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1

以前不理解用“砍一刀”来引流的拼多多为何大获成功,最近深度体验了下,现在理解了个大概。以用户的视角(非投资的视角)点评一下拼多多的优点:

1. 价格优势。淘宝以前有各种9.9包邮,现在的拼多多是各种2元包邮,4元包邮。同一款手机,天猫的百亿补贴明显“学习”了拼多多,标价都一样,明刀明枪的价格战对打;但就在我截图的时候,pdd又把价格下调了100元,卷到极致。


2. 聚焦,非常聚焦。拼多多点进去就是购物,付款可以先用后付,弱化了付款的流程。拼多多app没有太多与商品无关的内容,不像京东和淘宝。淘宝/京东越来越像一个美团,把很多生活服务都集成上去了,集成了太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对app用户而言,业务聚焦是加分项,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不要“手伸太长”,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赚,功能一大堆,这样反而影响了用户体验。

3. 拼多多app精简,安装包只有26 MB。而淘宝是59 M,京东97 M。不同大小的app,在千元机上的用户体验必然是大不相同。越精简,体验越流畅。拼多多比京东/淘宝更注重中低收入群体的用户体验。我10多G运行内存的安卓用天猫app居然卡顿、迟延,阿里空招了一堆高薪程序员,却做不出个像样的app,连最基本的流畅都做不到。

4. 推荐算法+各种折扣“倒计时”+优惠券,以此吸引消费,让用户购买自己原本不需要的东西。如果说今日头条就是不断吸引用户一直刷新闻,抖音是吸引用户一直刷视频,那拼多多就是一直吸引用户在平台上消费,拼多多类似电商版的抖音。商品页面到处都是“倒计时”,让消费者觉得不买就要错过时机,随处可见的“优惠券”以及弹窗的“红包”,诱导更多的消费。


5. 一些细节。比如商品页面的布局细节,我发的第一张图,拼多多能直接在商品页上看到手机型号匹配的128g/256内存大小,颜色等;天猫完全看不到,需要用户自己去点击;京东有颜色,但没有内存大小。然而内存+颜色是用户选购手机的重要依据,用户最关心的商品细节展现在商品的首页,拼多多拿捏到了。淘宝/京东没get到,需要用户自己在页面找。其他一些细节就不说了。

拼多多优点很好。不过我还是用京东多一点,习惯了京东的次日达,送货上门也不错。有些东西价格贵一点无所谓,重点是时效。如果价差很大的话,就会考虑拼多多入驻的“品牌”了。

全部讨论

03-25 09:02

第二条是企业遇到天花板或增长乏力后的乱扑腾现象,非常普遍。少即是多的概念精髓,说起来都知,做起来全忘。
第四条,与工程师关系极小,主要是领导层既要又要引发的,根子在第二条

03-26 23:31

学习

03-25 10:59

03-25 09:06

注意,抖音和pdd都是IT工程师创业,对AI对数据背后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分析的极为深刻。 阿里和京东都走向了所谓的管理和经营,大概率错过这轮AI革命的深度应用【其实阿里成在Jack Ma,也败在他的无度,时代的企业规律被他当成了企业的时代】