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飞娱乐:你相信光吗,一波冲,就是现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前两天,一个朋友问楼叔“你知道奥飞娱乐吗”,“知道啊,咋了。”“好几个涨停了。” 这倒让楼叔吃了一惊,在楼叔的印象中,奥飞娱乐已经有好几年没涨过了。

说起奥飞娱乐80后,90后肯定都不会陌生。

也许你不知道这个公司的名字,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日本动画片《四驱兄弟》大火,80后的老男孩们多多少少都拥有一部自己的迷你四驱车。

“奥迪双钻,我的伙伴”,国产四驱车当时最有名的品牌就是奥迪双砖,是由广东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创立,而这家公司就是奥飞娱乐的前身,也是奥飞娱乐的第一桶金。

到了2004年,随着迷你四驱车的市场降火,创始人蔡长青又注册了另一家公司奥飞动漫,想继续“动画+玩具”的营销模式。

2006年,《火力少年王》推出,虽然剧情简陋,画面粗糙,但剧中的悠悠球却意外成为畅销儿童玩具。楼叔记得那会拥有一个悠悠球并且玩的很溜也是孩童之间炫耀的资本。

之后几年,奥飞动漫还推出过的《铠甲勇士》《巴啦啦小魔仙》《超级飞侠》等80,90前耳熟能详的动画片,而最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曾经90后最爱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了。除此之外,曾经也是算是国漫之光,楼叔比较喜欢的《有妖气》《镇魂街》等也被奥飞娱乐收入麾下。

但是这个几乎可以称呼东方迪士尼的公司,股价却是差强人意。

对,长这样,比飞机场还平两度。你可能要问了,why!这是到底是为什么。

先看这个业绩,犹如过山车,而最令市场担忧的,就是那个公司那年年剧增,又灵活减值的商誉。

没错,前面说的那些知名IP,大都是奥飞娱乐并购来的,而不是原生的。是不是觉得跟电影公司收购某某明星工作室有点像?靠并购(金钱)深度绑定一些知名的IP,期望市场能够买单。然而金钱买来关系毕竟是脆弱的,商誉换来的业绩也是虚假的。

楼叔细数了一下:

2013年奥飞以6.342亿港币收购意马国际之全资子公司资讯港管理有限公司,同年,支付0.36亿获得广东原创动力。

2014年以3.25亿和3.67亿的价格收购上海方寸和北京爱乐游。

2016年花费近20亿收购北京四月星空(“有妖气原创漫画平台”的母公司)、北美领先婴童出行品牌Baby Trend、东莞金旺儿童用品等公司。

以上多次大规模的收购交易耗资37亿左右,产生的商誉接近28亿,粗略估算一下,被收购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溢价率超过300%。

然后你猜怎么着,截止2021年底,前期收购八家公司的商誉全部计提减值,短暂的繁华后只剩下一地鸡毛。

就像楼叔一向建议不碰农林牧渔公司一般,影视行业公司也属于最好不碰的名单中。

影视行业公司每次投资(开拍)一部作品都像是赌博,赌对了赚的盆满钵满,赌错了血本无归。这种公司别说普通散户handle不了,就是专业机构也看不明白,当然喜欢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的朋友则另当别论。

最后再说一说奥飞近期的大涨。

楼叔也没听说它近期有什么新的动作,怎么就涨成这样了呢。然后再看一下小道消息,果不其然,据悉,奥飞娱乐旗下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图灵机器人)日前发布首个儿童版人工智能产品“智娃”,打造了首个儿童版ChatGPT,核心是通过AI大模型TuringMM大幅提升NLP能力等等等等。

看来这个ChatGPT就像是邻村寡妇家的后花园,谁都能来蹭一下。行吧,万物皆可ChatGPT, 别想了,ALL IN吧,半仓这辈子是不可能半仓了,那必须是要满上,最好杠杆搞起来,一波冲不要怂,就是现在了!

$奥飞娱乐(SZ00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