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9喜欢:4

$科大讯飞(SZ002230)$

讯飞员工总共1.5万人,核心技术人员1000人,博士生100人左右。员工平均薪酬30万,核心技术人员平均薪酬70万。大多数核心技术人员已通过多次股权激励绑定。讯飞公司虽然人数众多,但真正的核心技术人员就是这1000人,基本都在讯飞研究院。讯飞研究院担负起了讯飞全公司的技术研发,而不是把技术研发工作放在各个事业群。

国内AI人才大多数来自清华、中科大、上交大,中科大的人我自己接触下来,和清华人一样聪明,但更加务实、谦虚。中科大最顶尖的AI人才,很多出国,一部分留在了科大讯飞讯飞AI研究院人才采购“127”架构,70%投入当前各个业务群的研发,20%立足于未来三五年的技术研究,10%是真正的科学家,做前沿研究。首席科学家魏思2017年就提出无监督训练是解决未来认知智能的关键,但他没有想到用大模型做语言模型,有点可惜。在大模型基础上,通过合成数据或模型博弈自动提升大模型能力等方面,或者说追赶GPT5过程中,不知道魏思能否发挥作用。潘嘉是语音顶尖人才,2018年开始做多模态,通过嘴唇动作等信息提升语音多模型。2021年殷保才和吴嘉嘉开始基于图文识别和图像识别模型做统一的视觉模型,在大算力下能取得什么效果今年下半年可以看一看。

讯飞研究院博士生并不多,这是被很多人诟病人才密度不高的原因。但讯飞研究院并不鼓励发论文,很多人是不愿意写论文的,学生在研究院的工作不亚于一次博士生涯的训练,相当于很多具备博士生水平的人是讯飞自己培差出来的,对讯飞有更高的认可。并且讯飞的人才梯度还是可以的,2017年核心技术人员400人,18年600人,19年700人,20年800人,21年900人,22年1000人,虽然公司年招人数期间有大幅波动,但核心技术人员基本保持每年100人增加的节奏,公司大部分员工是95后。

讯飞公司给了研究院最高的定位和尊重,讯飞研究院文化也比较开放。从很多采访来看,讯飞员工很多人都比较实在,情商都不高,他们在讯飞找到了存在感和价值,并赢得了最大的尊重。在讯飞发展过程中,讯飞团队也经历过几次技术PK大战,大家视技术如命,拼命维护自己技术声誉,团队凝聚力非常强。魏思说过,自己脾气差,若不是来了讯飞,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干嘛。魏思作为讯飞首席科学家,他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培养一批科学家,解决几个基本问题。魏思也认为,讯飞在工业界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家研究院。

应该说,讯飞在目前大模型所需要的技术链上,都有一定的积累。刘庆峰为什么敢说,OPENAI怎么做的他们全知道,其理由就在于,讯飞在很多AI落地的过程中做过很多前沿技术的探索。虽然没有训练过超大模型,但在让语音识别更准的手势和表情识别上,为了让手写识别更准的博弈算法上,他们都做过研究,这些研究在基础大模型训练完后都可以深度结合,而其它家还需要做一研究,讯飞可以直接结合。

我本人对训练的期待不是目前各个方向的落地,而是各个零散的前沿技术能不能有机会融合,做出伟大的我们目前没有想到过的产品,类似苹果发明iphone一样。

其实外人看一个公司的人才密度是无法判断,只能从他们做成的事情来看。讯飞团队迎来了一个历史证明自己的机会。至于结果如何,只能交给时间了。

全部讨论

现在国内的博士生,含金量很低了,实战能力更重要

03-17 12:43

评价人才既要重量更要重质,不能单独看数量。讯飞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