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进货价上线,黑科技“整顿”茶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冯羽

编辑 | 蛋总

美编 | 李雨霏

审核 | 颂文

清明过后,春茶集中上市,又到了新老茶客们四处寻觅绿茶的“猎杀时刻”。

作为十大茗茶之一的碧螺春茶首批茶叶早已在今年3月上市,以苏州吴中区太湖洞庭东山镇和西山镇为核心产区,碧螺春预估总产量为105吨。

碧螺春茶制作工艺复杂,6万到8万颗芽头才得一斤,明前碧螺春茶产量更稀少,坊间甚至有传闻“洞庭山的明前碧螺春,99%的人都喝不到”。

如此“天价”也让茶叶销售成了部分商贩眼中可以牟取高额利润的生意。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不仅是碧螺春茶,中国茶叶品类繁多,名茶更多,但在传统销售路径下,往往很难逃脱被“仿冒”的命运——新茶掺陈茶、老茶翻新、周边产区冒充核心产区等套路层出不穷;对于新老茶客们来说,不会鉴茶、茶叶价格不透明、整体溢价过高等更是成为他们买茶的阻碍。

面对复杂的行业乱象,有电商平台试图打破行业沉疴。

在3月17日的春茶上市仪式上,京东超市公布了以洞庭山核心产区碧螺春的进货价,特级二等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进货价为每斤1000-1100元,而其售价仅为每斤1200元左右,远低于市场流通价每斤3000元。

京东茶叶进货价一出,就如向行业里投下了一枚炸弹。

传统茶行业更贴近于农产品销售,从生产到流通环节并不十分透明,因此也常常被外界认为“水很深”。而京东此举就像撕开了茶行业的一道口子,将实惠的好茶本身暴露在阳光下。

1、把茶叶“炒”上天

“中国茶有品类而无品牌”一说由来已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整个生产以及销售链条不透明,导致茶叶等级不清晰、整体定价无标准,打造一个成熟的茶叶品牌困难重重。

“茶叶属于非标品,价格不透明,消费者在购买时并没有较为明确的等级标准以及指导价作为参考,新手茶客通常会两眼一抹黑。”京东超市茗茶采销负责人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表示。

而类似这样不透明的空间背后,往往是几十倍的利润差距。

经过核算,目前市场上在售的特等二级洞庭山碧螺春,市场流通价每斤3000元左右,而京东超市同等级产品“斤价”仅在1200元左右。

这一数据公开也意味着,同等级茶叶斤价明显高出进货价的茶叶产品存在不少的“水分”。

不仅是电商渠道价格不透明,线下渠道更是茶叶溢价的高发地。

“某些线下茶叶门店的老板甚至把去年春茶标成1800元/斤的高价售卖。”茶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阳(化名)表示。

部分茶叶品类产量十分有限,更导致市场炒作成风、价格再度成谜。“如果你查阅过去三年的茶行业年鉴会发现,所有品类都有透明的行业价格,唯独龙井茶没有。”刘阳补充道。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而通过传统经销渠道销售的茶叶价格,本身也会较出厂价有所上浮。

据刘阳测算,茶叶经销商从各方渠道收来的散货需要层层加价,在产地拿茶叶价格更低,如果茶叶硬成本能达到800元/斤,再加上包材和人工成本出厂价能达到900-1000元/斤。每个环节保留10%的利润,最后在终端门店售价已经能达到2000元/斤。

但对大多数新老茶客们来说,他们愿意为贵价好茶消费,但却不愿意承担渠道冗余带来的额外成本。

如今,京东超市公开了进货价,且售价远低于此前市场的价格,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搅动了传统茶行业的价格体系,无疑显得有些大胆。

那么,京东超市此举背后的目的与底气是什么?

2、电商卖茶2.0

从普通农户到个人作坊再到茶企,茶产业整个链条冗长,在京东超市茗茶业务团队的视角看来,从上游帮助从业者以及茶企简化环节、提升效率,正是此次公开进货价的目的。

但对茶企来说,供货价意味着更薄的利润,这也让说服茶企变成一项艰难工程。

茶企的担忧不无道理,一方面,供货价属于茶企最核心的数据,开放这一价格相当于公开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具备一定挑战;另一方面,茶叶属于农产品,每年的收成情况受气候影响大,这也会直接影响终端茶叶的价格。

京东和茶企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平台可以给后者链接更多电商以及集团供应链资源,免除茶企的后顾之忧。”京东超市茗茶采销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随着更多消费者在线上购茶,茶企也开始主动推动茶叶销售线上化。

“除了代工和线下自营产品之外,我们有5成比例的茶叶都通过线上渠道销售,茶叶销售电商化未来一定大有可为。”杭州高端龙井茶品牌“卢正浩”总经理胡璧如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表示。

作为该品牌的第三代传承人,她一度深刻体会到电商新渠道对于传统茶行业的价值。

(图 / JDL京东物流官方微博)

毕竟,相比线下渠道,线上渠道销售茶叶的优势显而易见。

“线上销售商品更全、多样性强,并且有价格优势,这也是京东和茶企会共同定制线上产品的原因。”京东超市茗茶采销负责人表示,京东要做的就是推动茶企将公司所有的茶叶SKU覆盖到线上渠道,以确保产品的丰富度。

而线上线下联动也是帮助茶企将销售线上化的重要方式。

“很多消费者不会选茶,更不会泡茶,如果想要了解茶文化背后的故事也无处可去。针对这一市场痛点,京东会联合茶企在线下门店举办体验活动,或是进行全域联动和营销。”京东超市茗茶采销负责人透露。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定制茶叶产品也能更好地链接消费者。

“按照行业惯例,龙井茶喜欢做200g和250g的纸包装,但消费者更希望尝试多种口味的商品,所以我们也和茶企合作定制了150g或者100g的纸包装规格,将不同口味的茶叶融合到一整个茶叶组合包装中。”京东超市茗茶采销负责人表示。

(图 /“卢正浩”京东自营旗舰店)

今年以来,京东还推出了“京东采销全国寻好茶”活动,全国40多场直播中有超过10场为溯源直播,即京东采销团队走遍全国最核心茶产地如江苏、浙江、安徽等,向用户呈现茶叶原料的生产采摘过程,从源头传递茶叶文化。

“线上购茶的效率更高,当更多年轻人开始在线上消费茶叶时,线下传统的个体茶庄和批发市场可能会慢慢退出,毕竟这些线下渠道没有固定客流,线下经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京东超市茗茶采销负责人表示。

3、让“黑科技”赋能

除了需要整顿渠道让价格更透明之外,传统茶行业也正在接受更多“黑科技”的赋能。

“资深的炒茶师傅是茶企的重要资产,但很多师傅年纪渐长,又没有新一代的年轻人接班,茶产业的数字化是必然的。”胡璧如表示。

传统制茶手工炒锅温度有200度,需要炒茶师傅用手将鲜叶按成扁片状,没有十几年的功力无法完成这道工序。而这些传统功夫未来则需要更多茶企通过数字化工厂来实现。

据胡璧如透露,卢正浩品牌工厂目前拥有四条数字化产线——第一条是数智产线,即初制加工产线,将鲜叶加工成干茶,能够实现全部自动化;第二条是精制自动化产线,即对初制茶叶进行精制;此外还有物流产线和包装智能产线。

曾有老茶客认为,机器制茶没有手工制茶那么有灵魂,而事实上,机器或是人工制茶从品质上看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用机器做的茶也能够卖出高价,甚至会超越一些不用心做的手工茶。”胡璧如表示,手工制作所谓的“有灵魂”并不一定是好事,机器做的茶也不一定不好喝。

如今,四条数字化产线的高速运转也让卢正浩茶厂的效率大大提升。“现在工厂每天能完成1.5万斤鲜叶的加工量,过去需要130个人来完成加工,现在只需要10个人,效率提高了十三倍。”她补充道。

标准化、规模化的数字工厂也让高价茶叶的价值逐渐得到认可。

(图 / JDL京东物流官方微博)

今年,卢正浩开发了一款龙井茶终端价格被卖到了3000元/斤,供不应求。“消费者并不是不愿意买高价茶,前提是需要给他们一个理由。”胡璧如说。

在生产环节之外,绿茶普遍更讲究新鲜程度,因此物流以及配送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

以徽六茶企为例,该茶企在全国30个以上核心产区都拥有京东物流点,这也意味着京东能高效地把该品牌新鲜的绿茶以最快的速度发送到全国各地。

(图 / JDL京东物流官方微博)

此外,2023年新包装法推出,也给曾经过度包装的茶行业带来一定冲击。

“对于茶叶的简易新包装,京东都会做细致核算。但为了保证运输过程中包裹不被损害,京东会提升整个包装的等级,保证产品在不过度包装的情况下,到手产品仍能维持预期中的品相和外观。”京东超市茗茶采销负责人表示。

在生产环节,京东还在试点无人机采摘,将茶农摘下来的嫩叶用无人机收集运输,缩短运输时间以免影响茶叶的新鲜程度。

对于京东而言,通过供应链的优势,能帮助茶企节省下茶产业链后端的成本和费用,再通过核算成本,将价格打下来,让名优茶种保持相对低价,同时加强对价格的监管和甄别,防止出现以次充好或者以假乱真的情况。

而对茶企来说更喜闻乐见的是,通过线上化和数字化转型,传统茶行业正在全面“翻红”。

*注: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文中刘阳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