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的几个问题探谈。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3回复:15喜欢:31

洋河是一笔好的投资机会吗?
一、必然是逆向投资。

答:14倍估值处于历史最低位,洋河符合

二、确保企业仍有竞争优势,产品仍然被需要。

答:洋河品牌力稍有削弱,但是仍然是一个知名的全国性品牌白酒,绵柔鼻祖,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地比较符合当地人喝酒偏高。营收仍然在增长,吨价提升27%,高端化进程中。

洋河的产能全国第一,优质基酒陶坛储备23万吨,63万吨基酒储备。发力梦6+、手工班,不断努力冲击次高端。

以,洋河未来大概率保持超越gdp增速。

三、赚钱的逻辑必然是依靠常识就可以预见的,投资的逻辑非常简单, 当一笔投资要考虑很多变量的时候,不确定性就大幅增加。

答:洋河简单赚钱逻辑:一是跑赢gdp增速5%,盈利增长6%;二是股息分红保持稳中有进,5%以上。三是符合利润为真、盈利可持续、无需大幅资本支出三大前提下,现金泛滥公司的估值从14恢复到20,增长43%。

未来2-3年只赚这三部分显而易见的钱,收益率大于15%,我也很满足了。
至于洋河能否恢复10%以上的净利润增速,属于太难部分,我不去深度研究更不会去猜测,不去费这个脑细胞。只要定期做好跟踪营收、销量、吨价及营销政策和效果。

二、洋河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销售人员数量庞大,但是人均的营收却是最低,经营效率最低,当然也说明提升空间很大。

洋河2023年6601人营收331亿,人均501万

同期五粮液1181人833亿,人均7476万

泸州老窖963人302.3亿人均3139万,

古井3744人202.5亿540.8万,今世缘1509人101亿人均669万。说明品牌效应不行,深度分销模式,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推销产品,古井目前还没真正实现全国化,人数较少。

点评:说明品牌效应不行,深度分销模式,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推销产品,古井目前还没真正实现全国化,人数较少。

未来随着扶持大商政策推进,洋河不断优化经销商,营销人员人均创收会提升。

问题二,经销商数量众多,但都是小经销商、小超市、小烟酒铺,高端客户、团购客户、核心客户资源严重缺乏,不适应当前高端酒复苏的情况。

2023年省内(省内减少17个)和省外(省外增加550个)经销商共计8789家,省内2960家经销商带来的营收只有144亿,平均486万;同期今世缘只有1061家,今世缘省内499家经销商带来94亿营收,平均886万。

点评:洋河一方面说是优化经销商,另一方面经销商的大进大出有可能是在反复压货。众说纷纭,我只能认为大概率是在压货,优化只是顺带。

问题三、四季度的亏损暴雷

23年Q4营业收入同比-21.5%至28.43亿;营业总成本同比增长1.96亿6.2%至33.56亿元,营业总成本中增量主要系税金及附加同比增长43.7%至5.26亿,占营收比重18.6%。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8.9%至18.25亿元,占营收64%,两者的增量达到3.48亿,部分被管理费用下降抵消。销售费用4季度18.25亿,同比增长了28.9%。

点评:3-4季度小作文导致内部管理混乱,费用投放也较为浪费,随着管理层重新选举到位,分红率大幅提升,说明小作文的股权问题,基本落地,否则股权的所有权不确定,不可能大幅提高分红。

未来只要专业人士(目前负责洋河销售的人员已经更换为陈军)认真梳理,费用的效率必然能够恢复到行业平均水平,导致营收增长,费率下降,四季度暴雷的现象只是短期内部管理混乱导致。

问题四、促销费增长103%,越促销,销量反而大幅锐减

看全年促销费,洋河2020年促销费3.9亿,2022年促销费大增至11.34亿,2023年促销费23.49亿,每年都是几倍的增长,换来的效果缺越来越差,20-22年还有利润15%以上增长,23年净利润增速跌到6.8%。

广告促销费是由“广告费用、促销费用”构成。其中广告费用同比-13.5%至11.12亿;促销费用同比增长107.9%至23.5亿元。促销费都是给经销商、终端消费者的,如拆箱红包等,其目的既有促进销售端数据质量,也有通过渠道过渡返利,促进销售,但也导致价格倒挂的现象。如此大涨,说明经销商的利润比较高,已经有较大的利益驱动他们多推销洋河

但是实际却是违背常理,洋河销量大幅减少,销售费用增大幅增加,营收和利润增速较低。

2023年销售费用率从22年的13.9%跳涨至2022年的16.3%,导致净利率下跌了1%。
其中广告促销费34.6亿,2022年24.14亿,增加10.46亿,增长 43.34% 占增加的销售费用的10.46/12.07=86.66%,多花费的销售费用主要是用于促销了。而与之对应的,全年营收增速只有10%,远低于销售费用增速和同业其他公司,甚至洋河4季度的营收却是下滑的,这有点反常。
对比同业,洋河促销费用也不是最高的,增速也不是最大的。五粮液的销售费用高达77.96亿,而茅台的销售费用增幅也高达40.96%。与洋河同争省内市场的今世缘销售费用的增幅也达到了50.88%。但是促销换来的营收增速却是最低的!洋河促销了一个寂寞了吗?
据说,洋河4季度的销售费用,都投给春晚了,2024春晚,酒厂一共赞助了18亿。

如果真的是这样,也就还好。春晚广告更多是提升品牌,对销量促进可能要延后。

有人说是洋河不压货,我觉得如果大家都在压货,只要能够压的下去,必然也会一起压货。市场只有这么多,你不抢就没有。更多可能是库存太多压不动了。

点评:五粮液洋河今世缘的促销费都大幅增长,说明行业消费不景气,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获得同样的销量,需要给予更多的折扣、红包或者返利,五粮液、古井都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但是洋河给了促销费,效果很差,说明一线营销人员可能存在大额度浪费甚至虚报促销费用现象,明明没有请客户吃饭,也拿票据回来报销。综合起来看,就是内部生产管理混乱,外部营销人员一看都这么搞,也利用公司急着希望促销增加销售的心态,上下其手。希望洋河抓紧恢复经营常态,这么搞下去,再优秀的企业也要倒闭!

(2)洋河每吨酒的生产成本相比2022年也是异常上涨!


源自公众号何豆豆的书房数据:

同在江苏,同为浓香型的洋河今世缘,2023年的原材料成本却有完全不同的变化。


2022年今世缘每吨原材料成本35716元。
2022年洋河每吨原材料成本26071元。
2022年洋河每吨原材料成本/2022年今世缘每吨原材料成本=0.72,洋河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

但是,2023年洋河原材料成本同比上升23.22%,每吨原材料成本32126元。
2023年今世缘原材料成本同比下降21.3%,每吨原材料成本28107元。
2023年洋河每吨原材料成本/2023年今世缘每吨原材料成本=1.14,逆转为今世缘对比洋河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
洋河每吨原材料成本/今世缘每吨原材料成本,这个数据从2022年的0.72变成了2023年的1.14。洋河对今世缘的成本优势不在
洋河2023年产量减少了4万吨,却用了更多的原材料。这代表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浪费与损耗。

问题五、为什么地区性广告投放大幅增加250%,营收增速只有10%?

地区广告投入7亿的地区广告增长250%的情况下,营收的增长依然乏力,这又再一次证明了,终端销售出了问题。或者说洋河内部有人捣鬼,让营销的投入产生的作用大幅削减。
销售费用上半年用了22.6亿元,下半年用了31.27亿元。其中下半年广告促销费用了19.25亿元,差旅费用了2.85亿元,职工薪酬用了8.32亿元,对应的营业收入只增长了10%,净利润只增长了6%

促销费下半年12.88亿比上半年10.6亿,多2亿元。上半年卖酒115,897.46吨,比上年同比增加8.69%;下半年卖酒50257.27吨,而去年下半年卖酒88692.72吨,同比下降43.33%,大力促销下。半年还少卖近4万吨的酒。这个结果应该是完全停止投放营销的结果吧?世界太魔幻!

问题六、可能存在财务调整业绩的现象?

把年底四季度和24年1季度合并观察。
150亿(2023年1季度)+36亿(2022年4季度)=186亿
162亿(2024年1季度)+28.4亿(2023年4季度)=190.4亿4+1季度,两年同比仅增长2.3%。肉眼可见的快速衰退!

分析2023年3-4季度,从上而下的股权纷争,对洋河生产和经营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影响了23年四季度的销售,也对24年1季度产生巨大影响,后期24年全年可能都有较大负面影响。作为投资者,我低估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年参加改制的人,现在在公司位置不低,股权可能被收回,可能导致心态失衡,在职业生涯被威胁的情况下,不仅不帮助企业更好的营销,反而内部拖后腿,人为作乱的因素,导致洋河加大营销却带不来过往同比例的营收增长。

在同业酒企都是双位数增长的情况下,只有洋河在销售费用大幅增长情况下,营销费用43亿,导致历史上十多年来,第一次单季度亏损。紧接着的一季度增速的大幅下滑。
说明经销商和营销人员,在有广告轰炸的助力下,没有积极营销推销产品,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股权纷争的影响范围远不是我之前以为的少数退休高管,而是影响了中层骨干,甚至基层营销人员。

问题七、营收中普通酒增长20.7%,增速高于中高档酒的8.8%,次高端进展困难。

结合洋河成品酒产销量中,销售量同比减少15%,少卖了4万吨普通酒(如果是中高端酒,那么营收就不可能增长10%),可以推测2023年普通酒提价,这个也可以从毛利率中得到验证!
高档酒毛利率80.26%同比持平,普通酒毛利率46%,同比增加8.6%个百分点。这就是洋河营收增长10%。净利润增长6.8%的主要原因,所以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

洋河大曲和双沟大曲,由于全部采用固态法酿造,成本大幅提升,但是酒的品质也大幅提升,所以洋河及时升级换代,提高售价。2022年的时候,由于成本提升,但是产品还未销售,导致毛利率下降。2023年全年铺开销售,成本不变,营收增加,毛利率增加。

问题八、其他流动资产的大幅增加683%,多缴税的异常。

四季度预交2.23亿多消费税0.15亿其他税费,2023年其他流动资产10.16亿,其中预缴消费税2.22亿、预缴其他税费0.15亿,预缴所得税0.1亿,以往历年只有预缴所得税这一项,其他的消费税、所得税提前预缴是从来没有过的。另一项从业没有过的是待抵扣增值税7.62亿,2022年的增值税是1.13亿,以前年度也基本维持在1亿左右。提前上交税费2.47亿,推迟抵扣7.62亿,这个差额就是10.09亿。老唐说是宿迁市财政缺钱,那就相当于免费给政府的借款了

待抵扣增值税怎么大幅增加呢?(待抵扣增值税是指企业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或购进不动产时支付的增值税,由于尚未进行增值税的申报和抵扣,因此暂时计入待抵扣增值税科目。)

洋河存在14.57亿元的在建工程,再加上今年转固的1.59亿固定资产,总量不过16.16亿元,对应可抵扣的增值税也不过是16.16*0.13=2.1亿元,剩下还有5.5亿元的待抵扣增值税,对应42.31亿元的采购额,先预交,后期用来抵扣?

需要注意的是,待抵扣增值税有一定的抵扣期限。在我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自取得之日起12个月内可抵扣。超过抵扣期限的进项税额将无法抵扣,需要计入成本费用。

全部讨论

洋河未来大概率保持超越gdp增速。这一点没说透,并且未来大概率不成立。
我们思考一下,洋河在省内能竞争得过今世缘吗?洋河股东可能看不清,明眼人看已成定局。
省内败了,省外能行吗?
关注重点别搞偏了,很多人把翻身重点放在高端产能上。其实行业并不缺高端产能,重点不在这,品牌的致胜关键从来都不在这。
道一千说一万,情况在变糟糕。品牌不行,其他都白搭。

05-09 10:56

如果在厨房里发现了蟑螂,那就往往不止一只。
问题滋生问题,复杂滋生复杂。
越来越体会到简洁的幸福美。
简洁,才是跟时间做朋友的正确姿势。
$山西汾酒(SH600809)$ $迎驾贡酒(SH603198)$

05-09 10:52

05-09 09:32

05-09 01:25

厉害,分析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