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国中车(SH601766)$ 我在思考,补贴减少了,公用事业企业开始 “自负盈亏”,加价是势在必行的,但这个 “加价” 是否能带来跟以前一样或者更大的利润是个未知数吧?

很多分析说水、电、煤、天然气、高铁、地铁等等,你是必须要消费的,再贵你也得用,这说法固然没错,但很不道德,我们都是纳税人,纳税就是为了给自己的人生有保障,不是吗?如果连基础民生,我都要花高价买,那么请问,税收的意义在哪里?

假设,现在的地铁盈利3个亿/年,补贴2个亿,就是5个亿了,如果这2个亿不给了,地铁加价去补充这2个亿的,还勉强说的过去,可如果地铁加收得更多,以 “民生” 之名去暴利自肥呢?你怎么监管?

我相信 “补贴” 只是平移他处了,比如促进消费,补贴新能源,补贴家电等,同样的问题,你怎么保障这些企业真的把优惠给到市民了?而不是自己赚更多的利润?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发消费券,而且领券和使用都很麻烦,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指定商铺,指定优惠,一切都很麻烦,这个意义是什么?究竟是想我们用还是不用?

举个例子,我去一个餐厅消费500,可以用100的消费券抵消,确实可以,可这一切是建基在正价不能团购也不能参加商家自身的任何优惠活动的情况下,点一模一样的东西算下来,不用这个券反而更优惠,那谁会去用?

买家电也是,优惠特价款都不参加消费券活动,只有那些正价新品定价虚高的参加,那意义是什么?促进消费不是傻瓜消费吧?

所以,我很疑惑后面的故事会怎么发展?这个 “补贴” 是对普罗大众好呢?还是对某些企业好呢?

把民生产品提价,真的就能强迫消费了吗?把钱都花在柴米油盐上面了,还有余粮去做其他事吗?真的不明白。

备注:我有中国中车,少量,短期,以前写过买入仅仅是因为年初的一个聊天,不假思索,也不打算长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