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不好当,那就做资本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天,A股成交量再创新低,5000多只股票,6000多亿成交量。

不光股市,楼市成交量也同样低迷。

不禁想问,钱不在股市不在楼市,到底去了哪里?

几年前提出注册制的概念,现在已经开始实行,近2年瞬间达到5000家上市公司,退市却寥寥无几,因为标的实在太多,钱就那么一点,烂公司扎堆,也难怪大盘常年3000点附近。

可能有人会认为,帮助企业更好的融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提高消费和经济。

但是现在的股市俨然沦落为资本家的融(quan)资(qian)渠道。

既然企业家不好当,那就干脆做一名资本家。

有多少企业家接触到资本后,才发现,wk!居然还能这么玩的?来钱速度远比做企业赚钱来的快,于是,整个市场就慢慢变味了。

一家烂公司,包装一下,给个几十倍的估值,直接一二级市场上卖钱。

ofo、喜茶等不都是这个套路吗,包括餐饮,有多少餐饮都火很多年的?不都是通过找人排队、某音刷屏、大规模扩店来提高知名度,然后转手一卖,苦的都是接盘的人。

现在股市也是一样一样的。

以前公司的董秘都是公司本身业务出身,大多都是干了十几二十年的高管,对企业知根知底。

现在公司的董秘都是券商背景出身,也就在企业干了两三年,对企业了解不深。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

券商背景出身的董秘更加知道投资人想听什么,路演的时候真的跟你聊公司的业务,可能大多数据投资人都听不太懂,但是如果跟你聊的是财务方面的知识,我相信作为投(jiu)资(cai)人,绝大多数都能听得懂,于是乎毛利率全行业第一、净利率全行业第一、甚至人均创收第一等词汇都出来了,妥妥的雷氏对比法。

因为真的只有这样才能募到钱。

再找几家券商来写写研报、找几家基金公司现场调研,知名度一上来,定增、扩融都不是事儿,苦的都是接盘侠。

这就是所谓的包装。

注册制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只是被玩坏了。市场上充满了追逐短利的资本家,严重缺少真正做业务的企业家,受伤的是股民,包括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这两年业绩全部吃土。

就目前来看,就业没有得到改善,消费和经济更不用说,注册制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反而成为了资本家的工具。

真正做企业的拿不到投资,钱全去了资本家的口袋里,苦了那些不会给公司包装的那些人。既然这家样,何不暂停一下?

不得不感叹,散户们真的太纯洁了,工作家庭两点一线,收入低只能靠股票赚点钱补贴家用,却被资本家收割,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吧!

或许从另一个视角看待市场会更加真实,共勉。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