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12回复:67喜欢:47
今天和同事聊了一个话题,人很难脱离环境的影响。
比如当年是万科第一个喊房地产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但是17年后新一轮房地产高潮中,万科也没有把持住,为了不落后同行,杠杆率明显提升,如今陷入困境。
再比如牛市中,很难不被牛市的氛围感染,会变得过于乐观。

精彩讨论

紫芯番薯_hai04-02 21:58

那段时间我是清楚的,15年的时候很多开发商都觉得房地产业务是要收缩的了,结果一波高潮过来所有人都彻底失去理性了,我知道一些也算理性的最后还是没忍住把刚解套的钱又去拿地了。17年的时候其实很疯狂,有房企实行6-8月快速预售再拿地的策略,利用这种高周转敢高价拿地快速转嫁风险给购房者,这个过程都有点接近于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那些投行了,认为这种高风险的行为是风险中性的,甚至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融资方式,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幸好后来加强了监管账户的资金监管及时制止这种抽逃资金的方式,不然今天保交楼的规模再大一倍也有可能。

奥利弗史塔克04-02 22:06

2015年,“涨价去库存”这一波,把许多城市的房价直接又炒上去了一倍。回头看,都是为今天的结果埋雷的ZC。饮鸩止渴的生动案例。

黄建平04-02 22:00

分享。

黄建平04-02 22:48

作用于辅助T细胞表面的蛋白,不改变基因和遗传物质。

恭顺的股指小峡谷04-02 21:35

万科最吃亏了,10年前地产牛市时喊活下去,当地产走到尾声时加大杠杠,结果惨了。

全部讨论

那段时间我是清楚的,15年的时候很多开发商都觉得房地产业务是要收缩的了,结果一波高潮过来所有人都彻底失去理性了,我知道一些也算理性的最后还是没忍住把刚解套的钱又去拿地了。17年的时候其实很疯狂,有房企实行6-8月快速预售再拿地的策略,利用这种高周转敢高价拿地快速转嫁风险给购房者,这个过程都有点接近于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那些投行了,认为这种高风险的行为是风险中性的,甚至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融资方式,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幸好后来加强了监管账户的资金监管及时制止这种抽逃资金的方式,不然今天保交楼的规模再大一倍也有可能。

万科最吃亏了,10年前地产牛市时喊活下去,当地产走到尾声时加大杠杠,结果惨了。

黄总您好,我想请教生物制剂如达必妥的安全性问题。该药物目前没有显示出有明显的负作用。但是作为靶向用药,它在基因层面尤其是遗传层面会不会有影响?@黄建平

没有办法,就像牛市高点,基金经理空仓会被骂死,除非空仓完马上暴跌,但又有几个人能踩这么准。很多时候不是自己的钱没办法追随本心,外部的干扰影响太大

04-02 22:01

哈哈哈哈,06年以前一直骂股市,结果07年8月份忍不住冲进去,莫名其妙赚了2个月的账面数字,结果迎来了6124到1664的大熊。

04-02 23:07

是的,真理通常会败于某个集体认同的观点。老早喊“活下去”的万科,同样扛不住17年那种火爆氛围:当前被踢出局的压力远大于未来“活下去”的压力。所以他明白道理也没啥用,甚至更痛苦。这就是生活。

万科投了4000亿经营类资产,在房住开发不畅的绝境下成了沉重包袱。如长租房不赚钱的重资产,万科是在错误时点做了别人本该做的事。有社会效益但苦了股东

04-03 10:22

郁亮是最早喊出危机来临的,万科17年后加了杠杆,但幅度也不大,只能说,大势之下无完卵,或者说形势超出了郁亮的预期

04-03 07:15

郁亮口是心非的怀种,说的话自己都不信。

04-02 21:37

职业经理人跟股东利益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