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12号线武昌段三大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如火如荼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7日,随着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武汉首条环形地铁线路12号线武昌段三标团结大道站主体结构率先封顶,汪家墩站、秦园路站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85%,为后续区间盾构机始发和接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拆除钢模板。

汪家墩站位于洪山区徐东大街和团结大道交叉口西侧。车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共设置3个出入口。武汉地铁股份公司业主代表尹远介绍,该站主体结构施工有五大难点:一是车站处于长江一级阶地,为富水地层,开挖最深达31米;二是下穿既有线车站;三是既有车站旁还设置了两个深达30米的清障井,作业空间狭小;四是车站位于徐东大街与团结大道交会处,人流车流量大,交通疏导难;五是车站头顶上悬着110千伏电力线,改迁任务重。

地铁车站测量放点。

为此,项目部坚持精细化管理,把“高标准”当成常态化。承建方中铁一局高级测量工罗斌从事测量工作10年,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全站仪、水准仪、GPS等仪器。罗斌说,他和同事按照图纸和规范展开测量工作,每天至少要提供60组数据,每组数据需要经过测量、验算、复测、监测等一连串复杂的过程,甚至要在成千上万的数据中挑选而出,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罗斌介绍,特别是盾构机始发的姿态,极其考验测量人员的“眼睛”。由于负责挖掘的盾构机埋在土里,看不到方向,因此只有依靠测量人员提供的数据,盾构机才能准确向前推进。在下穿既有线时,盾构机距离既有线车站2.1米。根据他们测量的精确数据,470吨重的盾构机以近零误差完成了下穿并顺利出洞。

打磨钢模。

秦园路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长524米,宽21米,共设置4个出入口。5月7日,在车站中部,吊车从基坑吊起一幅幅钢模,作业人员利用钢刷,反复打磨钢模的表面,清除浮浆后的钢模表面,平滑得如同一面镜子。“车站侧墙、中柱采用钢制模板工艺,具有成品质量高、施工周期短、绿色环保、可反复利用的特点。”武汉地铁股份公司二级项目经理朱艺介绍,进场前,项目部要对钢模板进行表面平整度、变形、污渍等外观检查,确保无破损和变形。进场后,核对钢模板尺寸与设计的长度、宽度、厚度是否匹配,确保浇筑侧墙时拼缝平整度可控。

模板加固。

12号线全长约59.9公里,共设车站37座,是武汉轨道交通线网“环+放射”骨架结构的重要组成一环,联通武汉三镇,串联了7个行政区域及主城多处金融商圈、对外交通枢纽和大型居住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