、最为关键的,是行业应用面不断增多的假设成立

如果下游需求由于替代材料出现、应用面减少等各种原因停止增长甚至减少,作为产能退出极其困难的玻纤行业,会陷入以可变成本为底线进行的惨烈价格战。

以我目前对玻纤行业和这种材料的理解,概率极低。玻纤作为一种优异的非金属材料,从上个世纪被发明以来,历经90多年,仍然被大规模运用,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优越性。——不是无可替代,但要是有,那是再好不过了。

(二)、盲目扩大产能导致惨烈的价格战

他类似于一个囚徒困境,我们都只扩产一丢丢,那么你好我好大家好。你扩产一丢丢我大幅扩产,那么我血赚。大家一块大力扩产,价格蹭蹭往下降谁也讨不到好处。那事实情况如何呢,当然是大家都争着扩产。不过由于政府的产能限制,下游需求扩张,目前没有惨烈价格战的迹象。

(三、巨大的经济危机导致需求锐减

例如2008的金融危机。当时在经济危机发生后,需求大幅减弱,产品卖不出去堆在仓库里边,库存剧增。

窑炉并不能随关随停,否则是对生产线的巨大破坏,因此并不存在调节产量的说法。当时库存已经达到储存上限,停窑损失巨大,继续满产如果需求不能回暖也是风险极高。

在这个情况下,张总综合对市场、经济的考量,选择的是:继续满产,“赌”下行周期的结束。站在后来者视角,赌赢了,但是以后再碰上,是否能赌赢呢,是需要商榷的。

这是重资产行业的一大弊端,固定成本占的比重高,无法根据需求灵活调节产量。遇到极端情况需求某年锐减,成本降不下来,可能会出现大幅度的亏损。

六、周期成长性之问

玻纤行业分析比较困难的有两点,一是前文谈到的下游应用,二就是玻纤行业周期性、成长性之问。

玻纤的周期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的。首先是因为玻纤应用方向之一的建材、管道需求受宏观经济影响明显。导致玻纤需求量大方向是增长,但是一个波动的态势。

另一方面,玻纤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上涨,玻纤企业大规模扩产,小作坊也推波助澜,导致产能过剩。紧接着,价格下降,需求跟进,然后周而复始。

从成长角度来说,玻纤行业从近20年的大方向上看下游应用、需求在不断增加,巨石的净利润从十年前的4亿到如今的24亿,21年很可能达到50亿。

七、估值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环节,那么该如何给这样一家企业进行估值呢。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它不是纯粹的周期性行业,不能采用席勒估值法,也不是纯粹成长性行业,直接用看三年后净利润也不太行。

我采用一个折中的办法,不保证对。

首先回答三个问题。

净利润是否为真?从历年年报来看,企业赚的是真金白银,不是纸上营收,不依赖应收账款。利润基本是真实可靠的。

净利润是否可持续?在前述玻纤下游需求扩张,应用面增加的假设下净利润是可持续的。

维持当前利润是否需要大量资本性支出?需要。 目前玻纤行业,每万吨投入大概在1亿元,十年需要冷修一次。冷修的成本在每万吨2000万元。

显然,这不是一个维持当前经营不需要大量资本性支出的企业。2020年年报中显示,200万吨产能对应折旧额是8亿元。

而将十年的冷修金额平摊到每一年(方便起见忽略通胀利率的影响),大致每年需要花费12亿元(怎么来的?)。一抵消,减去累计折旧部分占当年净利润比16%。(怎么来的?)

考虑到冷修技改同时也能够提高产能、生产效率,但重资产行业又面临需求不足的年份无法停产导致某一年成本激增的弊端,我保守的对净利润打8折视为自由现金流。

对于价格方面,我选择不去推测周期情况,而是以近五年的平均价格,加上自己统计的巨石产能,去估一个平均利润,平滑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

这个估计只是一个对多年盈利情况大致的模拟,可能和任何一年实际的利润都不一样,是用来指导投资策略的“模糊的正确”。

(补一点,我对一些券商研报,研究人士做出的离谱的估值非常不满,这不是蠢,是坏。拿周期上行的利润作为基准反推,最后出来的结果可能错的离谱。

我目前的看法,玻纤的价格不可能长期处于这样的高位,这是有悖于玻纤作为一种性价比高的替代品对下游需求的渗透这一逻辑的,大多数产业并没有必须用玻璃纤维不可。将跨度拉长来看,大趋势玻纤价格得益于生产效率的提升是下降的)

2021年,目前中国巨石拥有国内玻纤175万吨产能,国外30万吨玻纤产能,电子纱16.5万米。根据中国巨石的相关发展规划,保守估计,2023年末中国巨石拥有250万吨玻纤产能,电子纱产能30万亿米,电子布10亿米。

近几年无碱粗纱及电子布价格变动情况如下表:

(电子布没有查到长时间跨度的价格走势,如有这方面资料的朋友欢迎提供)

无碱粗纱和电子布的种类繁多,这里保守地假设均为该类最低端的产品,采用该产品价格进行估算。

取电子布价格中枢偏低位置5-6元/米。无碱粗纱价格中枢偏低位置5500-6000元/吨

则2023年中国巨石无碱粗纱营收250*5500=137.5亿元。电子布营收5*10=50亿元。

在行业竞争格局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根据中国巨石的相关公告和历史的盈利水平,无碱粗纱净利率取20%,电子布净利率取37%。

则2023年中国巨石无碱粗纱净利润为125*20%=27.5亿元。电子布净利润为50*37%=18.5亿元。合计净利润25+18.5=46亿元。

打八折作为自由现金流,约为37亿元。目前十年期国债利率在3%-4%之间,故合理估值区间为25-30倍市盈率。

则极端保守下三年后合理估值介于925~1110亿元之间。

若电子布、无碱粗纱价格均取上限,则自由现金流约为42亿元,三年后合理估值介于1050~1260亿元之间。

鉴于目前玻纤整体状况供不应求,各类无碱粗纱、电子布价格均突破几年峰值的事实,因而我选择价格上限作为买入参考依据。

除以总股本,买入位置对应股价13元~15.7元,即股价低于13/15.7元以下可买。他的隐含意思是:若前述保守的估计逻辑成立,这笔投资的预期收益为年化26%。若保守估计存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低估,或市场先生给予过高的估价,则年化收益可高于26%。

正是上述的思考和计算,促使我在年初巨石股价下跌时,连续三次在14~15元左右的价格买入。

⑥合理的买入价格 价值投资不但要买好的,还要买的好!

如此出类拔萃的优秀公司,市场长期给予低估值,这是强行送钱啊。

当下滚动市盈率仅为9.26倍,这是让我学巴神用价值股的价格买如成长股。或者用谦大的话讲,叫用低估的价格买如优秀的企业。

本人的中国巨石买点卖点计算过程

周期成长股:兼有周期和成长双重概念,故没法用席勒市盈率计算,永远得不到那个低价

2021年预期利润下限50亿(中报时候25.97亿,后来三季报43亿,十月份密集提价(体现在4季度),年报只会利润增长更多!最后结果归母净利润60.28亿),学着老唐,小心地将原本的席勒市盈率估值法「10年年均净利润×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当年合理估值,当年合理估值的70%作为买点,当年合理估值的150%作为卖点」调整为:

当年预计净利润×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当年合理估值,当年合理估值的70%作为买点,当年合理估值的150%作为卖点。

高杠杆企业无脑打7折(高吗?资产负债率由12年的80%一直下降到目前的46%,不能算高,何况有央企这个金字招牌,他的利息率很低很低的,负债可谓“多多益善”!)。出于安全边际考虑,还是打上七折吧。

当年合理估值=50*25=1250亿,打七折=1250*0.7=875亿

于是:买点=当年合理估值×70%×70%=612.5亿。由于年度过半,估值上调10%,故买点变成:

市值:612.5×110%=674亿

股价:674/40.03=16.83元

资本开支大(每年7-8亿,考证 ?):打85折,这个可不是单纯的直奔开支哦,这里面主要是扩大竞争优势的开支。

股价:16.83*0.85=14.3元

事实上,21年归母净利润高达60亿。可不是计算中的50亿哦。相当于股价应该是再乘以1.2(60/50),则股价分别为16.83*1.2=20.16,或14.3*1.2=17.16。

有钱就该买买买,14到20元之间都是低估的价格,倘若跌到同花顺设置的15,一定要买买买!,最大仓位20%,可成为第一重仓股。

另外附上谦和屋子老师的重要文章《我对周期股的一些浅见(上)》

《我对周期股的一些浅见(下)》。说是浅见,其实充满真知灼见,后来的事实都证明了谦和屋老师的预判,不可不察!

@谦和屋

全部讨论

2022-05-05 15:32

你看这三个都是垃圾中的垃圾,还装模作样写一大堆

02-09 13:33

资本市场任何离奇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三年后的今天回看,本文主角中国巨石已经来到9元上下啦,当初心心念念的15以内加仓,甚至14-20以内加仓的话,现在亏损比例也高达40%啦,巨额亏损哦!
敬畏市场,永远的!
一年只能交易三次!
牛顿第四运动定律:动的越多,获得越少!切记切记!

2022-05-06 16:59

讨论已被 高山流水c37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