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2
【可转债学习笔记】可转债的债性与股性

可转债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债券,如果不转股,不用在意其涨跌,它就是一份普通债券,持有到期,还本付息,赚取的是债券本身的利息收益,称之为债性收益;如果考虑其转股因素,那可转债就是一份带有期权属性的债券,一旦可转债对应的股票大涨,可转债也会跟着大涨,赚取的是股票上涨带来的收益,称之为股性收益。

因为债券的债性,其价格体现的是面值及债底收益的总和,只要买入的价格低于该总和,到期一般能拿到收益,也就是常说的到期收益。因为正常情况下,该收益大概率能拿到,所以认为是“下有保底”的收益。利用这个债性收益,只要买入的价格足够低, 起码的收益就有了保障。于是就延伸出了可转债投资常用的“低价策略”——买入价格在105元以下的可转债,然后耐心持有,最多持有到期拿回本金和一定的利息收益,不会亏钱。

但是因为可转债的价格过低,往往表现出来的转股溢价过高,体现出来就是可转债随着正股跌到一定程度就越来越扛跌。总结起来就是溢价过高的可转债,债性过强,没有股性,正股启动上涨,转债涨幅会显著落后,错过行情。于是,在低价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加入低溢价的指标要求,形成了可转债投资常用的“双低策略”——买入价格在105元以下,但转股溢价率相对比较低的看好的可转债,然后耐心持有。

接着说回股性,可转债一旦跟随正股上涨,在低价的时候会扭扭捏捏,涨得异常缓慢,但一旦溢价率缩小,就会如脱离地心引力般跟随正股上涨,甚至因为正股有涨停限制,转债一步到位疯涨。这就是常说的“上不封顶”的收益。利用这个股性收益,可以采用可转债的另外一种投资策略“低溢价策略”——买入正股刚启动,价格没有高到特别离谱的可转债。相当于持有强势的股票,一旦看错,最多跌回低价具体债性的价格,整体的损失相对直接买入正股少许多。

“下有保底,上不封顶”,这是可转债投资最奇妙的特点,也是A股市场最有利于散户的一个投资品种。无论是低价策略、双低策略、低溢价策略、博下修策略,对于可转债的投资,最重要的还是分散,持有的数量尽可能越多,单只可转债占比尽可能小,这样可能会摊薄超额收益,但却安全性越强。所以可以采用可转债的另外一种投资策略“摊大饼策略”——包含策略类型尽可能多、可转债数量尽可能多、单只可转债占比尽可能小。长期看,绝大多数可转债的结局是可以预知的,那就是以强赎的方式完成退市。短期看,具体哪一只可转债会上涨是无法预知的。换言之,该策略的核心就是:筛选分散、不做预测、低频轮动、小步调仓。
$上证指数(SH000001)$ $上证可转债ETF(SH511180)$ $可转债ETF(SH51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