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建仓CXO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86喜欢:167

我应该是比较早就看空CXO的。

2021年11月5号,写过一篇文章:对CXO很悲观。文章里引用了三只股票,药明康德(当时130左右,现在不到42),康龙化成(当时价格180左右,前复权80,现在18块多),美迪西(当时500多块钱,前复权300多,现在30块出头)。看空的原因主要是几点:CXO行业自由现金流差,基金过度配置,估值天花板,可能会被贸易战牵连(当时论坛普遍认为替美国省钱,不可能被制裁,我原话是 “我不是说找茬必然会发生,但我认为 替美国省钱、所以不会发生 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2022年9月,写过一篇文章:CXO可能面临流动性问题,里面的观点是:“明星基金们在CXO业绩上行期,把CXO炒上了天;如今业绩兑现了,估值下来了,眼瞅着CXO未来的景气度可能会下行,股价跌一半了,明星基金经理们还一点没出呢”。认为随后会面临流动性的问题。

现在,我的观点有一些改变,最近少量买了两只CXO,$药明生物(02269)$$泰格医药(SZ300347)$ ,另外$药明康德(SH603259)$ 前段超跌时短线炒了一把,没做好、还赔了几个点出局。

说下原因:

1、最重要的原因,估值。

CXO板块经历了持续的暴跌,估值泡沫已经得到了较大释放,市盈率大部分在10倍出头,其中的一部分个股(强调一下,是一部分,不是全部),具备了配置的价值。

2、伴随着景气度下滑,CXO放缓了新产能扩建,因此自由现金流好转。

随便举几个例子:

药明康德,2019-2022年,扣非净利润为166亿元,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花费225亿元;康龙化成,2019-2022年,扣非净利润41亿,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花费71亿;凯莱英,2019-2022年,扣非净利润53亿,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花费53亿。

这就是我在看空中提到的:这些企业自由现金流太差,把所有的利润(还不够)全部拿去构建固定资产了。但伴随景气度下滑,企业停止扩张,自由现金流反而变好了:

2023年,药明康德扣非净利润97.48亿,构建固定资产等55.17亿;康龙化成扣非净利润15.14亿,构建固定资产等28.65亿;凯莱英扣非净利润21.04亿,构建固定资产等12.42亿。可以看到,药明康德、凯莱英明显好转了,赚的钱起码有一部分落在兜里了、而不是变成固定资产(当然,康龙化成构建固定资产等还是太高了)。

3、基金配置有一定松动

除了药明康德外,其他的CXO基金配置上有一些松动。

4、配置药明生物的逻辑

药明生物股价下跌了90%以上,目前PE为14.5倍,市净率1.22倍,总市值545亿港币。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药明生物是覆盖全周期生物药的CRDMO。在各个技术平台(单抗、双抗、ADC等等)都有深刻的技术储备。悲观的情况下,被制裁、彻底失去了海外市场,那么药明生物大概率向医药企业转型,它的研发实力是不逊于中国的头部医药企业的,用不了几年时间,就会中国头部医药企业之一。

对于有潜力成为头部药企的药明生物而言,现在500多亿的市值,似乎并不高估。

作为中国最具实力的大分子研发机构,现在1.22倍的PB,感觉风险不会很大。

5、配置泰格医药的逻辑

(1)泰格医药很大业务比例为临床CRO,属于轻资产,可以看到2019-2022年,扣非净利润40亿,但6年购固只花了11亿。自由现金流比其他CXO企业要好不少。

(2)泰格医药的逻辑和一般的CXO不一样

CXO面临一个普遍问题:国外业务因为担心哪天制裁落自己身上。国内呢,大型医药企业通常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生产基地,用不着CXO;而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创新药在经历了前几天的泡沫后,融资困难、研发大幅放缓。

泰格医药是做临床CRO起家的:海外医药企业的品种要在中国销售,需要在中国做临床试验,泰格医药作为国内临床CRO龙头,为众多外企提供为外企提供临床试验的相关服务。换句话说,它在协助国外医药企业赚中国人的钱,这块业务被制裁概率基本为0。国内业务而言,除了恒瑞等少数企业有独立的临床试验团队外,大部分大型医药企业,没有这方面的团队,也会使用临床CRO企业进行临床申报,更别提中小型医药企业了。所以,国内创新药研发放缓,相较而言,泰格医药受到的影响小一些(毕竟有大型企业撑着)。

泰格医药的临床服务和实验室业务(比如CMC之类的)是控股的方达控股完成的。这一块和其他CXO一样受影响。

二者综合起来,泰格医药不用担心受到海外制裁,同时国内创新药研发放缓对泰格医药的影响小于其他CXO企业。

(3)泰格医药的隐患

泰格医药有100亿出头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其中一半是非上市公司股权,一半是医药基金。这块怎么定价的问题。

泰格医药有这样一个模式:对初创型医药研发企业进行风投,同时约定,这些企业未来的项目临床给泰格医药来做。当医药行业快速发展时,一方面所投企业壮大、上市后,通过减持能够带来丰厚的股权收益;另一方面,又扩展了自己的临床业务。

但当医药研发行业发展放缓、下滑时,这块雷就会比较大。投资者对于股权类资产,通常很难以放心,打折来计算。比如新三板上市的九鼎集团,账面8亿现金、9亿交易性金融资产(已上市股权),17亿债券投资,150亿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总计250亿总资产,负债20多亿,股东权益230亿,目前总市值是多少呢?30亿。这30亿,已经低于账面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债券。

尽管有着这样的隐患,但整体而言,泰格医药主营还是不用太担心的,另外目前账面75亿现金,扣除有息负债30已(短期借款20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5亿多,长期借款4亿多),账面还是比较阔的。

———————————————————————————————————————

投资者们总是很注重净利润的增速,从这个角度讲,现在的CXO显然不如三年前。

但我认为:和三年前相比,CXO现在是更具价值的股票;是自由现金流更好的公司。

但同时也需要强调:

(1)时钟理论:即股票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波动的,要么高于价值,要么低于价值,很少有和价值重合的时间。既然高估可以持续那么久,没准低估也会维持很长时间呢?所以,我也只是轻仓战略性买入,准备拿个几年,并做好了认错的准备。

(2)再次强调,我只是认为部分CXO有投资价值。不是全部。

(3)不要幻想CXO还有以前那样10倍起步的行情。前几年CXO的疯狂,可能会类似于大盘998->6124,这辈子不一定能经历几次。平淡下来,追求的,可能也只是百分之几十的利润而已。

@国子监大学士

精彩讨论

知易行难201704-25 16:51

抛开股票不说,单就这种逆向思维,确实很赞!

腾茅投研04-25 16:54

药明这种公司战略性建仓其实毫无意义,除非一步走走出来,但是面对不确定的制裁基本面又会变化。所以任何时候下重仓都是不可能的,保守的投资人不会去重仓这家公司。

lszl04-25 16:52

现在加仓CRO有些早,可以等到$药明康德(SH603259)$ 被美国禁入的时候再看。

REveriiie04-25 21:32

药明生物转型做药企可能性很低,这两种企业根本逻辑不同。药企是销售能力和研发能力并重,甚至销售能力更重要。短时间要搭建销售团队和医院跑关系,难度比研发还大。

国子监大学士04-25 17:05

谢谢大佬指点。随着葛大妈之流持续割肉,部分cxo的确反而出现了投资价值。

全部讨论

药明这种公司战略性建仓其实毫无意义,除非一步走走出来,但是面对不确定的制裁基本面又会变化。所以任何时候下重仓都是不可能的,保守的投资人不会去重仓这家公司。

04-25 16:51

抛开股票不说,单就这种逆向思维,确实很赞!

你确定泰格能接到国外药企在国内上市药品的单子吗?据我所知,大的MNC要是真有药品在国内上市,基本都只会找外资cro的,国内cro能接到的少之又少

大佬 泰格一季报点评一下?

04-25 16:52

现在加仓CRO有些早,可以等到$药明康德(SH603259)$ 被美国禁入的时候再看。

04-26 02:12

我觉得炒股的逻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必须极度重视趋线,只能顺势走,因为机构的模式进化了,比如,张磊60元建仓隆基,在他号召力影响下市场把股价推上了120元,这时张磊向券商融券做空,沒可融之券他就把自有的转融通,把股价砸到20元后还券,券商再还他券,那么张磊是赚了还是亏了?答案是他赚了40元/股!所以现在,涨/跌都是没有止境的,完全脱离了价值范畴,昰一种高维布局,是剿杀!

04-25 17:50

你是有点东西的

请教下 美迪西怎么看 估值有反弹空间么

04-25 18:41

大佬 泰格业绩爆雷了 明天是不是要大跌了

04-25 17:03

昭衍新药更具备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