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对“价值”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发布于: 雪球转发:25回复:68喜欢:54


        最近好像“价值”这俩字特别的火爆,一刷新总能刷出某磊特别难看封面的新书,好像不谈谈“价值”,都跟不上时代潮流一样。

        不过鉴于本文足以颠覆你们对经济的全部认知,有必要在开头部分讲一讲正统的经济学理论,看不下去的话,直接跳到第二部分就行。

1、“价值”的定义
       雪球的夹头有几个特别有趣的常识,他们认为"价值投资"才是正路,才是“正确”的投资方法;认为外资都是理性的,外国人都是“价值投资”,在米国“价值投资”是主流。反正米国的月亮都是圆的,空气都是甜的。他们还认为外国都是消灭散户的,都是机构投资者在交易。
        我不知道他们的常识是怎么获得的。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古典经济学开始,一直到今天的各种正统经济学流派,全部都承认市场的有效性,只有“价值投资”认为市场是无效的,是受喜怒无常的市场先生操纵的。

        回到正题,价值是什么?
        我认为中国人对价值的定义肯定非常熟悉,因为这是中学政治必考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脱胎于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其后派生出来的众多门派也都认同“劳动创造价值”这个说法。

        因此,价值并不是什么未来现金流这种假设的存在,价值是实实在在的已经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东西。例如我们说馒头的价值是什么,是面粉的价值加上蒸馒头师傅的劳动,这是一个成本的概念。也就是说,价值可以类比为成本。
        但是,我们中学学习马克思政经里对价值的定义却并没有到此为止,它后面还说什么价格是价值决定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这句中学要求背诵的话,让很多夹头非常容易的就认同了格雷厄姆的那一套)这就是马克思学派的独创了,正统经济学各种学派都不太认同这一点。
        因为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供求关系,并不是价值,当疫情肆虐,口罩的价格飞涨,是因为口罩的需求无限大,供给严重不足,而并不是口罩的价值提高了,质量更好了。当然,凯恩斯学派认为,供求关系只是短期价格的决定因素,长期要看需求的持续性。而供给学派则认为,价格长期走势取决于生产资料供给的持续性。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是各种经济学流派的共识,除了夹头们。
        搞清楚理论才好联系实际,价值是一种成本的概念,它是一个已经形成的量,不是未来可能大概也许会实现的量。价值的变化会对价格产生影响,但不会决定价格的趋势,也不会改变价格的趋势,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2、公司的价值
        公司的股权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价格两种属性。公司的价值也是由创业者的劳动创造的,包括固定资产、产品、技术、人才、渠道、关系等等,都是由创业者的劳动一步步创造的,这都是成本的概念,是你制作一家公司需要付出的种种劳动累积起来的结果。它绝不是你预测公司20年之后会创造多少利润折现到今天的那么一个数。

        所以,一个公司的价值应该是在现有条件下,重置一个公司,它的厂房、设备、存货、人才、技术、品牌、渠道、关系等,使你新造的公司的经营水平、市场地位达到现有公司的同一水平,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比如说,你要在现有条件下重新造一个茅台酒厂,使新酒厂达到原来茅台酒厂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你需要花多少钱?这个成本,才能被称作茅台公司的价值。贵州茅台现在市值2万亿,如果给你2万亿,你能凭空打造出一家和茅台一样市场地位及盈利能力的公司么?大概是不能的,所以茅台的价值超过2万亿。同样的,招商银行市值1万亿,如果给你1万亿,你能打造一个和招商银行一样的公司么?基本上是可以的,因此招行的价值应该不足1万亿。
        不过这并不代表茅台就应该比招行价格高,价值是一码事,价格是另一码事。比如同仁堂,你花1万亿也重置不出一个保持了350年诚信(不减物力不省人工)的品牌,但它的价格就只有400亿。

3、价格是什么
        夹头们总认为,持有低市盈率、高股息率的公司,会有更强的确定性。但是经济学认为,确定性是一种补偿,即你没有获得较高的博弈溢价,为了安抚你,给你一定的补偿。股息率一般不会超过通货膨胀率。

        价格是什么,是一个东西在市场上能卖多少钱,和它价值多少完全没有关系。

        马未都说过,他的收藏基本上都是一块钱、五毛钱这么低的价格买来的,但现在这些东西都几百万上千万。这种价格的变化并不是因为这些古董的价值变化了,而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喜欢收藏的人多了导致的。药店里卖的维生素E胶囊,大概60-200块钱50g,可是这东西的出厂价值低到了几千块钱一吨。菜场要关门的时候,最好的活虾只
需要10块钱一斤,捕捞运输成本在这里完全不会有人理睬。金达威的NMN卖1499元一瓶并不是因为它大概可能也许会让你长生不老,而是市场上只有那么一两家供应。鱼子酱本来是昂贵的奢侈品,中国一量产,立刻身价暴跌。都是这个道理。

        价格从来就没围绕过价值,它总是远离价值,而且它的变化只与供求相关,与价值无关。

4、格雷厄姆、芒格们错了么?

        他们并没有错,只是夹头们并不真的理解他们的言和他们的行,孔子说,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芒格是智慧的,他提出过很多被奉为信条的理论,但他的全部理论都是建立在复利的基础上的,复利是什么?复利就是“假如........将会.........”、“如果........就会.......”这样的造句范式。

        如果真的有一家公司,净利润能每年增长15%,连续不断直到永远,那这家公司真的值得永远持有。问题是,有这样一家公司么?可口可乐做到了么?

        复利是建立在虚无的、假设的基础上的。即便果敢坚毅甚至睿智如董明珠,格力电器不也陷入了负增长泥潭么?即便宇宙第一价值股中国平安,15年增长16倍,到了今年也一样要折戟沉沙。投资不能凭借“假如”。
        所以巴菲特就很聪明,他一面宣传芒格的思想,一面进行着夹头们看不懂的操作,比如他在很高的PE时下注可口可乐,在乔帮主死了以后,IP系列普遍被诟病缺乏创造力的时候下注了苹果。反芒格、格雷厄姆的这些操作后来居然都成了价值投资的范例,你说奇怪不~

5、价值投资是不是一个误会?
        每一个夹头都是厌恶市场的,因为价格是无法预测的,所以他们认为趋势派或者玩儿短线的都是在赌博。其实夹头们也一样,也在赌。一个是赌10天的价格走势,另一个是赌10年的公司经营。五十步笑百步,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但是夹头们总以正确自居。


        投资好公司的逻辑是正确的,因为在供求关系中,品质高的东西会优先被挑选,比如买苹果,又大又红的肯定先被人买走。不过先被买走的苹果不一定是高价买走的,如果今年受自然灾害影响,苹果货源不足了,那么虽然又大又红的苹果被人5块钱买走了,但因为缺货,后面又小又绿的苹果可能会卖到8块钱哦,这才是常识。

         但即便如此,你去买苹果的时候,还是会挑选又大又红的,这也是为什么投资好公司是正确的逻辑,因为它符合常识。
        从价格理论上讲,同样是又大又红,8块钱的苹果比5块钱的好更比3块钱的好,因为8块钱代表着供求关系紧张,5块钱代表供求关系平衡,3块钱代表苹果卖不出去。供求关系紧张,意味着存在进一步涨价的可能性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创新高的股票大概率会再涨。

        为什么要买好公司?
        如果你手里抢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而且是在供求关系紧张的条件下,那么你想要在价格高位把它们卖出去,将会变得非常容易,很多人会愿意主动抬高价格来购买。而你只是拿着品质不好的苹果的话,你在高价位卖出去的容易程度就没有那么高,也不会有人争相抢购。这也是常识。

        至于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未来会不会持续的给你带来收益,比如种在地下,等N年长出苹果树,浇水、施肥、杀虫、除草,最后开花结果?您要不嫌累也没人拦着您,不过万一病虫害,冰雹啥的影响收成,您也别埋怨当初买贵了就行。反正价值投资大概就是这个思路。

6、怎么来预判供求关系?
        既然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那么怎么才能预判供求关系?
        实话告诉你,做不到~供求关系非常复杂,恐怕没有人能够准确预判。
        如果有人声称他可以预测,那他和预测公司盈利,预测股价走势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有一定的迹象可以揭示供求关系的走向,比如供求关系开始紧张的时候,价格一定是走高的;供求关系紧张的时候,交易量一定是大增的。比如疫情期间的口罩,供求关系一旦紧张,就会出现抢购、囤积。
        但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例子:鲜花。
        鲜花在每年的情人节交易量最大,成交价格最高。很多人炒股票整天把性价比挂在嘴边,你如果不是最终消费者,性价比对你就没有用。鲜花的批发价格在情人节临近的时候都会大涨,但是花店基本上都会在鲜花批发价较高的时候进货,因为花店可以在情人节当天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很多人批判炒作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我就不知道这和情人节卖鲜花有什么不同。趁着供求关系紧张,高买更高卖,就是这样,花店才会赚钱。
        你若非要在供大于求便宜的时候买入,那只能等风来,并且在等的过程中时刻注意你买的公司别出什么状况。

7、策略为王
        如果你有幸耐心看到这里,那你有福气了,因为我讲的策略会让你惊掉下巴的。
        上面我讲了价值是什么,“价值投资”是什么,价格是什么。很遗憾的告诉你,他们没有任何一个是确定的,公司重置成本随时变化,未来面临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盈利能力不断变化,股权供求关系不断变化,都无法预测。你要在市场中获利,必须找到合适的策略。
        比如网格策略,虽然只是肉盾属性,没有什么输出,但是生存是没问题的。
        比如越跌越买策略,虽然多数时间是挨打的,但是只要剩一丝血没死,后期就能满血大爆输出。
        但是我要讲的策略,它叫做——追涨杀跌!
        是的,你没有看错,几乎所有人都唾弃的追涨杀跌,它其实是市场中的最佳策略。
为什么?因为它能最敏锐的捕捉到供求关系变化的信号。追涨杀跌不是散户亏损的罪魁祸首么?其实不是的,如果有统计,抄底才是散户亏损的罪魁祸首。
        供求关系的每一丝变化都能反应在交易量和交易价格上,量价齐升时买入,没有大错,即便错了,斩出就是。蛋糕店每天晚上还3折出售当天没买完的蛋糕呢,亏本总比砸手里强。
        追涨杀跌策略,总结起来就是,放量上涨时买入底仓,对了追涨,错了斩仓,冲高回落时杀出。用朴素的苹果理论解释就是:水果店发现苹果供不应求,进货价上涨时,应该迅速大量采购,高价销售,批发价再涨就再采购,等到批发价不涨甚至跌了,立即停止采购降价促销清理店内库存。如果发现首次采购之后价格回落了,应立即降价促销,这样才是经营水果店的正常思路,而不是看苹果批发价大跌的时候大量囤积,希望能够等到苹果
价格上涨的时候卖出去。

8、低PE不香么?
        说到这样的程度,我感觉夹头们是不服的,中信银行2.3倍PE不香么?投资中信银行,2年半就能靠盈利收回投资,多香啊!

        确实够香的,只有2.3倍PE,那么不如把它整体买下来,私有化,这样每年的盈利也不用跟别人分,2年半回本,3年以后纯净赚,多香!
        可是一旦你买了100%的银行,你就会发现,你作为唯一股东,实控人,你说话完全不管用。比如你说,咱们坏账也不多,提那么多拨备干什么?把拨备降下来吧,变成利润多分点儿红!你的CRO就会过来告诉你:咱们账面上的坏账确实不多,拨备能覆盖3倍,但是某市贷款给某国企的20亿,是某领导特地关照的,根本收不回来,这样的情况还有
很多很多。你翻了翻坏账记录,并没有发现这一笔,CRO就会说,他们虽然还不了贷款,但是他们每期都按时还利息,所以不算坏账。你说那到期了怎么办?他说,可以化整为零,期限错配,贷新还旧。这是领导交代的,没办法。
        当你这个大股东,实控人看到存款负债余额有点低想要拉点儿存款时,跟下面COO说,咱们涨一些存款利息吧,这样储户就都来咱们行存款了。你的COO会告诉你,银监会有规定,利率不能一浮到顶。当你看到了风险,不想贷款给某个经营困难的企业的时候,某个领导就会命令你,这笔贷款必须放出去。
        你花了2.3倍的PE如此便宜的价格,私有化了银行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每年赚的真是假钱,你作为实控人大股东,什么权力都没有,只能享受分红,分红率5.4%。觉得低?对不起,你作为大股东实控人,对分红率都无权修改。
        对于没有并购价值的公司,低PE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

9、贵州茅台可口可乐
        价值投资的典范贵州茅台怎么样呢?贵州茅台的逻辑是:它的盈利妥妥的每年增长,所以不管什么价位持有,都可以用时间来拉平。

        首先,盈利增长跟股价有什么关系呢?中国的夹头先驱们学了芒格的理论,然后在中国市场上找啊找,终于找到了差不多的,于是惊呼,哇,这就是中国的可口可乐啊——盈利不断增长,产品不断提价,每年产量供不应求(看,这就是供求关系紧张导致提价增量,并不是因为酒本身的价值提升了,未来回报增多了)。于是中国的首批夹头开始买
入,然后像芒格说的那样,打算拿一辈子。所以,流通股权的供应减少了,需求随着夹头的数量增加而增加。这分明是股权供求关系紧张导致的上涨啊。

        如果有一天,盈利不再增长了,产品也不再供不应求了,夹头们还会继续拿一辈子么?到那个时候,供求关系就会发生变化。然后夹头们会恶狠狠的说,茅台就是一个永续债,永远增长,不会停止,他就是可口可乐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贵州茅台可口可乐到底是怎么实现增长的?
这里先艾特一个人, @甄士贾 
        其实贵州茅台比可口可乐还好,因为它的产品有涨价预期,也就是说,它除了是酒,它还有金融属性,有保值增值的功能。金融属性大大提升了茅台酒的需求,使得它本来就紧张的供求关系,更加供不应求。

        不过你要注意一个事实,贵州茅台每年销售的酒里面,至少有一半不是被喝掉了,而是被当作增值保值的金融产品收藏起来了。也就是说,每年都有大量的茅台酒被整个社会以存量的形式保存了下来,然后第二年第三年这么叠加起来。存量酒并不是潜在的需求,而是潜在的供给,比如某老板,生意很顺利,家里屯了100箱茅台,当他生意上出现了资金短缺,他肯定是把茅台酒先拿50箱卖了换钱,救急。这种情况相当于增加了茅台酒的供给。再比如某老板今年买了20箱茅台,收藏起来了,5年之后他儿子结婚,他就不再需要买酒了,拿出5年前存的就行,这相当于减少了需求。

        当这种社会存量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会改变茅台酒的供求关系,也许10年,也许20年,供不应求的现象就会变成供大于求,因为社会上被收存起来的存量太多了,这是极不稳定的因素。

        反观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每年生产出来的可乐,基本上都被消费掉了,全部被喝掉了。所以第二年的时候,可口可乐的需求是满格的,第10年、20年的时候,可口可乐的需求依然是满格的,它没有茅台这种风险。所以海天味业在这方面就比茅台强。请注意哦,可口可乐没有涨价预期,它实际上是每年降价的哦~~

        即便这样,可口可乐也不能实现永续的增长,没有达到芒格当年的预期,是不是不符合预期巴菲特应该扔了它啊?

全部讨论

2021-08-13 10:29

我觉得你这种思维更适合去做期货。
一个新的视角并且给出了能自圆其说的解释,不错。

2022-07-16 21:28

请接着继续吧,我挂机你说的非常有道理

2021-07-10 07:04

这篇文章有点意思,看得出作者的科班底子不错,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读罢掩卷是不是让人生出,对于作者学识的敬佩之心?
这正是此类文章对于读者的迷惑性和危害性。因为作者深得“如何说服人”的精髓。
第一步,建立权威。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贩卖私货。
一群在股市里瞎摸索,被上窜下跳股价,搞得晕头转向、头昏眼花的小散,就如森林里迷路的旅人,茫然无计之时,遇到个自称当地人的向导,在其指引下,左兜右拐,很快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正为找到出路心生感激,不料脚下一软,掉进坑里,被人一刀咔嚓。
情人节玫瑰的例子很有意思,很应景。
现在的机构和大资金就是这么玩散户的。手里有玫瑰时,搞情人节;有肉时,来个美食节;
风洞开关在手,让猪飞上天,难吗?
看到兜了半天圈子,最终透出秘笈是“追涨杀跌”,我承认我笑了。

2023-10-31 06:11

价值是主观决定的,这个主观也包含主观认知,所谓盈亏在不同时长和取不同时段,结果可以完全不同,如果按佛家的说法,最终一切为空。不同投资者有不同的投资目的和考量方法,持股收息者眼中的盈亏考量自有其道理,"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只是从生存概率来说大于投机者,并不是说一定就稳赚,有人求稳,有人求快,目的不同而已。

短期看供给,长期看价值。

2022-08-18 17:59

投资大师投的是公司,不是顺应市场也不是对抗市场。和你有多蠢一样是无法预测的,只能拉黑。

2021-09-05 09:03

说的好像挺有道理,实际上实操性不适合大部分人,普通人还是适合在低估的价格买入有价值的公司,用时间换取空间!

2021-06-14 22:12

东西是有成本的,大部分产品成本是决定价值关键。供需也是一方面,你说的古董这些例子我是不太认同的。不符合大部分产品还是根据成本来定价的。一旦需求真的很低,价格跌破成本了,很多就会不生产了,变向的又导致供不应求。价格回升。你说这算是内部价值的原因导致的还算是供需关系导致的价格回升呢?你可能是短线爱好者,个人认为还是看性格,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2021-06-14 21:56

虽然不认同,但是写的真不错,看个人性格吧

2020-12-19 19:51

三观太正。就是有一点疑惑:主力事实会经常耍花招:诱多或者打压吸货,那么趋势投资仅仅少赚钱就算了,但反复割肉,丧失本金不就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