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业板块即将迎来爆发?以下是周二市场的十大热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以下是5月7日的十大热点预测:

一、【高铁是如何定价的?票价调整出于哪些考虑?专家解读】

近日,几条热门高铁线路票价调整的消息,比较引人关注。很多人发现,部分线路票价将有不同程度上涨,部分涨幅达到20%左右。

5月2日,铁路12306官网发布四则调价公告。公告显示,自今年6月15日起,对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沪昆高铁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上运行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公布票价,也就是无折扣的全价票票价,进行优化调整。

从公布的票价表来看,有些调整后的公布票价比当前票价有所上涨。以京广高铁武广段为例,长沙至广州南二等座2024年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377元,较目前的公布票价314元上涨20.06%。

点评:

高铁票制票价的不断地市场化是基本趋势。会出现高铁的票价上浮和下浮幅度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高铁收益管理的内在需要。由于成本的不断提升,原材料、动力等等不断地增加,在成本推动型的条件下,高铁的票价的调整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

二、【微软据悉将推出自研AI大模型 同谷歌和OpenAI展开竞争】

据媒体周一报道,微软正在训练一个新的、自研人工智能(AI)大模型,其规模足以同谷歌的Gemini和OpenAI的ChatGPT相抗衡。知情人士称,新模型在微软内部被称为“MAI-1”,由该公司AI部门首席执行官穆斯塔法·苏莱曼(Mustafa Suleyman)负责。

据悉,该AI模型规模巨大,可能超过5000亿个参数,远超微软之前训练的开源模型,预计使用了巨大的训练数据和算力。相比之下,OpenAI的GPT-4据报道有1万亿个参数。知情人士透露,MAI-1可能使用了Inflection的部分技术和数据,但与Inflection原有的模型Pi是两个不同的项目。

点评:

目前,AI已成为微软的主要议程,其正与谷歌Meta等竞争对手展开一场AI主导地位的争夺战。微软的优势在于,该公司已经通过与OpenAI合作创建了一系列AI产品,并将其整合入微软现有的产品体系之中,也使得微软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新的模型的成本要低廉许多,这意味着它可以通过成本优势吸引更广泛的客户群。

三、【单日买入贵州茅台超30亿元 外资密集增配中国核心资产】

近期中国资产整体显著修复,港股及中概股同样大幅上涨,领跑全球风险资产。海外流动性状况不断改善、中国宏观经济复苏超预期、资本市场改革预期开始强化等多因素提振下,外资对“估值更便宜、仓位轻、相关性低”的中国资产配置意愿强烈。

5月首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再度跑步进场,开盘仅半个小时,其净买入额便达到百亿元。截至收盘,北向资金周一净买入A股93.16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64.55亿元,深股通净买入28.6亿元。盘后数据显示,贵州茅台周一获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超30亿元,创该股沪股通单日净买入历史纪录。

点评:

从更长的周期来看,港股毫无疑问是全球的估值洼地,若宏观面(经济数据)和微观面(财报数据)能持续改善,港股将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和上行空间。港股市场近期表现证明,资金在重新定价美国货币政策的同时,也在重新定价中国经济的表现。海外主要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预期明确、中国宏观经济复苏超预期、监管层拟推出举措加速房地产市场去库存、资本市场改革预期开始强化等一系列利好因素提振下,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强烈,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四、【特斯拉Optimus再迎新进展 人形机器人进入“商业化爆发前夜”】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离实现“取代真人员工进厂打工”又近了一步。5月5日,特斯拉发布了Optimus最新进展视频,展现了其分拣电池、行走、执行工厂任务的能力,并配文“最近正在努力变得有用!”。在不久前的特斯拉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透露,预计到今年年年底,Optimus将再工厂执行“有用的任务”,计划在2025年底之前对外销售Optimus。

点评:

随着特斯拉Optimus落地,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步入量产元年,其商用场景有望经历“特斯拉引领在特定领域工厂应用 – 制造业开始全面渗透铺开 – 成熟后走进千家万户”三个阶段,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累计需求有望达到约200万台,对应市场空间约5700亿元。

五、【六大行披露一季报:4家国有大行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双降】

近日,六大行相继完成2024年一季度业绩披露。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六大行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家国有大行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双降。营收、归母净利润承压背后是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普遍下降。2024年一季度,六大行中四家国有大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更是全面下降。

具体来看,六大行中工商银行营业收入位居榜首。报告期内,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为2198.43亿元,同比下降3.41%,位列第二的是建设银行,营业收入为2009.28亿元,同比下降2.97%。第三、第四为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1860.21亿元、1608.18亿元,同比下降1.76%、3.01%。此外,邮储银行为六大行中唯一营业收入正增长的银行,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894.30亿元,同比增长1.44%。

点评:

虽然经营业绩承压,但在资产质量方面六大行持续向好。较去年年末,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工商银行与去年年末相持平。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但仍处于六大行最低水平。

六、【大盘科技股正卷土重来 美股又将进入熟悉的节奏?】

美国股市连续5个月的上涨势头在二季度初戛然而止,卷土重来的通胀担忧和美联储推迟降息预期令风险偏好遭受打击。不过强劲的业绩表现让科技板块顶住了新一轮抛售压力,在买盘重新回流的背景下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带领三大股指在初夏企稳反弹。相比之下,受到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影响,小盘股仍在苦苦挣扎之中。

在财报季开始前,对美联储利率和经济前景的担忧笼罩着市场。然而随着企业业绩披露的推进,投资者发现这样的担心有些多余。根据伦交所(LSEG)向第一财经记者提供的数据,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上季度盈利增长7.1%,远高于4月初5%左右的预估。

值得注意的是,泛科技板块再次成为了表现最好的行业之一。数据显示,通信服务行业利润同比增长43.5%,连续第三个季度超过40%,包括英伟达、苹果和微软的科技板块增速也达到了23.8%,两大行业也成为了推动市场整体盈利上修的主要因素。

【点评】

在微软和谷歌发布财报后,可以看到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的信心再次被点燃,大型项目将迎来健康的资本支出周期,而投资者现在对小盘股持怀疑态度,他们需要更明确地表明,美联储今年将降息,然后再采取行动,所以在选择小盘股时应关注那些能够承受美联储利率更长期维持高位的公司,包括那些固定资产比例较高、杠杆率相对较低的企业。

七、【科技巨头领衔加码算力市场 A股产业链公司一季度“算”出好业绩】

在人工智能发展提速的推动下,全球的科技巨头都在持续加码算力建设,催生出巨大的云计算市场,给先进的AI芯片、AI服务器、光模块、高速交换机等带来新发展机遇。

有公司业绩增长超10倍,也有公司业绩大幅亏损……盘点算力概念股一季报,最鲜明的关键词是分化。业绩分化的背后是,光模块公司产品技术实力强者恒强,数据中心公司则“得AI者得天下”。

一季度业绩增幅居首的算力概念股是澜起科技。澜起科技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增长75.74%;实现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1032.86%。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内存接口芯片需求实现恢复性增长,受益于AI服务器需求快速增长、AI高性能计算对更高带宽内存模组需求的推动等,公司部分新产品开始规模出货,且新品毛利率较高,推动公司营收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除了芯片,AI服务器、光通信模块、算力租赁等环节的头部公司也都取得可喜的业绩增长,呈现出强者恒强之势。

在光模块领域,中际旭创东田微新易盛等头部公司一季度业绩增长均超过1倍。比如,中际旭创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43亿元,同比增长163.59%;实现归母净利润10.09亿元,同比增长303.84%。新易盛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85.41%;实现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增长200.96%。

【点评】

全球科技公司都在加码AI云计算。苹果透露AI相关进展,Meta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北美四大云计算公司都上调了今年的资本开支。国内外大公司持续看好、加码AI及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加快技术研发和实现市场规模增长,相关领域的头部A股公司将率先受益。

八、【“五一”假期多地迎客流高峰 上市旅企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化和旅游部官网5月6日发布,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表示,旅游产业链在经历了复苏后,迎来了全面繁荣。今年“五一”是旅游市场全面复苏的一个标志。“随着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特别是‘五一’假期的火爆,多家旅游上市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

【点评】

“‘五一’旅游市场的火爆,或将为上市旅企上半年业绩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也将带动相关地区服务产业和消费市场的繁荣。”华西证券分析师表示,上市旅企中特别是景区公司以门票、索道等收入为主,盈利较为稳定。2024年春节假期、清明节假期、“五一”假期的客流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点,预计未来旅游业景气度有望持续。

九、【港股罕见十连涨 有望走出三年低谷期】

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收盘,恒生指数上涨0.55%。至此,恒生指数罕见走出连续10个交易日上涨行情。机构人士表示,除政策利好、基本面预期改善外,资金面环境向好也是推动港股上涨的重要因素。近期,海外资金流入港股,交易型资金回流及卖空回补也占一定比例,本地和区域型配置资金亦有所回流。

“港股或走出三年低谷期,孕育长期基本面修复行情。”国信证券海外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师王学恒判断。他认为,港股近期涨势凌厉,恒生指数、恒生港股通、恒生高股息、恒生科技的估值底部全部确认完毕。展望后市,机构人士预计,港股市场或走出三年低谷期,孕育长期基本面修复行情,港股战略配置价值值得重视。

【点评】

流动性是港股市场表现的关键影响因素,港股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因此港股受外资影响相对较大。近期,日股与美股震荡,外资在亚太市场的配置重心转向港股。经过了近期快速上涨后,从超买程度和卖空占比等技术和情绪指标看,当前港股市场超买程度已达2023年1月以来新高。不过,从中期看,港股仍有上涨空间。

十、【美股财报季步入尾声:近八成公司业绩超预期】

随着约八成的美股企业已经公布了业绩,美股第一季度财报季也已经步入尾声。目前,这个财报季总体表现令华尔街感到满意,同时上周五意外走弱的非农数据更是为期待降息的投资者们带来惊喜。在“六巨头”都已经公布业绩之后,美股财报季本周的重头戏是迪士尼等娱乐巨头。而市场最为期待的英伟达财报,要到本月底才会揭晓面纱。

截至上周五,约80%的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已经公布了业绩,这意味着美股第一季度财报季已经步入了尾声。目前已公布的美股企业中,77%的公司的业绩超出市场预期,第一季度盈利同比平均增幅为5%。而FactSet的数据显示,投资者对这一数据的预期为3.4%。这意味着这个美股财报季对投资者来说好于预期。

【点评】

将于下周公布的4月通胀数据将提供有关美国经济的新线索,而上周五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一些交易员认为,最新的就业数据表明,美联储最早将于9月份开始降息。对美国经济来说,软着陆或所谓的不着陆都是可能的。在这种不确定的背景下,当市场定价和股票之间的领先地位受到潜在结果的影响时,有必要采取一种有效的投资方式。投资者甚至可以考虑增持公用事业和必需品等防御型股。

全部讨论

这次假期,好像境外旅游的热度显著回升,还复苏的趋势中,可以留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